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卧薪尝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卧薪尝胆

典源出处 《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 (汝) 忘会稽之耻邪?’”又《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雠,非一旦也。苦身劳心,夜以接日。目卧则攻之以蓼,足寒则渍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
释义用法 越王勾践三年 (约公元前493年),吴越发生战争,越国战败,勾践被囚受辱。返国后念念不忘雪耻,睡在柴草上(按,“卧薪”典最早见于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起居饮食都尝一下苦胆,冬天抱冰,夏天握火,以警励自己。二十二年后果然打败吴国报了仇。后以此典表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立志雪耻;或以“会稽耻”称亡国之耻。
用典形式
【卧薪】 清·庞鸣:“台畔卧薪台上舞,可知同是不眠人。”
【抱冰】 唐·元稹:“近王之臣谕王意,共笑越王穷惴惴,夜夜抱冰寒不睡。”
【尝胆】 唐·王维:“报仇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唐·刘长卿:“赵王尝胆安可敌,远取石田何所益。”宋·汪元量:“假途虞灭虢,尝胆越吞吴,黑白一棋局,方圆八阵图。”
【握火】 宋·刘筠:“垂天借喻齐谐志,握火寻盟越绝书。”
【薪胆】 明 ·吴易:“到而今,薪胆向谁论,冲冠发。”
【勾践胆】 唐·于濆:“勾践胆未尝,夫差心已误。”宋 ·汪藻:“方尝勾践胆,已补女娲天。”
【会稽耻】 唐·李白:“愿雪会稽耻,将期报恩荣。”
【勾践饮胆】 唐·刘驾:“勾践饮胆日,吴酒香满杯。”

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

歌剧。朱双云作。1937年7月汉口市各界抗敌后援会印。

☚ 弃儿   保卫卢沟桥 ☛
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

薪:柴草。坐卧于柴草之上,饮食苦胆。形容刻苦自励,愤发图强,以实现某种大志。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文)

☚ 披荆斩棘   闻鸡起舞 ☛

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是春秋末期越王勾践为报仇复国采取的韬晦之计。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报父仇,率吴军攻打越国,在夫椒(今太湖椒山)会战,一举打败越军,攻进越境。越王勾践只剩下5000甲士,退保会稽,眼看无力与吴较量,为免国亡,越王勾践采纳大夫文种“卑辞厚礼”向吴请降,愿为吴王臣仆,夫人为奴妾,大夫及士和他们的妻女为吴服役,并献宝器。勾践在吴国为奴,忍气吞声,终于越国君臣得赦归国。回国后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励精图治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不时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卧薪尝胆”表示不忘苦辱,决心复仇。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一起参加劳动,他自己耕作,夫人纺织,节省开支,加紧富国强兵的建设。任用范蠡、文种等人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吴国。又与齐、晋等诸侯会盟徐州(今山东滕县南),一时号称霸主。现在,“卧薪尝胆”也含有决心努力奋斗,刻苦自勉,发愤图强的意思。

“卧薪尝胆”的意思、典故和故事 - 谋略典故 - 可可诗词网

卧薪尝胆

 原指春秋后期,越王勾践忍辱事吴,并以柴草为卧具,经常尝胆之苦味,立志灭吴,报仇雪耻。引喻不忘国耻,忍辱负重,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春秋晚期,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报父仇,大举兴兵,打败越军,勾践只剩下五千人被围困于会稽,国家灭亡危在旦夕。越王勾践派大夫文种带珍宝、美女献给吴国佞臣太宰嚭,请降求和。越王夫妇暂把国事托付大夫文种等大臣,带范蠡入吴作人质,住已敌吴王阖闾墓旁石屋,勾践为吴王喂马,夫人打扫宫室。三年中,勾践逆来顺受,吴王夫差每次出车,他都恭顺地刷洗车马,并亲自在前头牵马,有一次夫差病了,还亲口尝了夫差的粪便,使夫差十分感动。夫差便不顾伍子胥关于勾践是假投降的忠告,决定赦免勾践回国。饱受亡国之痛的勾践回国后,叫文种管理政治,范蠡训练军队,提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建国计划。他刻苦自励,把苦胆悬挂在家门口,进出都要尝一口,睡在柴草上,吃饭从不带肉,穿的是麻布衣。勾践还给夫差送去了美女西施,调唆夫差杀掉了忠臣伍子胥。经过十年的准备,越国强大起来,于公元前478年出兵一举灭吴。
 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故事已成为历史名篇,这对政治家修身定谋有借鉴意义,其刻苦自励精神对人生处事颇有教育意义,越王忍辱事吴及送美女作间谍的计谋在政治、外交、军事斗争中可参考。

