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特征Ciyi tezheng
词的词汇意义,简称词义。词义是用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还包括词运用于不同范围以及在某些习惯搭配中所产生的意义。词义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❶词义的概括性。词是概念的表现形式。词义的核心是概念义,这就决定了词的概括性。这是指:词反映的是一类物、几类物以及这些物的一般特征。客观事物都具有多方面的特征,如形貌、颜色、气味、性质等方面的特征,给物命名时,人们往往只着眼于某个特征,把它作为整个事物现象的代表。例如:“长江”最初叫“江”(见《说文解字》“江”条),后来“江”成了江河的通名。人们还把这条江水叫做“大江”(《楚辞·九歌·湘君》:“横大江兮扬灵”),后来又叫做“长江”(阮籍《咏怀诗》:“湛湛长江水”)。“长江”一名沿用到现在。这个名称是从这条江水“长”的特征命名的,“大江”是以“大”的特征命名的。但“长江”还有水量大,水产丰富、支流众多等特征。可见,词义的概括性是在使用语言的集团内部长期地、历史地形成的。人们在了解、掌握一个词的意义时,实际上是舍弃了客观事物的个性而把握了它的一般特征。概括性是词义最重要的特点。
❷词义的客观性。词的意义是从哪儿来的呢?它绝不是人类凭空臆造出来的。词的意义来自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是构成词义的基础依据,因此,词义具有客观性。由于客观世界中存在着“山”和“水”,所以语言中才有“山”和“水”这两个词,才有“山”这个词的词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高耸的部分。”才有“河”这个词的词义——“水道的通称”。“电脑”一词的词义——“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别称。因为它是人脑功能的某种延长,能部分地代替脑力劳动,故称电脑。”“电脑”一词的产生,是以“电脑”这一客观事物的出现为依据的。若干年之前,没有“电脑”这种东西,因而也就没有“电脑”这个词,更没有“电脑”这个词的词义。
❸词义的模糊性。词义具有概括性,但某些词的意义所概括的范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例如:“大与小”、“深与浅”、“胖与瘦”都是相对而言,无法以一个精确的数字来加以规定。这种模糊性在词义里是相当普遍的,如表示时间的词:“春、夏、秋、冬”也没有明确的界限,很难说几月几日开始算是什么季节,如《简明牛津英语词典》对“冬天”的释义是“……一年中最冷的三个或四个月份(在北纬地区是十一月或十二月至一月或二月)。”这可以说明“冬天”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具有模糊性。此外,“高与矮”、“老与年轻”也是如此。世界上有些事物,它们区分的界限分明,反映在语言结构中,表现为词义的明晰性;而有些事物区分的界限模糊,反映在语言结构中则为词义的模糊性。语言交际中既需要确切的意义(科学术语等),也需要模糊的意义。正由于有了确切意义,尽管有模糊意义,仍然能保证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词义还有社会性、民族性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