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家的四种创作态度
美国学者刘若愚认为,词家对待词这一诗歌媒介的态度,大体上可分为四类:第一类填词,在主题和心境方面均有所局限,而且虽然把词当作一种文学样式,却也注意措辞的听觉性,以便使其适于演唱。像温庭筠、韦庄、冯延已、晏殊、欧阳修等唐、五代及北宋初期的大多数词家均属此类,但亡国之主李煜是个明显的例外。第二类包括把词看作另一种诗体的词家,他们随意发抒,不大注意其词作是否可演唱。世有“文人画”之说,据此可称其作品为“文人词”。这类词家中最为杰出者是苏轼和辛弃疾。第三类基本上把词视为“歌曲”,填词专注音乐效果,以致有时宁伤意而就声(如张炎之文张抠,为协律改“深”字为“幽”字,后又改为“明”字)。其中有周邦彦和张炎。第四类为数众多,自南宋以降他们还声逐调地模仿早期作品,而不知初用特定声韵的乐理。(出处见“词的文学特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