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兵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兵家 先秦至汉初从事战争经验总结及军事理论研究的学派。 《汉书·艺文志》依据刘歆《兵书略》分兵家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及兵技巧家四类,共著录五十三家,著作七百九十篇。其中主要人物有春秋时期的孙武、司马穰苴等;有战国时期的孙膑、吴起、尉缭、商鞅、庞煖、王廖、儿良、魏无忌(信陵君)、赵奢及白起等;有秦汉之际的张良、韩信、项羽及李广等。 著录兵家的重要著作有《吴孙子》(即《孙武兵法》,亦称《孙子》)、《齐孙子》(即《孙膑兵法》)、《吴起》、《尉缭子》、《韩信》及《李将军射法》等。先秦时期的史著《左传》(《左氏春秋》),对春秋二百四十余年间的许多重大战事,均有生动具体的记述,从中提供了具体的战例和实战的经验,因之也受到历代兵学家的重视,并成为历代战将揣摩兵法战策的“兵书”。 历史上撰著兵学著作的人物,大多是具有实战经历的军事指挥家和军事将领,其著作视野开阔,见识深邃,能够从战略与战术方面著眼,对有关战争的诸多问题,总结实践知识及实战经验,并从理论上加以概括和论证。许多经典性著作里,蕴涵著丰富的军事唯物主义思想和军事辩证法的观点。从这方面看,兵学著作在古代哲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自汉以后,历代的军事家及将领,在兵法撰著方面,也多有贡献。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曹操;晋代的杜预;唐代的李世民、李靖等,都有军事论著传世。北宋仁宗庆历间,编纂有《武经总备》,神宗元丰间,又合《孙子》、《吴子》、《尉缭子》、《司马法》、《六韬》、《黄石公三略》及《李卫公问对》辑成《武经七书》,用为武科试士。1972年于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及《尉缭子》等兵法著作的竹简,这是古代兵法最古老的珍贵文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