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诗品出于人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诗品出于人品

诗品出于人品

诗品: 诗的格调。诗的格调高低取决于人的品质。语出清代刘熙载《艺概·诗概》。

(江)

☚ 百万词锋退壁   风采三秋明月 文章万里长江 ☛
诗品出于人品

诗品出于人品

语出清词论家刘熙载《艺概》。这是刘熙载的一条重要的美学批评原则。诗品指诗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人品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和创作才能。他说:“诗品出于人品。”“诗以悦人为心,与以夸人为心,品格何在?而犹𫎝𫎝于品格,其何异溺人必笑耶!”(《艺概·诗概》)“志士之赋,无一语随人笑叹。故虽或颠倒复沓,纠轇隐晦,而断非文人才客,求慊人而不求自慊者所能拟效。”刘熙载认为诗词的思想艺术价值同作家的思想修养和创作才能密切相关,人品决定诗品,诗品是人品的反映。他从这一美学批评原则出发评论词人,十分推崇南宋辛弃疾的词,认为“英雄出语多本色,辛稼轩词,于是尚可”。(《艺概·附录》。人的道德思想与言辞,作家的主观修养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在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很早就有人作过专门论述。如孔子在《论语·宪问》中就有“有德者必有言”之语。钟嵘《诗品》说刘琨“既体良才,又罹厄运,故善叙丧乱,多感恨之词”。叶燮《原诗·内篇》认为:“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薛雪《一瓢诗话》也说:“诗文与书法一理,具得胸襟人品必高。”刘熙载“诗品出于人品”这一美学批评观正是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美学理论。

☚ 词以人画为工   妙在衬跌 ☛
诗品出于人品

诗品出于人品

(清·刘熙载《艺概·诗概》)诗歌风格出自诗人品格。

☚ 诗贵情思而轻事实   诗外有诗,方是好诗;词外有词,方是好词 ☛

诗品出于人品

中国古代艺术伦理命题。意为诗歌的思想艺术价值受制于作者的道德素质,诗品是人品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品就有什么样的诗品。语出刘熙载《艺概·诗概》:“诗品出于人品”,“诗以悦人为心,与以夸人为心,品格何在?而犹𫎝𫎝于品格,其何异溺人必笑耶!”他认为,杜甫“志在经世”:“颂其诗,贵知其人,先儒谓杜子美情多,得志必能济物,可为看诗之法。”而“屈子《离骚》,一往皆特立独行之意”,“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屈子言志之指”,“屈之旨盖在‘临睨夫旧乡’,不在‘涉青云以泛滥游’”(《赋概》)。他从重视人品的原则出发,推崇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等人及其作品,而对于一些虽在艺术上有所成就,而人品不高的作者则多有微词。“富艳精工”的周邦彦词,也“只是当不得个‘贞’”,“词进而人退,其词不可为也”(《词曲概》)。诗歌以外的其他艺术样式也是这样,《书概》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作家的道德修养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在艺术伦理思想史上很早就为人关注。如“有德者必有言”(《论语·宪问》);刘昆“既体良多,又罹厄运,故善叙丧乱,多感恨之词”(《诗品》);“诗人基,其人之胸襟是也”(《原诗·内篇》),“诗文与书法一理,具得胸襟,人品必高”(《一瓢诗话》)。“诗品出于人品”的命题,正是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有一定的合理性。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