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期限
从证券发行日起到偿清本息日止的这段时间。由于股票是永久性的投资,股东购买股票之后,所付货币即归企业支配,不到停业清理时不予退还,如需资金,只能上市场出售股票。因此,股票没有到期日,也就不涉及证券期限问题。债券作为阶段性投资则有到期日。在发行债券时,债券的期限不同,债券的种类也就不同,主要有三种: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债券称为短期债券;期限在一年以上、五年以内的称为中期债券;期限在五年以上的称为长期债券。发行人在确定债券的期限时,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❶使用资金的周转期。发行不同期限的债券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的资金需求,当发行人为某个生产项目的发行债券的方式筹资时,很难在该项目投产盈利之前偿还本金。因此,债券的期限一般要与资金的周转期相适应。
❷未来市场利率的发展趋势。如果预测市场利率今后要下降,发行人就应尽量缩短债券的期限,以发行短期债券为宜;反之,如果预测市场利率今后要上升,发行人就要尽量发行长期债券,这样既可以避免利率风险,又可以减少市场利率上升所引起的筹资成本上升。
❸流通市场发达程度。流通市场发达,债券就可以随时变现,投资人就敢于购买长期债券,发行人就可以多发行长期债券;如果流通市场不发达,债券就可能难以随时变现,投资人购买长期债券时有后顾之忧,发行人就应少发行期限较长的债券。
❹投资人的投资意向、心理状况以及市场上其他债券的期限构成。
债券期限的长短对发行人和投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
❶从投资人的角度看,选择长期或短期证券,取决于投资人对现时消费与未来消费的估计,取决于投资人将能得到的收益与对未来货币价值涨落的预测。如果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投资人都趋向于持有期限比较短的有价证券,因为期限短有较多的灵活性,使投资人可以应付意外发生的情况。
❷从证券发行人的角度看,通常希望偿还的期限长些,有利于发行人充分利用所筹得的资金,有更多的时间来安排本身的偿还。如果发行者想得到这样的便利,那么,他将不得不牺牲某些利益,比如给投资人更高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