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學校部 > 專科學校 > 譯學館 譯學館 yìxuéguǎn 清末對同文館、方言館、廣方言館及一切民族語言學校、外國語言學校之統稱,後僅在京師設譯學館,各省之譯學館皆改稱方言學堂。參閱《清續文獻通考·學校十四》。 译学馆清末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学馆的泛称。以培养通晓外国语言文字的交涉人才与外文教习为宗旨。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等,均为最早设立的译学馆。光绪二十九年(1903)京师大学堂设立译学馆,专门培养高级翻译人才。三十一年,广州同文馆更名广州译学馆。 译学馆 113 译学馆清末培养外语翻译人员的学校。光绪二十八年(1902)12月设立于北京,隶属京师大学堂。黄绍箕等任监督,蔡元培曾任教员。分甲、乙、丙、丁、戊5科,授英、俄、法、德、日语。学生除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外,兼学伦理、文史、舆地、法律、交涉、理财、博物、物理、化学、算学、图画、体操等。学制5年。毕业后分授贡生、举人、进士出身,选充外交机关译员或各地学堂外交教员。1912年并入北京大学。 ☚ 译书公会 同文馆 ☛ 译学馆清末培养外语人才的学校。清光绪二十七年底(1902年初)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后设置,由京师大学堂中略通外文者选取一百二十名入馆学习。设英、法、德、俄、日五个语种。学制五年。兼习修身、历史、地理、数学、博理、理化、法律、交涉等学。毕业生充外交机构译员或各地学堂的外文教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