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步连词表示让步关系的连词。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将让步连词分为两种:(a)认容连词,重在表事实上的认容,如“虽然、虽则、虽、尽管、凭、任凭”等; (b)推宕连词,重在表心理上的推宕,如“纵令、纵然、就使、就是、便是、即令、哪怕”等。让步连词常与“转折连词”或“表不变的副词”相呼应,如“虽然……但是”、“即令……也”等。有的语法书把注重在表事实上认容的让步连词归入转折连词,把注重在心理上推宕的让步连词归入假设连词。 让步连词 让步连词这种连词用在复句的偏句里,表示对已成为事实的让步,或未成为事实的让步。它们有: “虽”,表示对已成为事实的让步时,译作“虽然”。如《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史记·滑稽列传》:“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父老子孙思我言。”表示对未成为事实的让步时,译作“即使”。如《列子·汤问》:“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柳宗元《捕蛇者说》:“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孙膑兵法·月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纵”,往往表示对未成事实的让步,可译为“纵然”或“即使”。如《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史记· 魏公子列传》:“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胜”指平原君赵胜。 “纵令”,可译作“即使”。如柳宗元《封建论》:“纵令其乱人,戚之而已。”陈祖范《忠义辨》:“纵令不死,亦不为大无义也。” 古代汉语中还有“纵使”“即令”“第”“第令”“籍第令”等连词,都表示让步关系。 ☚ 因果连词 推拓连字 ☛ 让步连词亦称“推拓连词”。用以承认它所连接的部分为一个假定存在的事实,含有“即使”、“就算”意思的词。常见的有“虽”、“纵”、“即”等。如《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一句中的“纵”。 让步连词 让步连词指用在复句中表示承认某一事实或理由的,即表示让步关系的连词。常见的有“即使” “即令” “纵使” “纵然”“就是” “哪怕” “就算” “即或”“尽管”“任凭”等,后一分句往往有 “也” “还” 等与之相配合。例如: “即使是党已经研究通过的东西,也允许提意见”; “尽管天气冷,我们也要把这条路铺好”。古汉语中,让步复句一般用 “虽”“纵”等连接,如:“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吾纵生无益于人,吾可以死害于人乎哉?” ☚ 直承顺接之辞 相胜连词 ☛ 00002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