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许璇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许璇1876—1934浙江瑞安人 许璇
许璇1876~1934字叔玑。中国农业经济学的先驱者、农业教育家。原籍浙江省瑞安县。 许璇35岁以前,生活在清代末期,18岁入“县学”,20岁补为“廪生”,博通经史,但仍决心转习新学,于26岁时(1902) 到上海南洋公学读书。1904年任湖北省编书局编辑员兼《湖北学报》编辑, 次年受聘为广东学务公所编纂员。不久即被派往日本留学,先进预备班,后入东京帝国大学农科就读,1913年获农学士学位。同年暑期回国,在北京大学农科任教,讲授农业经济学课程。随后在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北平大学农学院、浙江大学农学院担任教学和领导工作,直至1934年去世。 许璇在任教期间曾讲授过的课程有:农政学、农业经济学、农村合作和农业金融等。他很注重农业生产实践,1913年到校之初,就兼任农场的场长,负责创办和管理学校附近的农场和林场,还在卢沟桥公有荒地上建立了一个农场。他1924年任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校长时,提出“融学术、教育与农村事业于一炉”的教育方针,常带领学生到农村去调查访问,指导农民组织信用合作社;在浙江大学农学院时,设立农业推广部,从事农家经济调查,实行农事指导,并兴办农村小学; 1928年筹建浙江省农民银行,创办合作人员养成所,指导农村合作事业; 1934年去世之前还在北京罗道庄筹建“农村建设实验区”。自1924~1934年他连续任中华农学会会长,倡导发展中国农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推广事业,均尽心竭力。 许璇治学态度严谨、务实,用他自己的话说,“凡讲求农业经济者,宜外察世界经济之潮流,内审本国农业之状况,研求关于农业经济学之原理及法则,以资实地应用。”他在研究中国粮食问题时,从实际出发,注意到世界诸国的粮食生产、贸易、价格以及关税政策等。著有《粮食问题》一书,由商务印书馆于1935年出版。在他逝世后,他的助教杜修昌(后为浙江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教授)整理了他留下的部分讲义,编成《农业经济学》一书(许璇著),194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48年已出第四版。 许璇在当时的农学界有很高的威望,深受学校师生和农民的爱戴。1934年11月9日他因猝发脑溢血去世。当时国立北平大学为他举行校葬。其后全校师生和毕业生募捐集资,在农学院建立“许叔玑先生纪念堂”。同时中华农学会曾设置“许叔玑奖学金”。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