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西藏自治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市(城关区)/林周县(甘丹曲果镇)/当雄县(当曲卡镇)/曲水县(曲水镇)/尼木县(塔荣镇)/达孜县(德庆镇)/堆龙德庆县(东嘎镇)/墨竹工卡县(工卡镇)/那曲地区(那曲县)/那曲县(那曲镇)/嘉黎县(阿扎镇)/比如县(比如镇)/聂荣县(聂荣镇)/安多县(帕那镇)/申扎县(申扎镇)/索县(亚拉镇)/班戈县(普保镇)/巴青县(拉西镇)/尼玛县(尼玛镇)/昌都地区(昌都县)/昌都县(城关镇)/江达县(江达镇)/贡觉县(莫洛镇)/类乌齐县(桑多镇)/丁青县(丁青镇)/察雅县(烟多镇)/八宿县(白玛镇)/左贡县(旺达镇)/芒康县(嘎托镇)/洛隆县(孜托镇)/边坝县(草卡镇)/林芝地区(林芝县)/林芝县(八一镇)/工布江达县(工布江达镇)/米林县(米林镇)/墨脱县(墨脱镇)/波密县(扎木镇)/察隅县(竹瓦根镇)/朗县(朗镇)/山南地区(乃东县)/乃东县(泽当镇)/扎囊县(扎塘镇)/贡嘎县(吉雄镇)/桑日县(桑日镇)/琼结县(琼结镇)/措美县(措美镇)/曲松县(曲松镇)/洛扎县(洛扎镇)/加查县(安绕镇)/隆子县(隆子镇)/错那县(错那镇)/浪卡子县(浪卡子镇)/日喀则地区(日喀则市)/日喀则市(城南街道)/江孜县(江孜镇)/定日县(协格尔镇)/萨迦县(萨迦镇)/拉孜县(曲下镇)/昂仁县(卡嘎镇)/白朗县(洛江镇)/仁布县(德吉林镇)/康马县(康马镇)/定结县(江嘎镇)/仲巴县(拉让乡)/亚东县(下司马镇)/吉隆县(宗嘎镇)/萨嘎县(加加镇)/岗巴县(岗巴镇)/南木林县(南木林镇)/聂拉木县(聂拉木镇)/谢通门县(卡嘎镇)/阿里地区(噶尔县)/噶尔县(狮泉河镇)/普兰县(普兰镇)/札达县(托林镇)/日土县(日土镇)/革吉县(革吉镇)/改则县(改则镇)/措勤县(措勤镇)

☚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保和镇)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Xizang Zizhiqu

