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胸胁内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胸胁内伤

胸胁内伤

胸胁内伤是指外伤波及气血、经络、脏腑,而以胸胁疼痛为主的一类病证。胸为肺之分野,肝经之脉由下而上布胁肋,胆经之脉由上而下循胸胁,胸胁内系心、肺、肝、胆所在。故胸胁内伤多与心、肺、肝、胆有关。它可能仅是单纯的内伤,也常与外伤皮肉筋骨,如肋骨骨折,胸壁挫伤等同时并见。
从《内经》开始的医学著作中,凡述及内伤几乎都有关于胸胁内伤的叙述。《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云:“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 《诸病源候论·卒被损瘀血候》云: “夫有瘀血者……病人胸满唇萎,舌青口燥。”等都是对类似胸胁内伤的论述。《世医得效方·正骨兼金镞科》“内损”项载大紫金皮散,用治“内伤肺肝,呕血不止”。并列出“颠扑损伤,或被伤入于肺者”、“左胁下伤透内者”二条胸胁内伤的危重证候。《正体类要》指出“跳跃搥胸闪挫,举重劳役恚怒”乃是引起胸胁内伤的原因,从内伤病因上作了阐明。《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有“胸骨附胁肋”、“岐骨”、“蔽心骨”等条,对胸胁部外伤同时伴有内伤的种种表现作了叙述。
胸胁内伤主要由于
❶仆打撞击、挤压碾轧等所致。伤后每致络脉受损,血溢于外,瘀血停滞。
❷举重用力过度,进气受伤,或转侧用力不当,闪挫伤气,气机阻滞而导致运化失职,络脉受阻。
气血每相关联,瘀阻可致气滞,气滞亦可血凝,有伤气而后及于血,亦有先伤血而后及于气,严重时可气血同时受伤。治疗不当往往瘀化未尽,且伤后气血未复则运化无力,更难于化瘀散积,于是气虚宿瘀,虚实相杂。亦有积劳所伤并宿瘀积滞而虚实相杂者。肺居胸中,胁乃肝之分野,从脏腑来说胸胁内伤每多涉及肺、肝。肺主气,司呼吸,以清肃为顺。肝者将军之官,性动而主疏泄。损及胸部往往肺失肃降,伤及胁肋每使肝失条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气伤痛、形伤伤肿。” 《景岳全书》卷二十五云:“在气在血何以辨之,但察其有形无形可知之矣。盖血积有形而不移,或坚硬而拒按; 气痛流行而无迹,或倏聚而倏散。”
伤气: 多见于挑担负重,用力不当,或搬物举重,进气受伤,以致气机壅滞失宣。证见胸胁疼痛,痛无定处,伴有胸闷不舒,局部无明显压痛点,呼吸、说语和转侧活动每觉牵掣疼痛,舌红苔白,脉弦缓。
伤血:多由击打撞伤后,络脉损伤,瘀血停滞所致。疼痛局限、固定不移,畏摸拒按,患处肿胀。由于疼痛,故转侧或挺胸动作受限,坐卧活动不便,或有咳嗽、咯痰不爽。若郁瘀化热,可见发热口渴,瘀瘀阻而津不上承,则但欲漱水而不欲咽。若伤及肺络则咯唾出血。
气血两伤: 气血每有关联,故气血两伤最为多见,证见疼痛剧烈、烦闷,动弹不便,所言胸胁痛处较广而肿胀压痛局限于某处,呼吸咳呛牵引掣痛,欲咳不能,咯痰稠厚,发热口苦,渴不欲饮等。
陈伤: 多因伤后未能及时治疗或治而未获根治,以致瘀血不散,结而不化,成为陈伤。证见胸胁隐痛,经久不愈,时轻时重,遇劳或气候变化则发,时有干咳,外无征象可据,或有局部压痛,苔薄白,脉细涩。
胸胁内伤治宜理气散结、活血化瘀。依伤气伤血之辨而有所偏重,陈伤则当扶正散积兼顾。伤气者,重于理气散结,佐以活血化瘀,内服理气止痛汤或柴胡疏肝散;伤血者,重于活血祛瘀,佐以理气通络,内服选用复元活血汤、活血止痛汤,黎洞丸、三黄宝蜡丸。咯唾出血者,未必皆须止血,离经之血亦属瘀血,往往用活血药炒炭存性以得活血止血之功。咳嗽痰粘宜加入肃肺降气之旋复花、苏梗,或清化粘痰之蛤壳、川贝母等; 气血两伤者,当理气活血兼顾,可由上述诸方加减变化。此外,局部外敷可选用双柏膏、三色敷药等,并予宽布围扎固定,多能消肿定痛,肿消痛减后再用损伤风湿膏;陈伤者,虚实夹杂,治宜散瘀破积、兼益气养血,可用三棱和伤汤加减。无论新伤、陈伤,治愈后须益气养血以善其后,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八珍汤等。

☚ 下颌骨骨折   肋骨骨折 ☛

胸胁内伤xiōng xié nèi shāng

internalinjury of chest and hypochondrium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