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词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词序

词序

词序为词题的拓展。词题一般写得简单,也不能成文,如范仲淹《渔家傲》或题为“秋思”。词序的文字则较长,既说明词作缘起,又略述其词意。此种词序始自苏轼。他的《洞仙歌》(冰肌玉骨)词序近百字,而《醉翁操》一首词序有一百八十多字,犹如一篇优美的散文,其词与序,相得益彰,故不能视作词题。词序至南宋又有发展,其中姜夔最善于作词序,其《念奴娇》、《庆宫春》、《角招》等序,宛如小品文。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说:“白石小序可观,苦与词复。”其实序为书面文字,词乃演唱文学,相重亦无妨。

☚ 词韵   词题 ☛

词序cíxù

〈名〉词在句子中的先后顺序,在汉语里,词序是语法的重要手段,词序的变动可能使句子或词组意义大不相同,例如“不能完全听懂”与“完全不能听懂”意思差别很大。

词序

见“语序”。

词序

词序

词在句子中的排列顺序。词序是语法规则的具体体现,是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在词的排列顺序上,反映着词与词的各种关系。在汉语中,同一个词由于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先后顺序)不同,表达的意义也不一样,如“君人”和“人君”,前者是动宾关系,意思是“统治人”;后者是偏正关系,意思是“人们的君主”,两者意义完全不同。
汉语的词序比较固定,通过词在句中的排列位置,可以判断词与词的关系,确定词性。汉语的词序一般是:
❶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如《荀子·天论》:“星队(坠)、木鸣。”
❷宾语在动词谓语之后。如《战国策·齐策》:“齐欲伐魏。”
❸定语在主语、宾语之前。如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
❹状语在谓语之前。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景公遽起。”
❺补语在谓语之后。如《战国策·齐策》:“君美甚。”
词序不仅是重要的语法手段,往往也是修辞手段。通过词序的变化,可以强调句子的重点,给读者以明晰的印象。如《论语·雍也》“贤哉,回也”,把谓语提到主语之前,强调了谓语“贤”,突出了颜回所具有的不同凡响的品格。
在不同的语言中,表达同一意义,可能用不同的语序。如汉语的正常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而日语的正常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

☚ 语法功能   虚词 ☛

词序

亦称“语序”。词语在句子结构中组合的先后顺序。词序是汉语表达句法结构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如“问君”和“君问”,因词序不同,构成了不同的结构关系,前者为动宾关系,后者为主谓关系。在表达同一语法关系时,古今汉语的词序有时并不相同。如《论语·子罕》: “吾谁欺?”宾语“谁”在动词“欺”之前。参见“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条。

词序

词序

也称“语序”。语法手段之一。词与词的排列次序可以影响句法结构的形成,影响结构中词与词的关系。汉语缺少狭义形态,所以广泛利用词序作为语法手段。例如在表达修饰关系的偏正结构中,通常总是修饰语在前,被修饰语在后,所以 “就去”不可说成“去就”;“好书”是偏正结构,“书好”就是另一种结构了。再如下面三个结构,所用的词相同,但由于词序变了,词与词的关系以及每个结构的整体性质都不相同: “我去要——要我去——去要我”。各种语言都有词序这一手段,但表达相同关系意义的具体词序形式不一定相同,如有的语言(如法语)里偏正结构组合的词序恰好与汉语相反: 被修饰语在前,修饰语在后。词序在每一种语言中的地位也有较大的差别,一般说来,形态越丰富,词序越自由,语序的语法意义就越少;形态越缺乏,词序越固定,词序的语法意义就越多。如现代俄语,因仍有较丰富的词形变化,所以词序较汉语就要自由得多。而在汉语中,几种基本的句法结构,都没有可以表明其关系的词形特征,但是这种种关系却大多可以在词类选择的基础上用词序表达出来(当然不是全都可以表达出来,有时还得求助于虚词手段),并且具有强制性特点; 这就使得词序成为汉语里特别重要的语法手段了。