中国西南边疆藏族聚居的省区。辖那曲、昌都、山南、日喀则、阿里、林芝6个地区、拉萨1个地级市、日喀则1个县级市、76个县。总面积120.1万平方千米,约占中国总面积的1/8,仅次于新疆,居第2位。总人口262万(2000),是中国人口最少、密度最低省区。首府拉萨市。西藏素有“世界屋脊”之称。主要山脉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脉、唐古拉山脉。昆仑山脉是西藏与新疆的界山,其在西藏境内的最高峰木孜塔格峰6973米; 喜马拉雅山脉为西藏最大最长的山脉,其中8000米以上山峰11座,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西藏与尼泊尔交界处,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1高峰;冈底斯山脉主峰冈仁波齐峰6656米; 念青唐古拉山脉主峰念青古拉峰海拔7111米,有冰川面积7536平方千米。重要的河流有雅鲁藏布江、朗钦藏布河、森格藏布河。西藏东部三江为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西藏有湖泊1500多个,是中国湖泊最多的省区。主要湖泊有纳木错、色林错、扎日南木错、羊卓雍错、当惹雍错、玛旁雍错、班公错等。冰川主要集中于高山地带,最大冰川——卡钦冰川面积172平方千米。西藏是世界上峡谷最多地区之一,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和三江峡谷是西藏著名峡谷。
❶体育组织。1958年11月成立西藏自治区体育运动筹备委员会,1960年1月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区体育运动委员会,历任主任是谭冠三、陈明义、乔加钦、洛桑达瓦。2000年更名为西藏自治区体育局。下属单位有西藏自治区体育工作大队、自治区体育运动学校、西藏马术队、西藏登山队和山南、林芝2所重点业余体育学校。自治区体育总会下属自治区登山协会、农牧民体育协会、前卫体育协会、水电体协和气功、健美、桥牌、棋类、信鸽、钓鱼等协会。
❷竞技体育。西藏运动员在国内外重要比赛中共获100余枚奖牌。射箭女运动员仁增2次打破亚运会纪录;摔跤运动员丹增参加了第12届广岛亚运会,取得第7名的成绩。西藏马术队在国内外马术比赛中获4枚金牌、5枚银牌、6枚铜牌,7次获得集体表演1等奖,2次获得2等奖。西藏登山队先后有24人登上珠穆朗玛峰,109人登顶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18座次;156人登顶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25座次。1960年藏族登山运动员贡布与国家队队员一起登上珠峰,为世界上最早从北坡登上珠峰的人。藏族女登山运动员潘多1975年登上珠峰,成为世界上第1个从北坡登顶的女性。西藏登山队先后参加了1988年中日尼联合双跨珠峰、1990年中美苏3国和平登山队攀登珠峰、1991年和1992年中日联合攀登南迦瓦巴峰、1994年国际女子联合攀登希夏邦玛峰等重大国际登山活动。“中国西藏攀登世界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队员次仁多吉、仁那联手创造登上10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亚洲登山最新纪录。藏族传统体育活动主要有:马球、马术、赛马、射箭、摔跤、拔河、长跑等。
❸全民健身运动。自治区各地在传统节日均举行体育项目比赛和表演。有17万农牧民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举办过6届全区运动会,6届珠峰杯足球赛。全区达到体育锻炼标准的学生有4076名。举办了6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8届青少年田径运动会。拉萨地区“春节、藏历年万人环城赛”已形成传统。1991年11月江孜县被评为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
❹重大赛事。1985年在拉萨举办了由5省、市、自治区参加的篮球邀请赛。1989年在拉萨举办了西南协作区自由式摔跤比赛,并举办了由7个少数民族省区参加的桥牌邀请赛和北京——拉萨摩托车、吉普车等比赛活动。
❺体育设施。西藏自治区有体育场馆22个,主要集中于拉萨市。1985年在拉萨修建了第1座现代化多功能体育馆,可容纳4000名观众。江孜县封闭式体育场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有5000余个座位,场内有400米跑道和篮球、足球、拔河等场地设施。当雄县赛马场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周围有15米宽的8条赛马道。此外,西藏还有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射击场及训练房、网球场、赛马场、射箭场等体育设施。
❻体育科研。1988年西藏自治区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成立,其任务是指导和组织全区体育工作者结合西藏实际开展体育科研。全区体育科研成果主要集中在西藏民族学院体育系,《体育的本质》被评为世界华人重大学术成果。1995年西藏民族学院成立了高原体育科研所。

西藏自治区

省级民族自治地方。简称“藏”。1965年9月1日成立。西藏于元代正式归入中国版图。1951年5月和平解放。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北临新疆,东北靠青海,东连四川,东南界云南,南部和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国接壤。面积122.8万平方公里。人口2288800人,主要有藏、门巴、珞巴、回、汉等民族。辖7个地区(市)、77个县(市)。首府拉萨市。地势高耸,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约4000米,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屹立于中、尼边界,为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所环抱。分成四个地形区域:藏北高原、藏南谷地、藏东高山峡谷、喜玛拉雅山地。外流河东有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南有雅鲁藏布江,西有朗领藏布(象泉河)、森格藏布(狮泉河)等。内流河多以内陆湖泊为中心的短小向心水系,以季节河为主。气候垂直变化显著。东南部河谷炎热多雨,并富森林。木材储量丰富。仅各种高等植物就达4000余种。东部和南部谷地农业发达。有青稞、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产品。牧区广阔,有牦牛、绵羊、山羊等牲畜及雪豹、熊、羚羊、野驴等野生动物。产贝母、虫草、麝香、鹿茸等药材。水能、地热资源丰富,以羊八井高温蒸气热田最为著名。富煤、铁、铜、硼砂、天然碱、盐等多种矿产。氆氇、地毯、腰刀、金银首饰等手工饰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建立了电力、建材、机械、毛纺、皮革、印刷、食品加工和服装加工等工业体系。有青藏、川藏、新藏等著名公路,北京、成都、兰州、西安均有通往拉萨的民用航线。以拉萨为中心形成了邮电通讯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有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农牧学院、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主要城市有拉萨、日喀则、江孜、昌都等。

