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评《北宋主要词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评《北宋主要词人》

评《北宋主要词人》

《北宋主要词人》系美籍华裔学者刘若愚所著,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于1974年出版。美国温莎大学J·D·施米特在《中国文学》(第1卷)上为本书写了书评。
施米特说,近年来,在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唐代以后的古典文学作品的论著中,刘若愚的这本书是引入注目的。刘氏巧妙地将自己的讨论限制在六个杰出词人即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苏轼和周邦彦身上,因为刘认识到单用一篇文章对北宋词作一泛泛的评论是没有意义的。尽管北宋时期还不乏其他重要词人,然而他的这种选择,为那个一二百年动荡时期的诗潮提供了一种总的思考。刘著有一篇篇幅不长的序言,介绍他的方法论。正文有中文原词、英文译文、词语解释、词牌介绍以及结构、语言和题材特色的分析。二十世纪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认为,俗文学更富生机、优于雅文学,宋词优于宋诗,而传统学者和现代派学者(如吉川幸次郎)却认为宋词仅是“诗余”,地位不重要,刘氏则取折衷的观点。尽管二者都不无偏颇,施米特认为,刘氏还是倾向于“传统主义”的。然而,在施米特看来,即使喜欢词而不喜欢诗,至少也应尽所能了解宋人的词观,因为宋代词观必然要影响宋词的创作风气。所以,根本问题,是要解释为什么在宋诗产生了一些新颖别致的作品时,词人却往往满足于枯燥的、庸俗的语言和一系列在中国诗歌中显得异常偏狭的题材。确实,有关词的一些变化,能够而且必须在诗歌演变的背景上来了解,特别是读到诗词兼能的作者时。而当刘氏论及欧词“探索进一步多样化,减少限制”,表现为“对生活真诚执着的态度”的特点时,立刻会令人联想到,真正新颖别致,富有创新的欧诗。更令人迷惑不解的是,欧词与欧诗相比,大多是平淡无味的,这就意味着欧阳修对待词并非如二十世纪评论家所说的的那么严肃。刘氏所讨论的词人,虽然有些并没留下可观的诗集,但是如果研究苏轼的词而不参考他的诗作,显然是困难的。苏轼词中,散文小品词的运用,通俗的口语,广泛的用典(正如刘所讨论的),要在诗歌创作的背景上才能得以更充分的探讨。正如刘氏所说,“理性和机智”,是苏诗最可贵的两种特质,而欣赏苏词的这两种特质,没有大量苏诗为参考,是做不到的。
刘氏是本着“诗歌为境界和语言的双重探索”的观点批判地考察他所选的词作的。然而在讨论中他更重视“语言”,这对词来说确是一种恰当的方式,因为从极有限的、约定俗成的语汇中精选词句在创作中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这种方法对研究那些在语言上做出贡献的词人似乎是极其有效的,比如周邦彦。周使“词不论在对事物的感悟或表达上都达到了细致入微的水平”。刘认为,卓越的作品,无不“以其多样的诗歌意境和复杂的语言结构而为人称道”,当然,并非每个人都同意刘氏这种看法。无须贬低周邦彦的诗歌成就,但刘如此偏爱雕琢词章,致使他相对来说忽视了那些尽管质朴,却仍不失为佳作的作品(如秦观的词)。在语言方面值得强调的另一个问题,是词句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常常被忽视。施米特以苏轼名篇《赤壁怀古》结句为例,指出刘氏虽在一些细节上探讨了这首词的语言,却并没能把握苏在结尾处所写行为的真正含义。他将苏酹酒江水的行为,与佛教中超然物外的虚幻之境相联系,认为苏意在强调这种宗教般的梦幻境界。也许,刘氏应该进一步探讨词与诗之间相互关系,而过分强调词的语言有时可能会使某些问题含混不清,然而,施米特认为,刘氏的这部著作对于北宋词的研究来讲,仍不失为极有价值的贡献。

☚ 宋代音乐资料及其解说   梅花和宫女 ☛
0000688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