☚ 组合方式   语序 ☛

词(名~;动~;代~;连~;叹~;量~;副~;宾~;助~;介~;单~) 辞
词和句子:词句
词的主要组成部分:词根
词汇里最原始﹑最单纯﹑最基本的词:根词
加在词根上的构词成分:词缀
加在词根前面的构词成分:前缀
加在词根后面的构词成分:后缀
词的后缀:语尾
语言中最小的意义单位:词素
加在词后表示词形变化的词素:词尾
几个词的组合:词组(固定~) 仂语 短语
固定不可分开的词组:熟语
人们长期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成语
词在词组里和句子里的前后次序:词序
语言里语素﹑词组合的次序:语序
一种语言所有的词:词汇 语汇
不认识或不熟悉的词:生词
表示数目的词:数词

另见:字 词语

☚ 词   辞藻 ☛

次序

次序

次(次第;辈~;业~;节次;比次;名~;目~;车~;行~;班~;场~;轮次;诠次) 序(顺~;工~;语~;词~) 第(~十;第次;第序;等~;品~;诠第) 旅 录 叙 贯(贯序) 甲乙 节级 齿弟
条理,次序:伦(伦次) 条序
等级次序:陔 陛 阶次 等次 等杀 等衰 差秩
年龄的次序:齿序
官阶的次序:阶序
选授官职的次序:铨次
类别的次序:部次
排列的次序:次比 序次
编列的次序或等第:号(头~)
排行的次序:行第 第行
朝官站立的次序:鹓序
朝官的班次:鹭序 鸿序
事情进行的先后次序:程(程序;议~;课~) 节次
按日排定的行事程序:日程
办事的程序:手续
办事的程序和规则:章法
手续清楚:来去分明
事物相承接的次第:层次
事物的条理次序:伦类
书中篇章的顺序:篇次 篇第
运行的次序:运次
轮番的次第:番第
先后承接的次序:继序
正常的次序:秩叙
按年龄大小定次序:齿叙
按来到的先后定次序:先来后到
(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排列的先后:次序)

另见:秩序 序数 编次 考试 比赛 排列 混乱 整齐

☚ 次序   依次 ☛
词序

词序cixu

语法学术语。也称“语序”。指语言里词语组合的次序。因为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词形变化,所以,对于文句中每个词的语法功能、它所显示出来的词义以及整个文句的含意,词序都有一定的、甚至是很重要的决定意义。
汉语的词序一般是固定的,在通常情况下,其规律是主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动词之后;定语、状语在其所修饰的词语之前;补语在其所补充的词语之后。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自古至今,词序也有一定的变化。如在先秦两汉时期,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之前,如:“卿欲何言?”(《赤壁之战》)“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教战守策》)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也置于动词之前,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侍坐》)宾语用代词“是”、“之”复指,则复指成分与宾语一起置于动词之前,如“夫子之谓也。”(《孟子·梁惠王上》)“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中占以后,这种语言现象逐渐消失,宾语一般都放在动词之后了。另一种情况是,为了突出强调句中的某一成分,临时改变了汉语的正常词序,而将本应放在后面的成分前置,如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种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存在。例:“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多迷人啊! 长安街的夜景。”
汉语的词序是说汉语的人约定俗成的,它既反映了一定的逻辑事理,又反映了一定的语言习惯。词序问题是汉语语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受着逻辑事理和语言习惯的制约,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另一方面,从局部看来,强制性之中又有一定的选择性。在学习和使用汉语时,要特别注意到词序的这些特点。

☚ 固定短语   句子 ☛

词序

即“语序”。

词序

词序

又叫“语序”。是汉语的一种重要的语法形式。汉语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主要依靠在句子里的排列顺序来表示。词与词的排列次序可以影响句法结构的形成、影响结构中词与词的关系。词序不同,词在句子里的作用以及词与词的关系也就不同。例如:“我照顾奶奶”、“奶奶照顾我”、“照顾我奶奶”。第一个“我”是主语、“奶奶”是宾语;第二个“我”是宾语,“奶奶”是主语;第三个“我”是定语,“奶奶”是宾语中心语。词序安排合理,关系就明确,语意就清晰;反之,关系就不明确,语意就含混,甚至整个句子不通顺。词序在每一种语言中的地位也有较大的差别,一般说来,形态越丰富,词序越自由,词序的语法意义就越少;形态越缺乏,词序越固定,词序的语法意义就越多。在汉语中,几种基本的句法结构,都没有可以表明其关系的词形特征,但这种关系却大多可以在词类的选择上用词序来表达。因此,词序是汉语里特别重要的语法手段。

☚ 短语   句子 ☛
0000339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