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角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角弓 角弓《诗经·小雅》篇名。《毛诗序》云:“《角弓》,父兄刺幽王也。不亲九族而好谗佞,骨肉相怨,故作是诗也。”《鲁诗》以为诗作于幽厉之际。具体年代现已不可考。此诗作者是周王室的父兄辈人。他讽刺周王接近谗佞小人,不亲睦九族,以至骨肉相怨。反映了奴隶社会以宗族为纽带而互相维系的宗法思想。全诗八章,每章四句。前四章重在刺周王不亲近兄弟,后四章重在刺小人谗佞得逞。作者信笔由情,章旨多变,故后人评为“光怪陆离,眩人耳目”(吴闿生《诗义会通》引旧评)。诗中多比喻,且取喻奇特,如“老马反为驹”喻老少颠倒,“毋教猱升木”喻小人攀附本性,均新奇而形象。 ☚ 采菽 菀柳 ☛ 角弓骍骍角弓, 翩其反矣。 兄弟昏姻, 无胥远矣。 尔之远矣, 民胥然矣。 尔之教矣, 民胥傚矣。 此令兄弟, 绰绰有裕。 不令兄弟, 交相为瘉。 民之无良, 相怨一方。 受爵不让, 至于已斯亡。 老马反为驹, 不顾其后。 如食宜, 如酌孔取。 毋教猱升木, 如涂涂附。 君子有徽猷, 小人与属。 雨雪瀌漉, 见曰消。 莫肯下遗, 式居娄骄。 雨雪浮浮, 见曰流。 如蛮如髦, 我是用忧。 调整好好的角弓呀,松弦后就向反面弯曲。兄弟们和亲戚们,不要相互疏远呀。 你若疏远兄弟呀,人们也会来疏远你。像你这样来教导呀,人们自然都会来效法你啦。 这些善良的兄弟,大家相处得是多么的宽厚。那些不善的兄弟,明争暗斗相互残害成冤家。 人们呀不善良,不责自己,却怨对方。贪图禄位不相让,争斗到头来只有把命丧。 老马反充当小马驹,一点儿也不顾后果如何。比如吃饭宜给适当吃饱,比如酌酒要给适当数量。 莫教猴子上树,莫像泥上涂泥。只要君子们有了骨肉团聚的好计谋,老百姓自然会跟从他。 雪儿纷纷扬扬满天飞舞,太阳一出很快就消融。小人对下不肯有丝毫的谦虚,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多骄横。 雪儿纷纷扬扬满天飞舞,太阳一出很快化水流。小人好像南蛮好像夷髦,我因此而为他们深深担忧。 全诗八章,每章四句。关于诗之主旨,古今基本相同。《毛诗序》云: “ 《角弓》,父兄刺幽王也。不亲九族而好谗佞,骨肉相怨,故作是诗也。”《汉书·刘向传》曰:“幽、厉之际,朝廷不和,转相非怨。诗人刺之曰: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这里又将幽王扩大到幽、厉时代。朱熹《诗集传》云:“此刺王不亲九族而好谗佞,使宗族相怨之诗。”这里又将幽、厉时代统指为周王。后来高亨的《诗经今注》、陈子展的《诗经直解》都与朱熹所指略同。不管是“幽王”亦好,“幽、厉之际”亦好,“周王”亦罢,都不影响对诗意的理解。就本诗而言,它是王室父兄劝告周王不要疏远兄弟而亲近小人的诗。 八章诗,可分两大部分。前四章刺王疏远兄弟。首章以角弓松弦而反转起兴,比喻兄弟亲戚不可疏远。欧阳修《诗本义》云:“弦为物,其体往来,张之则内向而来,弛之则外反而去。”诗人由身边之物兴起,自然贴切,寓意深刻。二章写上行下效,君王疏兄弟,人们就会仿效。指出君王疏远兄弟危害之大。三、四两章承前一、二章申述之。三章写兄弟之间的互不亲善、自相戕害。从兄弟善与不善的对比中,突出了王疏兄弟的危害之深。四章写人们恕己怨人,见利忘义的情景。他们指责别人,抱怨对方,贪图禄位,誓不相让,针锋相对,直至丧命。正如《易林·升之需》云:“商子无良,相怨一方。引斗交争,咎以自当。”