典故“卧薪尝胆”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 可可诗词网

卧薪尝胆

典源出处 《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 (汝) 忘会稽之耻邪?’”又《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 “越王念复吴雠,非一旦也。苦身劳心,夜以接日。目卧则攻之以蓼,足寒则渍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

释义用法 越王勾践三年 (约公元前493年),吴越发生战争,越国战败,勾践被囚受辱。返国后念念不忘雪耻,睡在柴草上(按,“卧薪”典最早见于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起居饮食都尝一下苦胆,冬天抱冰,夏天握火,以警励自己。二十二年后果然打败吴国报了仇。后以此典表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立志雪耻;或以“会稽耻”称亡国之耻。

用典形式

【卧薪】 清·庞鸣:“台畔卧薪台上舞,可知同是不眠人。”

【抱冰】 唐·元稹:“近王之臣谕王意,共笑越王穷惴惴,夜夜抱冰寒不睡。”

【尝胆】 唐·王维:“报仇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唐·刘长卿:“赵王尝胆安可敌,远取石田何所益。”宋·汪元量:“假途虞灭虢,尝胆越吞吴,黑白一棋局,方圆八阵图。”

【握火】 宋·刘筠:“垂天借喻齐谐志,握火寻盟越绝书。”

【薪胆】 明 ·吴易:“到而今,薪胆向谁论,冲冠发。”

【勾践胆】 唐·于濆:“勾践胆未尝,夫差心已误。”宋 ·汪藻:“方尝勾践胆,已补女娲天。”

【会稽耻】 唐·李白:“愿雪会稽耻,将期报恩荣。”

【勾践饮胆】 唐·刘驾:“勾践饮胆日,吴酒香满杯。”


“卧薪尝胆”的意思,出处,故事 - 可可诗词网

卧薪尝胆

卧薪: 以柴草为卧具。尝胆: 尝苦胆的味道。比喻不敢安逸,刻苦自励。源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春秋末年,越国被邻国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吴俘获。为雪会稽之耻而复兴越国,勾践佯装效忠吴王夫差,骗得信任被释放回国。为了牢记亡国的痛楚,激励自己复国,勾践在屋中吊了一个苦胆,出入往来、起立坐卧、吃饭睡觉时,都要尝一尝苦胆;他睡觉时,不用床铺,不垫被褥,而是睡在叠起的木柴上面,以使自己的筋骨感到疼痛。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终于转弱为强,灭亡了吴国。由于这段故事,后来产生了成语“卧薪尝胆”。

但是《左传》《国语》和《史记》等书,只有“尝胆”其事,并无“卧薪”之说。

“卧薪”和“尝胆”连在一起,最早见于北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其内容虽与勾践之事毫不相干,但“卧薪尝胆”这一成语却自此被人沿袭下来。到明朝末年,梁辰鱼写了一个传奇剧本《浣纱记》,大肆渲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事;民族英雄文天祥《越阙》诗:“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后句即是暗用“卧薪尝胆”的典故。清朝初年,吴乘权编简易通俗史书《纲鉴易知录》中写道:“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卧薪尝胆。”不久,又刊刻了明末著名作家冯梦龙写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书中也多次提到勾践曾卧薪和尝胆。这样,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也就愈传愈广。

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wòxīnchánɡdǎn

┃━━┃ 越王勾践被吴王战败,为报吴仇,乃卧于薪柴之中,每日尝胆以自励,终于打败吴王夫差,洗雪国耻。喻在艰难中愤发图强。清·蒲松龄《题镇纸铜尺》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拔毛济世   卖剑买牛 ☛