西藏自治区

简称“藏”。1965年9月9日建立。在我国西南部。西、南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接壤。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89.23万多(1982)。居民以藏族最多,占94.4%,还有汉、回、门巴、珞巴等民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拉萨市。古为羌、戎地,唐、宋为吐蕃地,元为宣政院所辖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地。明为乌思藏、朵甘二都指挥使司及阐化、辅教等王地。清代分为卫(前藏)、藏(后藏)、阿里三区,总称“西藏”。西藏一词,最早见于清康熙二年(1663)。1951年5月和平解放。1956年将昌都地区并入, 并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现辖一个地级市、七个地区、七十七个县(1984年6月)。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东南部河谷地带降至1,000米左右。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在南境中、尼边界上。冈底斯山横贯中部、北至昆仑山和唐古拉山间为藏北高原,多盐湖沼泽、气候干寒,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间为藏南谷地, 雅鲁藏布江横贯东西,水力资源丰富。东部为横断山脉和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形成的纵谷地带。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东南部河谷尤为炎热多雨,并富森林,年降水量900—1,000毫米以上。东部和南部谷地农业较发达,产青稞、小麦、豌豆、圆根等,察隅、珞渝和门隅地区产玉米、水稻、甘蔗、香蕉等。牧区广阔,有牦牛、绵羊、山羊、马等牲畜,并有雪豹、熊、羚羊等兽类。产麝香、鹿茸、虫草、贝母等药材。富煤、铁、铜、硼砂、天然碱、盐等多种矿产。解放后,在拉萨等地推广蔬菜种植、试种烟草、茶树、甜菜,均获显著成效。解放前仅有氆氇、藏香等手工业,解放后兴建电力、汽车修配、毛纺、化学、造纸、火柴、制革、建材等工厂。修通川藏、青藏、新藏、滇藏等公路,开辟北京到拉萨的航空线,并开办国营贸易和邮电机构,设立中、小学校,建立医院,逐步改变过去落后的面貌。1959年平息由原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发动的武装叛乱后, 进行民主改革、消灭农奴制度,各项建设事业迅速发展, 新建有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西藏农牧学院、西藏师范学院等高等学校。主要城镇有拉萨、日喀则、江孜、昌都、林芝、亚东等。有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大昭寺、小昭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唐蕃会盟碑、罗布林卡等名胜古迹。