兄弟间的利害关系已到了不可调和的白热化程度。后四章刺王亲近小人。第五章刺小人之贪。由于王之亲近,致使小人们得志张狂、肆无忌惮。他们虽为“老马”,却要充当 “驹”。何楷《诗经世本古义》云:“老马喻当谢事,驹以喻新进。”朱熹《诗集传》云:“如老马惫矣,而反自以为驹,不顾其后,将有不胜任之患也。”他们在“吃”、“喝”上也毫不示弱,表现为多吃多占,贪得无厌。诗人从“马”、“食”、“酌”这三方面作比,活画出贪婪之小人的丑恶嘴脸,可谓“取喻多奇” (姚际恒《诗经通论》)。第六章,规劝小人之道不可长,应以善道教人相亲相善,第七、第八两章写小人骄横无比,不可教化,诗人因此而深深担忧。诗中以雪见日出而融化,反喻小人之傲慢莫制。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君王不以善政教化所致。在深深的忧虑中寄寓着诗人深切的怨恨之情。郑玄云:“今小人之行如夷狄,而王不能变化之。我用是为大忧也。”(郑《笺》),由此可见,诗作者是一位有着清醒政治头脑而富有政治使命感的士大夫。 此诗语言直切,无闪烁隐晦之处,所谓敢揭、敢批、敢怨、敢怒、敢恨是也。孙云:“少微婉,多切直,然新意新语竟出,风骨自奇高。”(《批评诗经》)。比喻方面,亦甚有特色。全诗共有十处用比 (一处重复),随文而喻,各得其所,形象生动,恰到好处。此外,在结构上亦别具特色。旧评曾以为它“光怪陆离,眩人耳目”。其实,这正是说明此诗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诗以比喻式的劝告开头,又以比喻式的忧虑结尾,形式统一而完美。前四章在于刺王疏兄弟亲戚之过,后四章在于刺小人谗佞得志猖狂之态。而小人谗佞之所以如此之猖狂,又分明是王疏兄弟亲戚所致,批判的锋芒直指周王,诗旨甚明。 角弓骍骍角弓,翩其反矣。①兄弟昏姻,无胥远矣。② 尔之远矣,民胥然矣。③尔之教矣,民胥傚矣。④ 此令兄弟,绰绰有裕。⑤不令兄弟,交相为瘉。⑥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⑦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⑧ 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⑨如食宜,如酌孔取。⑩ 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11)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12) 雨雪瀌瀌,见曰消。(13)莫肯下遗,式居娄骄。(14) 雨雪浮浮,见曰流。(15)如蛮如髦,我是用忧。(16) 【注释】 ①骍(xin辛)骍:指弓弦调和的样子。角弓:以兽角镶嵌装饰两端的弓。翩其反矣:弓不用时,则卸其弦,两端向反面弯曲。翩:通“偏”,反弯的样子。②昏姻:指异姓的亲戚。胥:相。③胥:皆、都。④傚:通“效”。⑤令:善。绰绰:宽裕。裕:饶足。⑥瘉(yu愈):病。这里指诟病、怨恨。⑦民:鲁诗作“人”。一方:对方。⑧爵:官位。亡:通“忘”。⑨“老马”句:吴闿生:“言谗人贪取爵位,自忘其老,不顾后之不胜任也。”驹:小马。马二岁曰驹。⑩宜:通“且”。(yu裕):饱。酌:饮酒。孔取:多拿。(11)猱(nao挠):猴类。如涂涂附:前一涂字,指泥土。后一涂字,指涂抹。附:粘着。(12)徽:美。猷:同“犹”,道、道德。小人:指下民。与:从。属:连属、依附、跟随。(13)雨雪:下雪。雨作动词用。瀌(biao 标)瀌:雪盛貌。