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胸腔出口综合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胸腔出口综合征

胸腔出口综合征

胸腔出口综合征是臂丛神经、锁骨下动脉和静脉在通过斜角肌和肋锁间肌时,受到挤压而出现的上肢神经和血管受压症状的疾病。据1973年Roeder统计,这个综合征包括16个疾病,其中较常见和具有特点的综合征有四个。即颈肋综合征,前斜角肌综合征、肋锁综合征和过度外展或胸小肌综合征。其它还有锁骨骨折综合征、致力性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第一肋骨综合征和肱骨头综合征等。这些综合征虽各有其发病特点,但又有相关的解剖因素和类似的临床表现。且有时不易严格区别,所以在1958年,Rob和Standeven统称之为胸腔出口综合征或胸腔出口压迫综合征。此征女性多见。即使有先天性因素存在(如颈肋等),也很少在儿童和少年时发病。一般认为,随着年龄增长,由于疲劳、外伤、肌肉松弛或斜方肌损害等原因,使肩部低垂导致斜角肌间隙和肋锁间隙变小后才出现症状,所以绝大多数患者的发病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
病因 由斜角肌和肋锁间隙缩小所致。常见的因素:
❶颈肋因素: 颈肋是先天性异常改变。就是第七颈椎一侧或两侧长出一段肋骨,向前附着于前斜角肌外侧的第一肋骨上或该肌后面,使斜角肌间隙变窄,向前挤压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严重时可使锁骨下动脉向前屈曲90度。虽然颈肋发生率比较高,但其中只有10%左右在成年以后前斜角肌有某些改变 (包括颈肋刺激而发生的痉挛)才出现症状。此外,有时第七颈椎横突过长或有纤维索腱样病变,亦可使神经和血管受到挤压;
❷前斜角肌因素: 此肌起于颈椎横突,下附着于第一肋骨前侧的内缘,形成斜角肌间隙的前壁,后面是中斜角肌,底面是第一肋骨。如果前、中斜角肌痉挛、肥大、腱样化、附着点异常或有小的斜角肌生长及间隙周围解剖结构异常,都会使肋骨上举和斜角肌间隙狭窄,因而挤压神经和动脉,甚至个别病人会发生动脉血栓形成或动脉瘤。由于前斜角肌病变较多,故常称为前斜角肌综合征;
❸肋锁因素: 由于锁骨下肌肥厚,腱样化或锁骨骨折畸形连接,第一肋骨畸形、骨软骨瘤、胸廓改形术后和瘦弱垂肩等原因,致使肋锁间隙缩小,血管神经受压而出现症状;
❹过度外展或胸小肌因素: 当上肢过度外展或上举时,腋动静脉和神经被肩胛喙嘴突起或胸小肌挤压而引起。总之因斜角肌间隙小引起者占20%,肋锁间隙小引起者占24%,上二个间隙均小引起者占51%,原因不明者占5%。此外,锁骨上窝占位病变和颈部外伤等也可引起类似症状。
症状与检查 主要症状是肩臂疼痛、手臂麻木、无力、感觉迟钝和肌肉萎缩,尤以尺侧明显。有些病人锁骨上窝丰满,在压痛,可向肩臂放散。动脉受压表现为患肢怕寒、皮温低,常伴有末梢动脉痉挛征象和末梢动脉搏动减弱,当头部转动、颈臂牵拉,手提或肩扛物品时,麻木和疼痛加重,末梢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部分病人的锁骨上窝可听到收缩期血管杂音。在缺血严重时,手指皮色苍白,出现营养性溃疡或坏死。当锁骨下静脉偶而受压时,患肢出现轻度水肿。除临床特点外,Adson试验阳性,也有助于诊断。X线摄片可确定有无颈肋和其它骨质畸形。有些病例诊断比较困难,应该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臂丛神经炎、雷诺氏病,无脉病、脊髓疾病等相鉴别。在特定位置(上肢过度外展或头向后向患侧转动),施行锁骨下动脉造影,可看到动脉受压影像。
治疗 病史短、症状轻的病例,进行理疗、举肩锻炼,服肌肉松弛剂和镇痛剂等保守疗法。部分病例的症状改善可不明显。对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病例,可根据发病特点,分别施行颈肋、第一肋骨切除术,前斜角肌切断术或锁骨畸形矫正术。近来,多主张采用经腋窝下缘横切口途径切除第一肋骨,能充分解除血管神经的压迫,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血管球瘤   血管移植 ☛
0000373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