西藏自治区

简称藏。位于中国西南部。1951年5月和平解放。1956年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1965年9月9日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区,首府驻拉萨市。辖1个县级市、71个县、1个地级市、1个市辖区、6个地区。总面积1228400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居民主要有藏、汉、回、门巴、珞巴等5个民族。总人口为2616329人(2000),其中藏族2427168人,占西藏总人口的92.77%。地处青海高原南部。平均海拔4000m以上。东南部河谷地带海拔降至1000m左右。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43m。藏北高原,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东南河谷年降水量900~1000mm以上。1月平均气温-10℃以下,藏南河谷拉萨约-4℃,山南6℃左右。7月藏北不超过10℃,拉萨约15℃。年降水量从西北50mm向东南增至2000~4000mm以上。本区外流河以雅鲁藏布江最重要,在境内一段长1700多km,流域面积24万km2。藏北高原主要是内流区。湖泊主要有纳木错、色林错,面积分别为1940km2和1865km2。有植物王国之称,仅高等植物就有4000余种。境内农产主要有青稞、小麦、油菜籽、水稻、甘蔗、香蕉等10多种。牧业主要有牦牛、绵羊、山羊等3种牲畜,以及雪豹、熊、羚羊、獐子等4种野生动物。有麝香、虫草、贝母、红花等7种名贵药材,矿产主要有煤、铁、铜、铬、硼砂、盐等7种。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117.4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为67.65亿元。粮食总产量962234t,人均粮食产量367kg,农民人均纯收入1331元。地方财政收入53848万元。全区有干线公路15条,支线公路315条,通车里程22503km。有小学842所,在校学生31.38万人,招生5.80万人,毕业生3.70万人;普通中学98所,在校学生55232人,毕业生12124人,招生25662人;中等专业学校12所,在校学生6585人,招生2957人,毕业生1995人;高等学校4所,在校学生4575人,招生2320人,毕业生764人;成人教育113所,在校学生2.83万人。广播电台3座,电视台14座,电视发射台354座。医疗卫生机构934个,床位6348张。西藏是全国五大草原牧区之一,有天然草地面积8205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6.8%。畜牧业在西藏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有大牲畜579万头,羊1664万只。有耕地23.08万hm2,主要粮食作物是青稞,经济作物以油菜、麻、甜菜为主。200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96.2万t,油菜籽3.9万t,肉类14.93万t,奶类20.4万t。已发现煤、铁、铜及稀有金属等矿物40多种,其中锂、硼砂、铬、铜等矿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工业有电力、冶金、机械、纺织、化工、建材、轻工等。2000年主要工矿产品产量:铬矿石19.66万t,原木12万m3,毛线30t,毛毯1997条,呢绒2万m,地毯2.28万m2,发电量6.6亿kW·h。公路有川藏、青藏、新藏、滇藏4条省际公路干线。航空以拉萨为中心,通往成都、西安。西藏2003年总人口270万,地区生产总值184.5亿元,人均6833元,工业总产值21.39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3亿元。普通高校4所,在校学生1.04万人。2005年底西藏人口277万。

  • 陶器
  • 牙骨器
  • 丝织
  • 绘画
  • 法书
  • 雕塑
  • 遗址
  • 建筑
☚ 广允缅寺   陶器 ☛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简称藏,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青藏高原西南部。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总面积的1/8,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北最宽约1000公里,东西最长达2000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它北邻新疆,东北紧靠青海,东西接连四川,东南界云南,南边和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接壤。国境线长达3842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西藏人口245万左右,其中藏族人口209万。行政区划有1个地级市、76个县、1个县级市。
西藏对于许多旅游者来说,是一个充满诱惑和挑战的地方,遥远而神秘,壮美的雪域高原,辽阔的高原牧场,独特的民族风情,众多的古刹古迹,构成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旅游胜地。西藏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西藏高原分布着从亚热带到高寒带等6条垂直自然带。藏传佛教有13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神秘的宗教人文景观。
西藏空气稀薄,日照充足,空气中的含氧量只相当于平原地区的62%到65.4%,太阳辐射比同纬度的平原多一倍或1/3,成为中国太阳辐射最多的地方。气温较低,降水较少,气温年差较小,日差较大,昼夜温差可达十几度,年降水量由东南低地的5000毫米逐渐向西北递减至50毫米,而且降水集中在5-9月,几乎占全年降水量的90%。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处北纬26°50′-36°53′,东经78°25′-99°6′之间的青藏高原主体,境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有11座,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现辖拉萨、日喀则、那区、昌都、阿里、林芝、山南七个地区,西藏旅游也发展为以拉萨市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网状发展结构。
西藏是藏族的发源地。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西藏高原就有了人类活动,到了新石器时代,西藏高原上的人类的分布更加广泛。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建立了吐蕃王朝,通过与唐王朝联姻,密切了藏汉民族的关系。13世纪中叶,西藏地区成为元代的一个行政区域,西藏从此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明代实行“多封众建”政策,通过分封若干政教首领以实施对西藏的管理。清代,中国政府对西藏的施政管理全面化、制度化、法制化。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两大活佛转世系统的地位即由于清王朝册封扶持而得以确立和延续。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西藏人民实行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1965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西藏自治区正式建立。几十年来,中央政府为西藏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使西藏自治区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西藏边界外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等国接壤,内与青海、新疆、四川、云南等省区相邻。西藏现有人口240余万,其中藏族占94.7%,其余的是汉、门巴、洛巴、回、纳西等民族。在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拥有丰富、独特、堪称世界一流的旅游文化资源,境内高山嵯峨,湖泊星罗棋布,自然风光宏伟壮丽,民俗风情古朴浓郁绚丽多彩,草原碧蓝的天空,茂密的原始森林,金碧辉煌的名刹古寺,辽阔的大地纯净无污染,备受全世界的关注。西藏正以其不同凡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日益成为世界性的旅游胜地,成为全世界旅游爱好者最向往的热土。
西藏旅游资源品种多样、品位一流,大致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第一类 高原自然景观


