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缇萦救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缇萦救父 缇萦救父古代名女传说。见汉刘向撰《列女传》卷六。相传西汉初年,齐太仓令淳于意有五个女儿,没有儿子。孝文皇帝时,淳于意获罪当判肉刑,将押解长安。意骂女儿们不是男子,需用时起不了作用。小女缇萦听后暗自悲泣,随父到长安,斗胆上书,呈述其父为官廉洁,而因别人连坐当刑,自己愿身为官婢,以赎父罪,使得自新。天子见奏,悲怜其意,乃下诏减轻肉刑,淳于意遂免于罪。 ☚ 鲁秋胡妻 鲁义姑姊 ☛ 缇萦救父 缇萦救父即《齐太仓女》。 ☚ 齐太仓女 珠崖二义 ☛ 缇萦救父 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②,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 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 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妄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 上闻书,悲其意,此岁中亦除肉刑法。 (《史记》 ) 【注释】 ①缇萦(tí yíng):人名。②意:淳于意,西汉初临淄人。 【译文】 汉文帝四年, 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错治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服“肉刑”,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有五个女儿。他被押送长安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时,连个帮手也找不到。”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去长安,家人再三劝阻也没有用。 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我叫淳于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给国家当差的时候,齐国的人都说他廉洁正直。现在他犯法获罪,按律当处以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没入官府做奴婢,来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这样,当年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了肉刑。 【评说】 缇萦无愧为少年英雄:她不仅机智勇敢地救了自己无辜的父亲,还以自己的言行感动汉文帝废除了不人道的肉刑,从而促使我国法制向人类文明迈进了一步。 缇萦救父汉文帝时少女缇萦,以上书救父 (淳于意) 而闻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人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中亦除肉刑法。” 缇萦救父缇萦解救父亲。旧时用以称誉女子忠孝节烈。汉文帝时,临淄名医淳于意没有儿子,只生了五个女儿。有一次,他因罪被押往长安处以肉刑。临行时,五个女儿跟在囚车后面痛哭不止,淳于意见状骂道:“遇到急事,你们这些丫头们一点用处也没有!”小女儿缇萦决心解救父亲,于是随父亲到了长安。她上书文帝,自愿卖为官婢为父亲赎罪。文帝赞赏她的勇气,不但赦免了淳于意,而且下诏废除了肉刑。(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