卧薪尝胆

借指刻苦砺志。《宋史·胡寅传》:“太上皇帝劫制于强敌,生往死归,此臣子痛心切骨,卧薪尝胆, 宜思所以必报也。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春秋时,越被吴战败,“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 ‘女忘会稽之耻焉?’ ” 句践(?—前465),即勾践,句同 “勾”。春秋末越国国君。反: 同 “返”。女: 同 “汝” 。《史记》与《吴越春秋》俱未言卧薪事,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中有“卧薪尝胆”一语,后遂衍为勾践“卧薪”。越王勾践败于吴王,归国后坐卧尝苦胆,以示不忘国家败亡之耻辱。

卧薪尝胆

【出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汝)忘会稽之耻邪?’”
【释义】 春秋时吴越交战,吴国打败越国,越王勾践忍辱求和,被放回后,立志复仇,饮食都要尝苦胆,以此激励自己。卧薪事最早见于宋代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后遂将二者连用。后以此典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例词】 尝胆 勾践胆 会稽耻眠薪 卧薪 薪胆 越王尝胆
【用例】
[尝胆] 唐·元稹《授田布魏博节度使制》:“当怀尝胆之心,岂俟绝浆之礼。”
〔卧薪〕 明·杨慎《仙吕入双调·吴宫吊古》:“沉溺在翠红乡,忘却卧薪滋味。”
〔薪胆〕 明·吴易《满江红》:“到而今,薪胆向谁论,冲冠发。”

卧薪尝胆wòxīn-chángdǎn

卧薪: 以柴草为卧具。尝胆: 尝苦胆的味道。比喻不敢安逸,刻苦自励。源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春秋末年,越国被邻国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吴俘获。为雪会稽之耻而复兴越国,勾践佯装效忠吴王夫差,骗得信任被释放回国。为了牢记亡国的痛楚,激励自己复国,勾践在屋中吊了一个苦胆,出入往来、起立坐卧、吃饭睡觉时,都要尝一尝苦胆;他睡觉时,不用床铺,不垫被褥,而是睡在叠起的木柴上面,以使自己的筋骨感到疼痛。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终于转弱为强,灭亡了吴国。由于这段故事,后来产生了成语“卧薪尝胆”。
但是《左传》《国语》和《史记》等书,只有“尝胆”其事,并无“卧薪”之说。
“卧薪”和“尝胆”连在一起,最早见于北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其内容虽与勾践之事毫不相干,但“卧薪尝胆”这一成语却自此被人沿袭下来。到明朝末年,梁辰鱼写了一个传奇剧本《浣纱记》,大肆渲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事;民族英雄文天祥《越阙》诗:“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后句即是暗用“卧薪尝胆”的典故。清朝初年,吴乘权编简易通俗史书《纲鉴易知录》中写道:“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卧薪尝胆。”不久,又刊刻了明末著名作家冯梦龙写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书中也多次提到勾践曾卧薪和尝胆。这样,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也就愈传愈广。

卧薪尝胆wòxīn-chángdǎn

本指发愤图强,立志雪耻;现指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同】忍辱负重
故事春秋时,越王勾践成了吴国的俘虏。他立志报仇,每天睡在柴草上,饭前、睡前都要尝尝苦胆的滋味,激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打败吴国,报仇雪耻。
★卧病 卧车 卧房
★侧卧 仰卧

卧薪尝胆wò xīn cháng dǎn

〈成〉形容人刻苦自立,奋发图强,立志报仇雪耻:越王卧薪尝胆,最终打败了吴国。

卧薪尝胆

指越王为雪国耻,归国后悬胆自警之事。《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以欲不忘会稽败辱之耻。按卧薪事不知所出。后则通用为刻苦自励,不敢安逸之意。宋苏轼《东坡集续集》九《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宋刘克庄《后村集》二五《春夜温故六言诗》之十七:“图霸卧薪尝胆,为农拾穗行歌。”

卧薪尝胆wò xīn cháng dǎn

见“尝胆”。

卧薪尝胆

(同)忍辱负重 发奋图强

卧薪尝胆

躺在柴草上品尝苦胆。形容不忘耻辱,立志报仇雪恨。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答应向吴国称臣而被释放。勾践回国后,时刻不忘国耻,他舍弃了豪华的宫殿,住在草棚里,并在床边挂了一只苦胆,每次睡觉吃饭前总要尝尝胆汁的苦涩。他还与夫人亲自参加劳动,不吃鱼肉,不穿绸缎,把精力全部放在发展生产和训练军队上。几年后,越国积聚了足够的力量一举击败吴国,终于洗雪了耻辱。(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卧薪尝胆