西藏作为“世界屋脊”,拥有丰富的立体景观,高山、草原、林海、江河、冰川、河谷、湖泊、珍稀动植物应有尽有,且大多属于“最”字号序列。例如,号称“地球第三极”、拥有40多座7000米以上高峰、地球上最年轻、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平均深度5000米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藏东昌都地区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的奇异景观;数十万平方公里各类野生动物成群的藏北无人区;还有分布高原南北约1500大小湖泊。所有景观均以超乎寻常的大尺度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力,以高度纯净无污染的原始状态给人以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第二类 历史宗教文化景观


西藏是以藏族为居住主体的地区,藏民族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他们在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下发展至今,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包括宗教文化。而所有历史的、宗教的、文化的传统,都系统地完整地保存并体现于遍及西藏各地的大小寺院、宫殿、庄园、建筑、壁画、雕塑、寺藏等文物古迹。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是其中的典范,历史文化地位同样重要的还有拉萨三大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大昭寺、桑耶寺等等。

第三类 高原民族民俗风情


西藏人民长期生活在高原,早已适应了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并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民俗风情。西藏是“歌舞的海洋”这是众所周知的,而西藏的饮食、民居、服饰、工艺品等等,无不洋溢着浓浓的高原风、高原情。尤为引人入胜的是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节日。每一个节日都以强烈的传统色彩将独特的高原民风渲染得淋漓尽致。其中拉萨雪顿节、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早已为许多旅游爱好者所熟知,它们以完全不同的风格全面展示了高原都市、农村和牧区的风俗文化。
西藏自治区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现已形成规模产业,并成为自治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是西藏跨世纪战略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区旅游企业已达129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1家,国内旅行社21家;旅游涉外饭店57家,其中三星级4家,二星级5家,旅游涉外餐馆22家;全区旅游系统拥有各种旅游车辆500多台;全区旅游从业人员6000多人。
☚ 概况/地域文化   藏族 ☛
西藏自治区

162 西藏自治区

简称藏。在中国西南部。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拉萨市。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219.6万人。民族以藏族为主,占90%以上,其余为汉、门巴、珞巴、登巴、夏尔巴、回等民族。矿产资源有铬铁矿、铜矿、硼砂、芒硝、盐、石膏、砷矿等。生物资源丰富,是中国最大林区之一,主要林木有云杉、冷杉、喜马拉雅杉。牧区广阔,有绵羊、山羊、牦牛等。农产有青稞、小麦、豌豆等。工业有电力、煤炭、化工、森林、皮革等。手工业占有一定地位。主要城市有拉萨、日喀则、江孜、昌都、林芝、亚东等。名胜古迹有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等。

☚ 云南省   陕西省 ☛

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札什伦布寺/雅砻河

☚ 三江并流   布达拉宫 ☛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Xizang zizhiqu