晛(xian 现):日气。曰:同“聿”,语助词。(14)遗:一本作“隧”,指随顺。式:发语词。居:通“倨”,傲慢。娄:通“屡”。屡次。(15)浮浮:与“瀌瀌”同义。流:指冰雪化作流水,与“消”同义。(16)蛮:周人称南方的部族为南蛮。髦:古代西南的部族名称。是用:因此。 【译文】 角弓调和靠弦张,卸弦即向反面弯。兄弟姻亲本一体,相亲相爱莫疏远。你若疏远亲兄弟,人们都会学坏样。你若友善待亲人,人们都会从善良。兄弟彼此相友善,宽厚和顺情谊增。兄弟彼此不友善,交相诟病怨恨深。当今人心不善良,有过争相怨对方。接受官爵不相让,事关私利把亲忘。以驹自视老马狂,争胜好强不顾后。如同有食把肚胀,如同有酒喝个够。如猴爬树不用教,如泥涂墙粘得牢。只要君子有美德,下民自会紧跟靠。雪花纷纷满天飘,天晴日暖自融消。不肯和顺对下民,倨傲不逊常自高。雪花纷纷满天飘,天晴日暖自融消。不用德教如蛮髦,为此使我心烦恼。 【集评】 清·姚际恒:“‘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取喻多奇。”(《诗经通论》卷十二) 清·方玉润:“前四章……体多用赋。后四章……诗纯用比,乃篇法变换处。中间以‘民之无良’一句绾合上下。……‘老马’二章即承‘受爵不让’来,‘雨雪’二章即承‘小人与属’来。一气相承而下,前后虽若分说而蝉联不断,章法之妙,无以逾此。”(《诗经原始》卷十二) 【总案】 这是一首讽喻诗,旨在规劝王朝贵族不要疏远兄弟亲戚,切莫贪图爵禄,而应该奉行德教美政。本诗之所以显得光怪陆离,眩人心目,主要是诗人多用比兴手法。本诗比兴手法的主要特点,是环环相扣,蝉联不断。如“老马反为驹”是承“受爵不让”而来,就可知诗人是以“老马”讽刺不自量力、不顾后果的贪图爵禄者;至于“如食宜饇,如酌孔取”,则进一步以贪图酒、食为喻,以揭示贪婪者的本性。又如“雨雪瀌瀌,见晛曰消”,是承“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而来,则可知“雨雪瀌瀌”指喻“小人”、“见晛”喻“徽猷”,“消”喻“与属”。由此而探求本诗的章法之妙,则豁然开朗,意蕴自明。 《角弓》騂騂角弓,(一) 角弓张得多调和, 翩其反矣。一放松它就向外啦。 兄弟昏姻,兄弟们,亲戚们, 无胥远矣。(二) 不要互相疏远呀。 尔之远矣,(三) 你若疏远兄弟呀, 民胥然矣。(四) 人们也疏远你啦。 尔之教矣,你这样把人们来教导, 民胥傚矣。人们都效法你啦。 此令兄弟,(五) 这些善良的兄弟, 绰绰有裕。(六) 大家相处多宽厚。 不令兄弟,那些不善的兄弟, 交相为瘉。他们互相在争斗。 民之无良,(七) 人们呀不善良, 相怨一方。各持己见,抱怨对方。 受爵不让,(八) 贪图禄位不相让, 至于己斯亡。(九 到头来只有把命丧。 老马反为驹,(十) 老马反以为它象小马样, 不顾其后。后来的遭遇它不想。 如食宜。(十一) 象吃饱了还要把肚胀。 如酌孔取。喝足了还把酒来尝。 毋教猱升木,(十二) 象教那猴儿上树爬, 如涂涂附。(十三) 象那泥垡涂泥垡。 君子有徽猷,(十四) 大人们如有好办法, 小人与属。(十五) 老百姓大家跟随他。 雨雪瀌瀌,(十六) 雪花飞,雪花飘, 见𪿐曰消。(十七) 阳光出,雪融消。 莫肯下遗,(十八) 不肯把恩泽来下降, 式居娄骄。高高在上多骄傲。 雨雪浮浮,(十九) 雪花飞,雪花飘, 见曰流。(二十) 阳光出,雪化消。 如蛮如髦,(二十一) 象蛮象夷一团糟, 我是用忧。我因而把心操。 注 释 (一)朱熹:“騂騂,弓调和貌。角弓,以角饰弓也。翩,反貌。” 