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
【集释】: 王逸:靡兆形也。 覆天地也。 洪兴祖:《淮南》云:深闳广大,不可爲外;析毫剖芒,不可爲内。垠,音银。 朱熹:垠,叶鱼坚反。 小无内,大无垠,言无所不在也。 汪瑗:无内,无间隙也。 无垠,无边际也。小无内,大无垠,言道无所不在也。其言与《中庸》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相类。 王夫之:小无内者,一身之内无毫毛,非元气之所察。大无垠者,与天地阴阳合体也。 林云铭:垠,岸也。 性体无不周,命统于性,故先言性。 蒋骥:小无内,所谓卷之则藏于密也。 大无垠,所谓放之则弥六合也。 胡文英:无物能入于道之中,故莫能破,而其小无内;无物能出于道之外,故莫能载,而其大无垠。 姜亮夫:其小无内,其大无垠,即无所不在之义。《老》、《庄》“道在天地”“道在矢溺”是也。 汤炳正:《庄子·天下篇》:“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此言其道小至精微,大至无涯,包罗万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