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晋武帝 山涛而褒李喜泰始三年(267),李喜弹劾故立进县令刘友、前尚书山涛、中山王司马睦、尚书仆射武陔(已死)各占官稻田,请求对这些人罢官、贬谥。晋武严诛刘友,不追问初犯的山涛、司马睦之过;表扬李喜“亢志在公”,可谓“邦之司直”; 申明以后不再宽宥。 司马光对此发论,要点是:(1)刑赏是“政之大本”,晋武帝“赦山涛而褒李喜,其于刑赏两失之”。他说,如果李喜说得对,就不可赦山涛,如果说得不对,就不能表扬李喜。鼓励臣言,而言之不用,影响就不好。这些话说得不错。(2)“四人同罪,刘友伏诛而涛等不问,避贵施贱,可谓政乎!”这个问题提得好。刘友是个县令,下级小官,就被斩了。司马睦是皇家宗室,是贵族,就赦了。山涛出身清寒,不是贵族,也不是门阀大家,但是竹林七贤之一,在社会上颇有名望,可能因此也被赦了。不过晋武帝诏令有“涛等不贰其过”语,大约山涛、司马睦是初犯,或者是玩弄词语为其解脱。而刘友也有可能是一犯再犯,罪行较重。但无论如何,司马光的指责是发人深省的。(3)“创业之初而政本不立,将以垂统后世,不亦难乎!”这是参考了西晋短命的情况而论的。但刑赏不明,难以维持统治,倒是可以断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