欧阳修:“弓之为物,其体往来,张之则内向而来,弛之则外反而去。” (二)郑玄:“胥,相也。” (三)黄焯:“意谓骨肉之亲,无相疏远,尔如远之,则族人必尤而效之,亦与汝相远矣。篇首以角弓反戾为喻,即贯此章言之。” (四)陈奂:“教,教民以相远也。傚,古字作效。” (五)黄焯:“此令兄弟四句仍接言如其中有令善之兄弟,尚能宽裕有容。其不善者,必至交相为病。” (六)毛亨:“绰绰,宽也。裕,饶。” (七)黄焯:“言兄弟之无良者,各执其方隅之见,不能量己恕人,以致相怨。” (八)毛亨:“爵禄不以相让。” (九)陈奂:“己,谓己身也。亡,谓丧弃也。” (十)何楷:“老马喻当谢事,驹以喻新进。” 朱熹:“如老马惫矣,而反自以为驹,不顾其后,将有不胜任之患也。” (十一)何楷:“,饱。孔,甚也。言其惟以得爵禄为快。如食者但知称其饱之欲,酌者但知多取,曾不少加斟量也。” (十二)马瑞辰:“按毋为发声,与无通。……此诗毋教猱升木,亦谓教猱升木,与如涂涂附同义。上言毋,下言如,互文也。猱性善升,涂性善附,皆以兴小人之性易于从善也。” (十三)毛亨:“涂,泥。附,着也。” (十四)朱熹:“徽,美。猷,道。……苟王有美道,则小人将为善以附之。” (十五)朱熹:“属,附也。” (十六)朱熹:“瀌瀌,盛貌。” (十七)毛亨:“晛,日气也。” 李黼平:“《韩诗》刘向俱作聿消,毛作《传》时,《经》当是聿字。聿,遂也。言雪见日气而遂消也。” (十八)姚际恒:“雨雪阴凝,喻兄弟疑怨。王若加以恩泽,则疑怨可释,如雨雪见日而消也。今乃莫肯以恩泽下遗,其居处犹数数骄慢。” (十九)陈奂:“浮浮瀌瀌,一声之转。《江汉》,《传》:‘浮浮,广大也。广大亦众盛意。’” (二十)马瑞辰:“按流与消同义。《广雅》:‘流,匕也。’匕即化字,谓消化也。” (二十一)毛亨:“蛮,南蛮也。夷,夷髦也。” 郑玄:“今小人之行如夷狄,而王不能变化之,我用是为大忧也。” 王应麟:“髳、髦音义同。孔氏曰,髳在巴蜀。” 注 音 騂xin辛 绰chuo缀 yu愈 食si四 yu愈 猱nao挠 瀌biao标 晛xian现 角弓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此令兄弟,绰绰有裕; 不令兄弟,交相为瘉。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 至于已斯亡。 老马反为驹, 不顾其后。 如食宜, 如酌孔取。 母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兴属。 雨雪漉漉, 见曰消, 肯肯下遗, 式居娄骄。 雨雪浮浮, 见曰流。 如蛮如髦, 我是用忧。 西周到夷王、厉王以后,政治腐朽,外患内忧加剧,产生了一些士大夫抱怨或讽刺王室的诗。它们暴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复杂矛盾,也表达了统治阶级中人的思想感情,以及他们的忧虑和愤懑。在“大雅”里的部分诗篇以及“小雅”中的一些诗,彼此在内容上有互相连接的地方,它们同是夷、厉时代社会动乱时期的产物。 《角弓》一诗,之所以显得独特,乃是因为从诗人的语气透露出的是一种亲切悲哀的感情,没有对上层统治者的尖刻指责和斥问,缺乏鲜明的斗争锋芒和批判意识。这首诗真正可以说是后世封建文人所提倡的“温柔敦厚”的诗。可以看出,它的作者当是统治集团内部的下层小官吏,是一个对周王朝尽忠不贰的信臣挚子。对纷纭的现实的切身感受,却没有使他产生极端的情感表现。作者从维护周王室统治根基的立场出发,对上层统治者进行耐心周到、循循善诱的规劝。 