婉指在挫折中激发艰苦奋斗的勇气。史载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坐卧仰胆,饮食尝胆,以此自励,发誓为国雪耻报仇。

字数:69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圆木警枕   朝乾夕惕 ☛
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

本指春秋时越王勾践为了时刻自励,不忘报仇雪耻,睡在柴上,每日尝苦胆。后泛指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 闻鸡起舞   向明而治 ☛
洗除耻辱

洗除耻辱

洗掉耻辱、仇恨、冤枉:
洗除羞耻:雪丑
洗除耻辱:洗耻 雪耻 刷耻 还耻 解耻
 洗除耻辱、过恶等:洗濯
 洗雪耻辱、污点:湔洗
 洗刷耻辱,减轻罪名:雪复
涤除垢辱:洗拂
报复冤仇,洗刷耻辱:报仇雪耻 雪耻报仇 雪耻复仇 雪仇报耻 复耻雪怨 报怨雪耻 复仇雪耻
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卧薪尝胆 尝胆卧薪 尝胆眠薪 坐薪尝胆 坐薪悬胆 饮胆尝血

☚ 洗雪   昭雪 ☛
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

意指在挫折中激发艰苦奋斗的勇气。史载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坐卧仰胆,饮食尝胆,以此自励,发誓为国雪耻报仇。

☚ 圆木警枕   朝乾夕惕 ☛

卧薪尝胆

表示个人行为品质的道德用语。语见《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宋史·胡宏传》:“太上皇帝劫制于强敌,生往死归,此臣子痛心切骨,卧薪尝胆,宜思所以必报也。”卧薪尝胆意谓不因贪图安逸而忘记报仇雪耻。后常用来形容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志在恢复的行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扬卧薪尝胆、刻苦自励精神仍是必要的和重要的。

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

薪,柴草。胆,苦胆。史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公元前496年,吴越两国战于槜李(今浙江嘉兴)。吴败,吴王阖闾负伤而死。子夫差即位,誓报父仇,三年后败越于夫椒 (今江苏吴县)。越王勾践率领五千兵士退守会稽山 (今浙江绍兴),被吴军层层包围。勾践采纳谋士范蠡的建议,卑辞厚礼向吴求和。吴国的谋士伍员 (子胥)认为越是吴的心腹之患,勾践是贤君,文种、范蠡都是良臣,若放过勾践,必然危害吴国。但夫差不听伍员劝告,许越议和,罢兵而归。勾践自会稽山下来,把国内事务委托给文种,亲自带着范蠡等人去吴国给夫差当奴仆,含辱忍垢两年,终于于前491年回国。为不忘会稽之耻,勾践 “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为雪会稽之耻,勾践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彩,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以安抚百姓。对内,减轻刑罚、赋税,奖励生育,鼓励百姓开荒种地,筑城立郭训练军队。对外,广泛结交齐、楚、晋等诸侯国。对吴,离间夫差与伍员关系,使其疏远直言劝谏的伍员; 腐蚀麻痹夫差,送美女西施、郑旦,使夫差沉弱女色; 高价收买吴国粮食,使吴粮食短缺; 采良木送巧匠给夫差大兴土木,消耗吴的人力物力。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自前482始,勾践趁夫差北上会盟黄池 (今河南封邱县南),吴国精兵都随夫差北上的机会,开始伐吴。前478年,勾践亲率越军攻入吴都,夫差急派使者求和。在范蠡的极力反对下,勾践拒绝请和,并将夫差囚禁。前473年,夫差自杀身亡。死前,他才痛悔不该偏听偏信,逼死伍员,以至亡国。从越国降吴,到最终灭吴,前后经过二十多年,所以后人以 “卧薪尝胆”来赞扬越王勾践不甘失败,发愤图强以雪国耻的精神。

☚ 伍员鞭尸   兔死狗烹 ☛
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Woxinchangdan