简称藏。位于西南边疆,北部与新疆、青海为邻,东连四川,东南接云南,南面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五国交界。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212万,(1988年),大部为藏族,其余为汉、门巴、回等民族。
西藏是青藏高原主体,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向有“世界屋脊”之称。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呈弧形横贯西藏南部,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8848.1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再依次而北,有呈东西走向的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昆仑山和唐古拉山等山脉。本区东部为横断山区。西藏高原雪峰连绵,水源丰富,最大的河流为雅鲁藏布江,流经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之间,自西而东,向南流入印度。东部的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自北向南,流经横断山区,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本区气候为典型的高原气候,空气稀薄,洁净,光照长,太阳辐射强。按自然条件和农牧业特点,全区可分四部分:
❶藏北高原,又称羌塘高原,面积约占全自治区3/5。位于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北,海拔约5000米。地表较平缓,湖泊众多。气候干寒,年平均气温在-2℃左右。年降水量不到400毫米,自东向西逐渐减少,西部阿里地区仅有60毫米左右。草场辽阔,是西藏主要牧区,牧业在西藏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牲畜为绵羊、牦牛、马、驴等,冬季大雪常给牧业造成灾害。
❷藏南谷地,位于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南、喜马拉雅山以北,是以雅鲁藏布江为主的宽广河谷地带。海拔3000~4000米,年平均气温约8℃,无霜期120~150天,年降水量300~500毫米,降水集中夏季,多夜雨,光照充足。灌溉条件好,是西藏的主要农耕区和半农半牧区,也是全区人口和居民点最集中的地区。作物以青稞、马铃薯、小麦、油菜、豌豆为主,城市郊区近年蔬菜、果树也有发展。
❸藏东南区,指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南的西藏高原东南部。本区地形呈北高南低的坡地,海拔由大约3000米下降到500米以下。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上,无霜期超过200天,受印度洋来的西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有的地区达4000多毫米。森林密布,四季常青,农业呈垂直分布特点显著,低地种植亚热带作物,如水稻、甘蔗、香蕉、茶叶等,较高地区种植小麦、烟叶、油菜等温带作物。
❹藏东横断山区,山高谷深,高差达2500米以上。气候垂直差异显著,河谷开垦为农田,山腰为森林或牧场。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年平均气温2~8℃,是西藏重要农业区之一。
西藏资源丰富。藏东南和横断山区森林茂密,蕴藏云杉、冷杉、松等优良树种,是我国天然林区之一。林区鹿茸、麝香、虫草、贝母、天麻等名贵药材相当丰富。本区矿产资源勘探程度较低,已发现40多种矿产,有铬铁、煤、铁、金、铜等,其中铬铁矿居全国第一。高原湖泊中蕴藏有丰富的硼砂、石膏、芒硝等。横断山区河流和雅鲁藏布江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在过去,由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以及交通闭塞,长期限制经济发展,丰富的资源很少得到开发。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后,首先发展交通,改善西藏的内外联系,修通了川藏(成都到拉萨)、青藏(西宁到拉萨) 和新藏 (新疆叶城到阿里地区) 三条公路干线和自治区内的多条公路线,现在全区各县都通公路,形成了以拉萨、日喀则、昌都、那曲等城市为中心的公路网,改变了过去运输全靠人背、牲畜驮运的落后状况。1956年,我国民航突破了一向称为“空中禁区”的西藏高原,开辟了拉萨到内地的航空线,使西藏与内地联系更为密切。
随着交通的发展,工业逐步发展,已初步建立电力、煤矿、建材、森工、毛纺、食品、皮革等部门,结束了过去没有现代工业的历史。
首府拉萨市。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人口10.8万(1988年),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历史名城之一。市内有雄伟的布达拉宫,拉萨以“日光城”、佛教胜地闻名于世。现已初步形成电力、机械、建材、轻纺等工业部门。本地生产的地毯、藏靴、民族服装深受人民欢迎。地毯也是重要出口物资。本市还是自治区交通中心,川藏、青藏等公路干线联系全区和四川、青海等省,拉萨与成都、西安、格尔木等地有直达民航班机。