《角弓》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明确地属于统治者一边,他那不遗余力、委婉尽致的利害陈述以及忱忱真挚的忧虑之情,活脱脱地再现出一个剥削制度维护者的形象,使我们对当时社会的这一阶层有了形象的了解。 《诗经》里许多公卿列士所献的诗如大雅、小雅及颂诗的一部分,明显不同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这样的诗,它的音韵节奏一方面可能是公卿列士自己所作,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经过乐师加工、润饰过。《角弓》也是这样。 在《角弓》的艺术表现方面,最能引起我们注意的当属它在汉语声律技巧的运用上。后人总结诗歌创作在音韵技巧方面的经验,归纳出隔行押韵的“交韵”,以及“偶行韵”、奇行韵、抱韵和随韵等形式。其实,在《诗经》的时代,我们的先人就已经非常精通音韵知识了。这固然由于当时的诗多配乐歌唱,但没有一定的音韵水平是绝难做到这一点的。 《角弓》的第一章,从整个诗的布局看,当是一个总的基调,或说是一个“引子”。作者用角弓调和绷紧弦比喻兄弟情谊。下一章,侍人采取一正一反,利害互照的手法,进一步阐述其亲贤臣、远小人的思想。 第一章,“翩其反矣”的“反”与“无胥远矣”的“远”押相同的韵,形成交韵。 第二章,“尔之远矣”,与“民胥然矣”的“远”与“然”押同韵,“尔之教矣”与“民胥效矣”的“教”与“效”押同韵,形成偶行韵。 接下去的第三、第四章又分别押交韵与偶行韵。这样,在音韵节奏上就构成了“交韵——偶行韵——交韵——偶行韵”的形式,回环往复,铿锵有力。 如此分析下面各章,则有“偶行韵——偶行韵——偶行韵——交韵”的结构形式。这最末一章的交韵与第一章前后桴鼓相应,紧锣密奏,全诗浑然天成。可以想象,当它被赋曲咏唱时,一定是非常嘹亮动人的。 我们以上的分析,只是按现代汉语的拼音系统来分析其音韵结构的。如果大家能熟悉王力先生的《诗经韵读》,按古音读《诗经》,那自会有别一番感受。 除了在音韵节奏方面的特点,《角弓》的大部分章节都由前两句起兴。 象“雨雪漉漉, 见日消”是很明显的。 角弓
【注释】①骍(xīng)骍:调和貌。角弓:两端施以兽角的弓。②翩:反貌。③胥:相。④胥:副词。皆。⑤令:善。⑥绰绰:宽裕貌。⑦瘉:病。⑧亡:通“忘”。⑨饇(yù):饱。⑩孔:多。(11)猱(náo):猿猴。(12)涂:泥土。涂附:涂泥沾著。(13)徽猷:善道。(14)与:从。属:随。(15)雨雪:下雪。瀌(biāo)瀌:雪大貌。(16)晛(xiàn):太阳的热气。(17)下遗:谦虚卑下。(18)式:语助词。居:指高高在上。娄:通“屡”。(19)浮浮:义同“瀌瀌”。(20)流:化水而流。(21)蛮、髦:皆南方少数民族。(22)是用:因此。 【鉴赏】这是刺幽王疏远兄弟亲近小人之诗。全诗八章。 前四章刺王疏远兄弟。首先以“角弓”设喻。调和自如的角弓,松弛则向反面弯曲。诗以此兴比“兄弟昏姻”不可疏远,甚为贴切。要知道骨肉之亲断断不可疏远。你若疏远,则族人也会与你疏远;你若教人以相远,则族人也会随之而仿效。正因如此,如果有善良的兄弟,那么大家相处就会宽厚和睦;如果有不善良的兄弟,那么彼此之间就会钩心斗角。兄弟要是不善良,就必然会互相指责,抱怨对方。这样的人接受官爵,不肯相让,甚至把仁义忘得精光。 后四章刺王亲近小人。由于幽王亲近小人,致使小人得志张狂。这几章设喻新奇。先用“马”、“食”、“酌”喻小人之贪。这些小人犹如“老马”,可是反自以为“驹”,不顾其后能否胜任其职,他们只是一味地贪图爵禄。