古人奋发图强故事。公元前494年,正值多事之春秋。在夫椒那个地方,吴国的军队把越国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越王勾践忍受着奇耻大辱,被迫携妻带儿来到吴国,给吴王夫差当奴仆。3年后,勾践被释回国。他立志要洗雪国耻。为了不致让安逸的生活把自己报仇的决心消磨掉,晚上他不睡舒适的床铺,而睡在柴草堆上,用戈当枕头。在屋里还吊起一只苦胆,每天早起后,晚睡前以及吃饭时,都要尝尝苦胆的滋味,鞭策自己勿忘国耻!越王发愤图强,使越国兵精粮足,富强起来。公元前473年,勾践率大军再次攻吴,把夫差围困起来。夫差自杀身亡,吴国灭亡。勾践大会各国诸侯,成为春秋时期最末一个霸主。勾践也为后人留下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的君主的美名。

☚ 田稷子受贿遭母训   桔颂言志 ☛

卧薪尝胆

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争,越国大败。越王勾践兵败后不忘耻辱,立志报仇而睡于柴草,舔尝苦胆,最终打败吴国。后用以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立志为国家报仇雪恨。薪:柴草。

卧薪尝胆wò xīn cháng dǎn

sleep on brushwood and taste gall—undergo self-imposed hardships so as to strengthen one’s resolve to wipe out a national humiliation; endure hardships to accomplish some ambition; remind oneself constantly of one’s setback so as to prepare for revenge; suffer extreme privation in order to build up the spirit of vengeance
❍ 成岗激动地望着华子良,面前这位多年来伪装疯癫的人,真是深谋远虑,~,善于长期坚持斗争的老同志。(罗广斌、杨益言《红岩》491) Cheng Gang gazed respectfully at Hua Ziliang,the man who had pretended to be insane for so many years. What foresight; what patience,stoicism and preseverance were embodied in this old comrade!/古时候的越王勾践,为了报国仇,能吃~那样的苦,难道营盘里这一点点小苦,你们吃得,我就吃不得?(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 Ⅰ—137) You certainly remember how Prince Gou Jian of the state of Yue in ancient times slept on faggots and tasted animal’s gall before each meal in order to nurture his vengeance onthe conquerors of his country. Why couldn’t I stand just a little hardship the same as you do today in the army camp?/他……给我讲了~的故事,…… (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68) He told me the story of the king of the defeated state of Yue who slept on firewood and frequently tasted gall to remind himself of his humiliation,…

卧薪尝胆wo xin chang dan

sleep on firewood and taste gall—endure self-imposed hardships (to strengthen one’s resolve to achieve some ambition or to avenge a national humiliation)

卧薪尝胆wo xin chang dan

sleep on firewood and taste gall,meaning endure self-imposed hardships to strengthen one’s resolve to achieve some ambition or to avenge a national humiliation

卧薪尝胆

sleep on firewood and taste gall—endure self-imposed hardships(to strengthen one’s resolve to achieve some ambition or to avenge a national humiliation).—It referred to an episode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in China (722—481 BC). Goujian(越王勾践),the defeated King of the State of Yue,slept on fireword and tasted gall before taking meals and sleeping everyday,determined not to forget his national humiliation and resolved to take revenge on his enemy the State of Wu,which he eventually defeated after long preparations.

卧薪尝胆wò xīn chánɡ dǎn

胆:苦胆。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为了报仇,睡在柴草堆上,吃饭和睡觉之前都要尝一下苦胆的苦味,以此激励斗志,终于打败了吴国。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undergo self-imposed hardships so as to strengthen one’s resolve to wipe out a national humiliation, suffer extreme privation in order to build up the spirit of vengeance

卧薪尝胆wò xīn cháng dǎn

【解义】薪:柴草。胆:苦胆。睡柴草,尝苦胆。后用以形容刻苦自励。
【例句】为了扭亏增盈,他带领全厂职工奋战了三百多个日夜,真是~啊。
【近义】悬梁刺股

卧薪尝胆wò xīn cháng dǎn

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后,为吴国所执。他夜里睡在柴草上,经常尝胆的苦味,立志报仇雪耻。后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汝)忘会稽之耻邪?’”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勾践,卧薪尝胆欲报吴。”宋·刘克庄《春夜温故六言诗》之十七:“图霸卧薪尝胆,为农拾穗行歌。”

