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评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评书 评书曲艺曲种。又称“评词”。流行于北方各地。形成于清代初年。只说不唱。以说书人口气叙述事件,叫“表”;摹拟书中人物言谈和言容笑貌,叫“白”;评论书中人物的行为、思想,叫“评”。均为一人表演。以醒木击节,加强气氛。传统书目多为长篇,大都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武侠故事。 ☚ 岔曲 好来宝 ☛ 评书 评书曲艺形式的一种。流行于京、津地区、华北及东北地区。由宋代“说话”艺术演变而来。一般由一人据案表演,只说不唱,以一块醒木为道具。所说内容大都是长篇历史故事、武侠公案故事。演员配以适当的手势、动作,模仿各种人物的身分口气,往往维妙维肖。 ☚ 祀典歌 评话 ☛ 评书píngshū一种曲艺形式,由一位演员表演,只说不唱,常以折扇、醒木为道具。 评书 评书用散文形式评述结合讲说故事的一种曲艺。主要流行于北京和北方广大地区。因地域不同,又有“说书”、“评词”、“评说”等名称。相传形成于清代初年。清康熙年间李声振《百戏竹枝词》咏“评话”一首称:“其人持小扇指画,谈今古稗史事,以方寸方木击以为节,名曰‘醒木’。”这当是早期北京街头说评书的情景。后来评书艺术不断提高,逐渐流传到天津、河北以及东北和北方广大地区。 ☚ 平话 评词 ☛ 评论书画 评论书画评论文章:铨文 ☚ 评论 评论人物 ☛ 评书也称“评词”,曲艺曲种。源于唐、宋 “说话”,元、明时称“平话”。清初北京评书形成于北京,流传于京、津及东北各地。早在后金时期,盛京(沈阳)就有石汉在宫中为皇太极说书。近代东北评书艺人,多称清初北京王鸿兴为鼻祖。同治时,第五代传人王胜奎来沈阳献艺。光绪初年第六代传人戴得顺,在沈阳另立门户,广收弟子,下传“悦、庆、桐、浩”四人。说者一人,只说不唱,以醒木、扇子、手帕为三件小道具。表演时有说、表、赞、评四功,说即人物对话,表即叙述故事,赞即人物、景物赞赋,评即评论是非、讲解典故。清末原有传统书目30余种,40年代前后,大批鼓书艺人改说评书,扩大了书目,已达百种以上。主要有三类: 一是袍带书,如《列国》、《三国》、《隋唐》、《杨家将》等历史故事; 二是短打书,如《水浒》、《包公案》、《大红袍》、《五女七贞》等公案、侠义故事;三是神怪书,如《封神榜》、《西游记》、《济公传》、《聊斋》等神话故事。此外,还有少量才子佳人书目,多为由鼓书移植而来的“八大棍儿”(中篇书目),如《安公子投亲》等。解放后艺人与作家合作,编演的新书有《烈火金刚》、《赤胆忠心》及大量短篇作品。80年代,东北三省艺人出版了许多古今评书,其中仅辽宁艺人就在省内外出版评书130余种。并涌现出袁阔成、陈青远、刘兰芳、田连元等评书艺术家,因此,辽宁评书在北方评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评书曲艺曲种。流行于北京及北方广大地区。相传形成于清代初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以结构严整取胜。说者一人,只说不唱,表演时以醒木作道具渲染气氛。传统书目以历史故事和武侠故事为主,经过长期积累,已有40余部,包括历史袍带书《列国》、《西汉》、《东汉》、《三国》、《隋唐》、《精忠传》、《杨家将》等10余部;侠义短打书《水浒》、《包公案》、《小五义》等10余部;神怪书《西游记》、《济公传》及鬼狐书《聊斋》等。 评书 评书流行在河北省的评书是由唐代“变文”和宋代“说话”艺术演化而来的。一般由一人表演,只说不唱。演出时坐在案前,以一块醒木为道具。表演中,既有娓娓的叙述,也有琅琅的朗诵。传统书目大都是长篇,内容以历史故事和武侠故事为主。其中又分为以金戈铁马、争疆夺土为内容的“大件袍带书”(如《三国》、《东周列国》),以绿林侠义为内容的“小件短打书”(如《水浒》),以驰骋沙场为内容的“长枪书”(如《精忠岳传》、《英烈》)等。此外,还有说神魔鬼怪的“神魔书”,如《西游》等。评书也有一些较短的段子,如根据《聊斋志异》改编的《崂山道士》、《画皮》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北省的评书艺人编演了一些新内容的评书,如《林海雪原》、《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等。 ☚ 木板大鼓 梨花大鼓 ☛ 评书 评书曲艺曲种。形成于清初,第一代艺人为王鸿兴,所传弟子为“三臣”、“五亮”。“三臣”指安良臣、邓光臣、何良臣。“五亮”不详。评书只说不唱,表演者一人,以醒木作道具,渲染气氛。评书艺术以结构严谨取胜,一部长篇包括几个“柁子”(段落),一个柁子可分为几个“梁子”(故事),一个梁子又分为若干“和子”(悬念)。 ☚ 梅花大鼓 单弦 ☛ 评书 评书也称作“评词”。曲艺曲种。形成于北京,流行于北京、天津及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相传系明末清初说书艺人柳敬亭到北京时所传。另一说为北京鼓书艺人王鸿兴到江南献艺时,拜柳敬亭为师,返京后改说评话,乃授徒流传。说评书的只有一人,只说不唱,表演时以醒木作道具渲染气氛。传统书目以历史故事和武侠故事为主,有袍带书 (如《三国》、《西汉》等)、长枪书 (如 《精忠岳传》、《英烈》 等)、短打书(如《水浒》、《七侠五义》等)、神魔书(如《西游记》、《济公传》 等) 之分,大都是长篇。