如饮食但知遂其饱之欲,喝酒但知多取,乃不知稍加斟量,真可谓贪婪无厌。继以“猱”“涂”喻小人之性。小人之性乐于不善,这如同猿猴善于攀缘,污泥善于涂附,不教自能。所以下面陈善道告诫幽王:“如果王有善道,那么小人也会为善相从。”末以“雨雪”喻小人骄横莫制。大雪纷飞,见日消融。可是,这些小人仍气焰嚣张。他们不肯卑下谦恭,只知高高在上肆意骄横;他们如同“蛮”“髦”,不知礼义。这一切都是由王不以善政教化小人所致。因此,诗人怀有深忧而不能自解。 《诗序》说是刺幽王“不亲九族而好谗佞”,此不为大误。诗中虽无刺谗佞之语,但《序》于诗外推原也未为全非。《序》说“好谗佞”正是幽王远兄弟近小人之因。此虽欠切,但未离大旨。 角弓 角弓〔原文〕 ☚ 采菽 菀柳 ☛ 角弓 角弓用兽角、主要是牛角镶嵌两端的弓。《小雅·角弓》一章: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 毛《传》: “骍骍,调利也。”朱熹《集传》: “骍骍,弓调和貌。角弓,以角饰弓也。翩,反貌。弓之为物,张之则内向而来,弛之则外反而去。”《鲁颂·泮水》七章:“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毛《传》:“觩,弛貌。五十矢为束。搜,众意也。”郑《笺》:“角弓觩然,言持弦急也。束矢搜然,言劲疾也。” ☚ 彤管 角枕 ☛ 角弓 角弓jiǎoɡōnɡ┃━ 喻兄弟情谊。《诗经·小雅·角书》首章云:“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远矣。”郑笺:“胥,相也。骨肉之亲,当相亲信,无相疏远。”后因以“无忘角弓”称兄弟情谊。唐·杜甫《冬日有怀李白》诗:“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宋·苏轼《台头寺送宋希元》诗:“入夜更歌《金缕曲》,他时莫忘《角弓》篇。” ☚ 连枝 阿连 ☛ 古代名物 > 耕獵類 > 狩獵部 > 弓箭 > 角弓 角弓 juégōng 以角裝飾之弓。《詩·魯頌·泮水》:“角弓其觩,束矢其搜。”南朝宋·鮑照《出自薊北門行》:“馬毛縮如蝟,角弓不可張。”唐·王維《觀獵》詩:“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冷兵器部 > 抛射器 > 角弓 角弓 jiǎogōng又讀juégōng 以角裝飾之弓。《詩·小雅·角弓》:“騂騂角弓,翩其反矣。”孔穎達疏:“以言角弓,蓋别有角弓,如今北狄所用者,於古亦應有之……今北狄角弓,㢮則體反,若不細檠,則不復任用也。”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角弓用兽角装饰的弓。王维《观猎》:“风劲~鸣,将军猎渭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各种弓 各种弓木弓:弧(桃~) ☚ 弓 弓的各部 ☛ 角弓❶以角为妆饰品之弓。 角弓❶以角为装饰品之弓。《诗·小雅·角弓》:“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孔颖达疏: “以言角弓,盖别有角弓,如今北狄所用者,于古亦应有之……今北狄角弓,癖则体之,若不细檠,则不复任用也。” 角弓jiǎo gōng❶义同“角弓反张”。形容背脊向后弯曲如弓的症状。《备急千金要方·小肠腑》:“四体角弓,目反上,口噤不得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