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进攻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砍中右脚,伤重而死,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后,夫差为报父仇,再次领兵攻打越国。这一回,吴军将越国都城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重重围住。越王勾践被迫投降。
夫差大获全胜,得意洋洋地把勾践及其妻子押往吴国。为了在诸侯国中表现自己宽宏大量,他决定不杀勾践夫妇,而让他们住在阖闾墓前的石屋里,一边看墓赎罪,一边养马。夫差外出,勾践就拿着马鞭子走在马车前面。
勾践是个很有毅力的人,决定忍受吴王的折磨和凌辱,伺机再起。他表面上对夫差十分顺从和忠诚,以便取得夫差的信任。
有一次夫差生病,勾践为了表示对夫差的忠顺,竟捧起夫差的粪便尝味道。夫差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这样可以预测恢复健康的日期。也是巧事,夫差病好的日子正好是勾践预测的那天。从此,夫差相信勾践确实对自己十分忠诚,放松了对他的戒备。
转眼三年过去了,夫差觉得对勾践的惩罚已经足够,他今后不会再反对自己了,便将他夫妇释放回国。
勾践回国后,立志报仇雪恨。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他睡觉不用被褥,而躺在柴草之中。又在自己起居之处悬挂一个苦胆,坐卧时都能看到,吃饭之前都要去尝一尝胆的苦味。还经常哭着问自己:“会稽,会稽,你忘记会稽战败的耻辱了吗?”
勾践又采取许多措施,努力发展生产,并亲自扶犁种田,让妻子纺织,食不加肉,衣不重彩,与百姓同甘共苦。同时奖励生育,增加人口,加强国力。
与此同时,勾践对夫差照常表示顺从忠诚。他每月派人去吴国,向夫差问候?有什么稀世宝物,就进献给夫差。夫差非常高兴,完全丧失了对他的警惕,甚至增加他许多的封地。
几年后,勾践见国内生产迅速发展,百姓斗志昂扬,打算对吴国发动进攻。但是,一些忠于他的大臣劝谏他说,时机尚未成熟,还需要等待一个时间。
就这样,勾践经过十年生聚(指发展生产,积聚力量),十年教训(教育和训练百姓),终于使越国强大起来。
后来,夫差出兵攻打齐国。勾践认为时机已到,亲自率领大军向吴国发动进攻,很快攻陷吴国都城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夫差无力击退越军,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分析了形势和双方的实力,认为自己的力量暂时还不足以彻底击溃吴国,答应了和议。
过了四年,勾践再次兴兵进攻吴国。夫差不敌,又一次派人求和,但被勾践拒绝。夫差被逼自杀,吴国被灭。
接着,勾践挥师北进中原,在徐州(今山东省滕县南)大会诸侯,成为春秋末期的霸主。
后来,人们就根据越王勾践的这段经历,概括出“卧薪尝胆”的成语,比喻刻苦自励,不甘安逸,奋发图强,立志为国雪耻。

卧薪尝胆wò xīn chánɡ dǎn

薪:柴草。胆:苦胆。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立志报仇。他在柴草上睡觉,饭前先尝尝苦胆,激励自己。后来终于复兴越国,灭了吴国。
【例】公司上下只有同心同德,~,励精图治,才能重现昔日的辉煌。
〔近〕发愤图强 见〖发愤图强〗。
〔注〕“胆”不是“胆量”的意思。

卧薪尝胆wò xīn chánɡ dǎn

【释义】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薪:????. 尝:???.
胆:??.
??(春秋)?? ?, ?(越)?? ???(勾践)? ?(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例句】1.经过惨败之后,队员们卧薪尝胆,争取下次比赛夺得冠军。
??? ?? ?, ???? ???? ?? ? ??? ??? ?????? ??.
2.犹太人受尽亡国之痛,人人卧薪尝胆,志在复兴。
???? ?? ?? ?? ???? ???? ??? ?? ?? ?? ??? ???????.
【近义词】发奋图强
【反义词】一蹶不振

卧薪尝胆wò xīn chánɡ dǎn

睡在柴草上,尝苦胆的味道。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蒋子龙《开拓者》:“曾淮在凤兆丽的眼里是个古怪、倔犟的人,是个为了报复对手能~的人。”
〔出处〕《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反:同“返”。)
〔变式〕坐薪悬胆
〔近义〕发愤图强 自强不息
〔连用〕发愤图强

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卧薪尝胆

格式 掌故式。
释义 薪:柴草。
出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举例 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

