穿窬
亦作“[穿踰]” ❶ 指小偷。 《北史·隋纪下·炀帝》:“穿窬无所厝其姦宄。”{元}{杨暹}《西游记》第二出:“公事问明如彻底﹐一生只怕问穿窬。”{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于中丞》:“妆匳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 ❷ 挖墙洞和爬墙头。 指偷窃行为。《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欤!”{何晏}集解:“穿﹐穿壁;窬﹐窬墙。”《孟子·尽心下》:“人能充无穿踰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赵岐}注:“穿墙踰屋﹐姦利之心也。”{晋}{葛洪}《抱朴子·擢才》:“{巢}{许}获穿踰之谤。”{明}{何景明}《躄盗》:“躄盗者﹐一足躄﹐善穿窬。”{梁启超}《新民说》八:“爲穿窬者﹐虽以至丑极垢之名过毁之﹐其居也恬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