☚ 云南省   陕西省 ☛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Xizang zizhiqu

简称藏。位于我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西南部。东经78°25′至99°06′,北纬26°44′至36°32′。东与四川、云南毗邻,南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接壤。西邻克什米尔,北界青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境为高大山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为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所怀抱,大致可分为藏北高原、藏南谷地、藏东高山峡谷和喜马拉雅山地4个地区。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地中尼边界,海拔8 848米,为世界最高峰。主要河流有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著名的雅鲁藏布江是世界最高河流,是我国高原湖泊最多的地区之一,著名的有纳木错、色林错、羊卓雍错等,属高原季风气候。仅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下游谷地和喜马拉雅山南坡的部分地区受印度洋季风影响,比较温暖湿润。元朝始建制,开始政教合一”的统治,自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开始确立。长期的封建农奴制使藏族人口大幅度下降。1951年实行了和平解放。1956年成立了自治区筹备委员会,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首府拉萨市。现辖拉萨市及那曲、昌都、山南、日喀则、阿里、林芝6个地区,1个县级市及76个县。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219.6万。有藏、汉、门巴、珞巴、登巴、夏巴尔、回族。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其中藏北高原为西藏的主要牧业区。主要牲畜有绵羊、山羊和牦牛、犏牛、黄牛等。藏南谷地为主要农业区。农产耐寒耐旱、生长期较短的青稞、荞麦、小麦、豌豆等。藏东、藏南海拔较低地区出产稻米、冬小麦、油菜籽、蔬菜、水果等,喜马拉雅山南坡河谷地带还产苹果、梨、桃、香蕉、桔子、核桃等果品。藏东是我国最大的林区之一,木材储藏量居全国第三。主要林木有云杉、喜马拉雅冷杉、华山松、落叶松、白桦、青杠等。出产贝母、虫草、麝香、雪莲、全蝎、硼砂等多种著名的动物、植物、矿物类药材。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野牛、野驴、黄羊、羚羊、鹿、猞猁、天鹅等野生动物。是我国地下矿藏十分丰富的地区之一。已发现煤、铁、铜、食盐、云母、石棉、天然碱、硼砂及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西藏的现代工业是空白。近四十年来,发展了电力、煤炭、化工、建材、机械、森工、造纸、皮革等工业。民族手工业品以氆氇、地毯、卡垫、藏被、腰刀、木碗等著名,远销国内外。改变了全靠肩背与牲畜驮运的运输方式,先后修筑了川藏、青藏、新藏、滇藏四条省际公路线,同时区内形成了以拉萨、日喀则、昌都、那曲等城镇为中心的公路网。1956年我国航空人员打破了青藏高原是“空中禁区”的神话,试航成功,先后开辟了拉萨通往成都、西安的航空线。名胜古迹有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哲蚌寺、色拉寺等。

☚ 云南省   陕西省 ☛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简称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位于我国西南边疆,青藏高原西南部。西、南与克什米尔、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等国家和地区为邻,东、北与云南、四川、青海、新疆等省区接壤。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辖6地区、1地级市、1县级市、76县。有藏、门巴、珞巴、汉、回、纳西等民族。众多出土的历史文物显示,西藏有着灿烂的原始文化。古为我国少数民族羌、戎等游牧生息地。唐代称为吐蕃。唐贞观十五年(641),吐蕃王松赞干布与唐文成公主联姻,奠定了吐蕃与唐朝“同为一家”的亲密关系。从此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医药、历算等科学知识传入西藏,促进了西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唐高宗时,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唐金城公主嫁吐蕃赞普墀德祖赞,此后汉、藏两族亲谊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唐末,西藏各小部落间相互征伐,战事不断。公元1253年,元宪宗派军队入藏,结束了西藏混乱局面。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封西藏萨迦领袖八思巴为国师;1264年设释教总制院,命八思巴兼领院事。此后,元王朝在西藏地区设立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成为中央政权在西藏地区首次正式建制,行使完全的主权。除向西藏委派官吏外,还驻扎军队,清查户籍,确定赋税,并以吐蕃故地为皇七子奥鲁赤的世袭封地。从此,在中央政权管辖下,西藏地区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明设乌斯藏行都指使司,统一管理西藏事务。清初设理藩院(后改部),专管蒙古、西藏事务。顺治十年(1653),清朝廷册封达赖五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康熙五十二年(1713),清朝廷册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世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转世,必经中央政府册封,成为定制。1951年5月,和平解放西藏,行政区划上分前藏、后藏和阿里3部分,共辖123宗。1956年将原西康省昌都地区并入西藏,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委会。1959年废除了封建农奴制,西藏迈进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全区为青藏高原主体,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南部为喜马拉雅山地,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有8000米以上高峰11座,其中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北部为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海拔在4500米以上。有湖泊1000多个,是我国湖泊最多地区之一,其中以纳木错、色林错较大,湖周牧草丰美,纳木错中三岛有发育美丽的岩溶地貌。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海拔在4000米以下,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深达5382米,是世界最深的峡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拉萨、日喀则、江孜,及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雅砻河风景名胜区,都在河谷中部。西藏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总的特点是气温低、空气稀薄、大气干洁、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居世界第二位,地热资源居全国第二,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29.7%,矿产资源亦极丰富。全区自然景观以雪山、高原、河谷、草原为主,构成雄奇壮丽、高远空旷的独特风光,是登山、探险、狩猎的胜地。全区现存寺庙2700余座,为全国各省区之冠。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罗布林卡、色拉寺、噶丹寺、昌珠寺、桑耶寺、扎塘寺、扎什伦布寺、夏鲁寺、白居寺、托林寺、萨迦寺、藏王墓、卡若遗址、江孜宗山抗英、古格王国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布达拉宫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定的世界文化遗产。珠峰、墨脱自然保护区,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西藏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丰富,有藏羚、野牦牛、白唇鹿、藏雪鸡、雪豹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冬虫夏草、人参果、天麻、雪莲等名贵药材。工艺品有藏装、藏靴、藏毯、金银铜器等。美食品有酥油茶、卡色、青稞酒等。表演艺术有藏族歌舞、藏戏等。节庆活动有藏历年、雪顿节等。历代作家游历西藏之作,始见于唐代,如吕温《吐蕃别馆和周十一郎中杨七录事望白水山作》:“玉嶂拥清气,莲峰开白花。……明时无外户,胜境即中华。况今舅甥国,谁道隔流沙。”至清代,仅《小方壶舆地丛钞》所录游记,即达30种之多。