又有短篇,如以《聊斋》故事为题材的书目 《崂山道士》、《梦狼》、《画皮》 等。 ☚ 鼓词 联珠快书 ☛ 评书 评书流行于北京、天津、华北、东北等地的一种曲艺,由一人表演,只说不唱,用醒木做道具以示开场、结束或制造气氛。多讲说长篇故事,现在也有不少中、短篇。评书形成于清代初年,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评书以其说表细腻、夹叙夹议、人物形象鲜明,情节严谨、紧凑为特点。评书演员经常在大小段落中运用“扣子”(悬念)做为艺术手段,来铺排情节、组织故事,环环“扣住”观众,还经常以赞、赋(用以吟诵的韵文)穿插于说表中,介绍环境特点、描绘人物形象,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 双簧 数来宝 ☛ 评书 评书为口头说唱文学的 一个类型,因地域的不同,其称谓也有所不同,一般北方地区多称“评书”,而南方地区则称之为 “评话”。说评书所使用的底本有两种,一种称“道儿话”,这种底本一般只是故事的基本梗概,说书时由艺人根据此底本临场即兴发挥,所说之书多有师承的关系,由师傅口传心授而得; 另 一种称“墨刻儿”,这种底本一般多由文学作品发展演变而成,其内容十分详细,无需师传也可以自学说唱。评书的结构 一般多由若干个大小不等的单元组成,其中大的单元称 “坨子”,小的单元称 “回目”,在回目与回目之间,还有 “扣子” 起着穿针引线、制造悬念的作用。评书的特点 一般是故事性很强,情节曲折动人,丝丝入扣,不枝不蔓,引人入胜。评书强调通过人物的活动去描绘生动细致的社会生活,并从中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评书中的说书人对书中人物或事件的点评,要恰到好处,或以见解精辟取胜,或以知识渊博见长,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说书时说书人的表情动作也十分重要,手、眼、身、法、步也有某种程式化的规范与要求,这些手法运用得当,能增强评书的表现力。说书人 一般手中都持有 一方小木块,称 “醒木”,是用来增加气氛和吸引听众的。评书的题材也多种多样,有历史题材的,也有现代题材的。 ☚ 杂剧 相声 ☛ 评书又称“评词”。曲艺曲种之一。表演者只限一人。讲述传统和民间故事。早先多以长篇为主,一天一回,悬念不断,吸引听众。后也常说独立短篇。 评书 评书一人独说不唱的一种曲艺曲种。形成于北京,流行于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以表演感情逼真,以情动人,或以字清口净、语重声宏、稳练沉着、细致传神为特色。集“说、学、做、白、评”五艺于一身。在描写人物时,以叙述细腻、擅用变换语音声调和体现人物身份、性格的对白来塑造刻画人物形象。在描写沙场上的万马奔腾情景时,运用口技来形容马跑、马嘶等情景,有的还吸收京剧表演艺术融化于评书中。过去在表演时,先以醒木作道具渲染气氛,现今已多不使用。传统书目以长篇历史故事和武侠故事为主,一般可分为袍带书、长枪书、短打书、神魔书等。代表书目有《三国》、《西汉》、《东汉》、《岳飞传》、《杨家将》、《明英烈》、《七侠五义》、《水浒》、《西游记》、《济公传》等。短篇书目主要以《聊斋》故事为题材。近年,还有新编书目,如《黄巢起义》、《吕梁英雄传》、《铁道游击队》、《智取娄山关》、《强渡大渡河》、《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烈火金刚》、《平原枪声》、《红岩》等。 ☚ 双簧 快板书 ☛ 评书 评书评书是曲艺的一个曲种,流行于北京以及北方广大地区。相传形成于清代初年。后来评书艺术不断提高,逐渐流传到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清康熙年间李声振 《百戏竹枝词》 有咏“评话” 一首,称 “其人持小扇指画,谈今古稗史事,以方寸木击以为节,名曰‘醒木’”。这说明当时北京街头说评书的情景。 ☚ 曲艺表演 评话 ☛ 评书 评书又称评话、讲评话、讲白话。全省各城市均有流布,用各地方言说讲。约在清代中叶开始兴起。据载,道光六年 (1826) 长沙火宫殿重建后,就设有书场,供艺人说书用。同治、光绪年间,有位叫楚驼子的评书艺人在此说《四义图》、《乾坤十三侠》等书目,极受欢迎。民国初年,有言梅生、王四朽等人相继在火宫殿说书。新中国成立后,有唐仁芳、廖夔等著名艺人,群众称唐为 “唐济公”,称廖为“廖三国”擅长评书。新编书目有《太平隐义》、《八峒烽烟》等多部。 ☚ 长沙大鼓 嘎琵琶 ☛ 评书 评书评书是曲艺的一个曲种,流行于北京以及北方广大地区。相传形成于清代初年。后来评书艺术不断提高,逐渐流传到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清康熙年间李声振《百戏竹枝词》有咏“评话”一首,称“其人持小扇指画,谈今古稗史事,以方寸木击以为节,名日 ‘醒木’”。这说明当时北京街头说评书的情景。 ☚ 曲艺表演 评话 ☛ 评书ping shustory-telling 评书ping shustory-telling 评书storytelling (by a professional storyteller) 评书storytelli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