忍辱负重rěn rǔ fù zhòng

卧薪尝胆
wo xin chang dan
【忍辱负重】 忍受屈辱,担当重任。源出《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卧薪尝胆】 原谓春秋时越王勾践睡在柴草上,经常尝胆的苦味,立志灭吴,报仇雪耻。后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源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例﹞ “为了蒙蔽敌人,我们的人可以忍辱负重。”成岗断然地说。(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成岗激动地望着华子良,面前这位多年来伪装疯癫的人,真是深谋远虑,卧薪尝胆,善于长期坚持斗争的老同志。(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卧薪尝胆wò xīn cháng dǎn

薪:柴草。尝:品尝。胆:苦胆。形容刻苦自励,发愤图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俘,受尽凌辱,回国后立志报仇。他在柴草上睡觉,饭前先尝尝苦胆,激励自己发愤图强。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
〔例〕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成岗激动地望着华子良,面前这位多年来伪装疯癫的人,真是深谋远虑,~,善于长期坚持斗争的老同志。”
【提示】“尝”不能读作、写作“赏(shǎng)”。含褒义。

卧薪尝胆wòxīn-chánɡdǎn

薪:柴草。胆:苦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俘,得回国后,他“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勾践卧薪之事不见于早期文献记载。宋·岳珂《上吴畏斋荆帅启》:“卧薪自厉,谁为句(勾)践之盛心。”已将“卧薪”明指为勾践励志事。且宋代已有较多“卧薪”“尝胆”连用之例。后以“卧薪尝胆”形容不敢安逸,刻苦自励,愤发图强。

卧薪尝胆wò xīn chánɡ dǎn

解释 薪:柴草。本指越王勾践为了报仇不求好的生活,睡在柴草堆上,舔尝苦胆。后用来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出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春秋时,越国在与吴国的争战中战败,越王勾践带领剩余的五千士兵退守到会稽山,本打算决一死战,后来接受大夫文种的计策,用重金和美女贿赂吴国太宰伯噽,通过他说服吴王,以越国向吴国称臣为条件讲和。
越王勾践返回越国后打算报仇,就在座位边上放置一枚苦胆,坐卧之时都要看着它,吃饭之时也要先舔尝它,并且提醒自己说:“你难道忘了会稽山战败的耻辱了吗?”同时,勾践自己亲自耕作,夫人亲自纺织,粗茶淡饭、艰苦朴素,结交贤士、厚待百姓,致力于发展国力。
三年后,趁吴王北上与晋国争霸的时机,在范蠡的策划下,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75年发兵五万,打败了吴国。
近义 悬梁刺股
例句
这支篮球队卧薪尝胆,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训练,终于一举夺得冠军。

卧薪尝胆wò xīn chánɡ dǎn

睡在柴草上,吃饭尝苦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被吴王夫差俘虏,后释放回国,立志报仇,遂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吃饭即尝苦胆,以示不忘败辱之耻。后人又附会以卧薪之事。比喻不敢安逸,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也作“尝胆卧薪”、“坐薪尝胆”、“坐薪悬胆”。

卧薪尝胆wò xīn chánɡ dǎn

也说“尝胆卧薪”。形容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卧薪尝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后,为吴王夫差所执。勾践夜卧柴草,品尝苦胆,立志报仇雪耻,最后终于如愿以偿。
勾践给夫差喂马

卧薪尝胆wò xīn chánɡ dǎn

【解义】 薪:柴草。胆:苦胆。睡柴草,尝苦胆。后用以形容刻苦自励。
【例句】 为了扭亏增盈,他带领全厂职工奋战了三百多个日夜,真是~啊。
【近义】 悬梁刺股、励精图治
【反义】 醉生梦死、自暴自弃

卧薪尝胆wò xīn chánɡ dǎn

卧: 睡。薪: 柴草。胆: 苦胆。这是《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的故事: 春秋时吴越两国交战,吴国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每天睡在柴草上,吃饭时先尝一口苦胆,告诫自己不忘耻辱复仇;亲自耕种劳作,礼敬有学问有能耐的人;救济贫苦百姓,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年后越国国力强大,终于灭掉了吴国。后来就用“卧薪尝胆”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宋·苏轼《拟(假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悼日月之逾迈(很快过去),而叹功名之不立。”参见“鸟尽弓藏,兔死狗烹”(172页)。

卧薪尝胆wo xin chang dan

薪:柴草。胆:苦胆。睡柴草,尝苦胆。形容刻苦自励,发愤图强。语本《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春秋时,越王勾践为了报仇雪耻,“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也作】尝胆卧薪
【近】发奋图强 励精图治
【反】乐不思蜀不思进取

卧薪尝胆 发奋图强wò xīn cháng dǎn;fā fèn tú qiáng

卧薪:睡在柴草之上;胆: 苦胆。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决心复国,遂夜睡柴草之上,日尝苦胆,激励奋发,最终打败吴国。图:谋求。形容刻苦自励,下定决心,谋求富强。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二章:“召大小诸臣,咨以方略,俾中外臣工共体皇上有战无和之意,~。”
卧薪尝胆 励精图治
wò xīn cháng dǎn lì jīng tú zhì


卧薪尝胆 吞炭漆身wò xīn cháng dǎn;tūn tàn qī shēn

《史记·刺客列传》说,豫让为复仇,吞炭使声哑,身上涂漆生癞,连妻子都认不出来。形容刻苦自励,发奋图强,以期东山再起。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何玉凤)对安老爷、安太太说道:‘我这番举动,也就如古人的“~”一般。’”


卧薪尝胆 以屈求伸wò xīn cháng dǎn;yǐ qū qiú shēn

屈:屈辱;伸:发展。形容刻苦自励,奋发图强,以忍受暂时的屈辱求得日后的光明和发展。凌力《星星草》下:“你我均李帅门生,岂能不舍死以相从乎?再者,~,乃古今英雄之美德。海舲兄! 你还是要往大处看哪!”


含辛茹苦 呕心沥血hán xīn rú kǔ;ǒu xīn lì xuè

辛:辣;茹:吃;呕:吐;沥:滴落。指为养育儿女吃了不少苦,费了很多心血。《中国法制报》1990年6月30日:“这些养父母心酸地诉道,当年收养子女的原意是老有所靠,以享晚年。可当他们~,将养子女抚养成人,如今却遭到他们的遗弃和虐待,实在伤心!”

卧薪尝胆wòxīn-chángdǎn

薪:柴草。胆:苦胆。睡在柴草上,经常尝苦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回到越国后,“苦身焦虑,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后来终于复兴越国,打败吴国。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立志报仇雪耻。
【例】我们是革命者,不能只考虑到个人前程,目前是非常时期,革命总是要吃苦的嘛,春秋战国的时候,越王勾践尚且卧薪尝胆,何况我们是革命者呢?(黎汝清《叶秋红》)

1C2Y【卧薪尝胆】wò xīn cháng dǎn

春秋时代,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为实现打败吴国的志愿,就睡在柴草上,经常尝尝胆的苦味,以激励自己的斗志,终于打败吴国。后形容刻苦自励,发愤图强。薪:柴草。

卧薪尝胆wòxīn-chángdǎn

见“尝胆卧薪”。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寝苫枕戈;卧薪尝胆

寝苫枕戈;卧薪尝胆qǐn shān zhěn gē;wò xīn cháng dǎn

【上】苫:用草编成的垫物。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指睡在草苫上,头枕着戈矛。形容励志报仇。
◆ 也作“寝苫枕干”。明·刘基《春秋明经·考仲子之宫筑王姬之馆于外》:“以大义言之,则公也方当寝苫枕戈之时,而与仇人主婚姻之礼,不亦悖乎!”
【下】薪:柴草。胆:苦胆。形容刻苦自励、发奋图强的决心。
◆也作“尝胆卧薪”。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春秋时,越国败于吴国,越王勾践回国后,坐卧于柴禾上,“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以激励自己不忘国耻,励志复国。
【综】比喻自警自励,发奋图强,立志报仇。
【例】比赛失败后,教练对运动员说:“我们现在不是要互相埋怨,责怪裁判,而是要拿出寝苫枕戈、卧薪尝胆的精神来,苦练一年,争取在明年的比赛中雪耻!”

☚ 宁可清贫;不作浊富   轻生重义;徇国忘身 ☛

卧薪尝胆wò xīn cháng dǎn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薪:柴草。胆:苦胆。形容刻苦自勉,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4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