☚ ">鸡   西藏 ☛

西藏自治区

简称“藏”。在中国西南部。首府拉萨。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人口212万(1988年),90%以上是藏族。古为羌、戎地,唐、宋为吐蕃地,元为宣政院所辖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地。明为乌思藏、朵甘二都指挥使司及阐化、辅教等王地。清代分为卫(前藏)、藏(后藏)、喀木(康)、阿里四部,总称西藏。1951年5月和平解放。1956年将昌都并入,成立自治区筹备委员会。1965年建立西藏自治区。地势高崇,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4000米,有“世界屋脊”之称。大部分地区属高原型气候,东南部分近似亚热带南亚季风气候。畜产品和中药材在国内外颇具盛名。地下资源丰富,矿产有铬、铁、铜、铅、锌以及硼砂、云母、石膏等。水力资源蕴藏量列全国第二位。约1.2亿/千瓦。藏东南有大面积原始森林,蓄积量估计在14亿立方米以上。东部和南部谷地农业较发达,产青稞、小麦、豌豆、国根等,察隅等地并产稻、甘蔗、香蕉等。牧区广阔,有牦牛、山羊、绵羊等,并有雪豹、熊、羚羊等。工业以电力、毛纺、汽车修配、化学、造纸、火柴、制革、建材为主。修通川藏、青藏、新藏等公路,开辟北京到拉萨的航空线。主要市镇有拉萨、日喀则、江孜、昌都、林芝、亚东、樟木、狮泉等。有布达拉宫、扑什伦布寺、大昭寺、唐蕃会盟碑等名胜古迹。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简称藏,位于我国西南边疆,地处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南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接壤,西邻克什米尔。边界长3800多公里。面积124.6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1/8。人口200多万,藏族人口占95%以上。藏北为高原,占自治区面积2/3;藏南谷地,宽5—8公里,长70—100公里,是农业区;藏东高山峡谷,风景奇特;喜玛拉雅为山地,被称为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境内湖泊1500多个,是我国湖泊最多的省份。草场12.4亿亩,占我国草场的23%。西藏历史悠久,古为羌、戎地,唐宋为吐蕃地。公元7世纪与内地建立关系,元朝正式列为我国行政区域,西藏佛教萨加派领袖八恩曾被封为“灌顶国师”、“大元帝师”、“大宝法王”。明以后历代法王继位,均由中央政府册封。政教合一,中央政府设代表机关。主要河流有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南亚的多条大河发源于此。西藏居长江流域的面积仅限于自治区东部地区,主要是贡觉、芒康、盐井、妥坝、江达、生达等县。其中贡觉95%的面积在长江流域外,其他5县在长江流域的面积缺乏精确统计。上述在长江流域的地区,多为农业区或半牧半农地区,产青稞、春小麦、冬小麦、玉米、豌豆。中药材丰富,有虫草、贝母、知母、雪莲花、草红花、大黄等。畜牧业有牦牛、山羊、绵羊、犏牛、马。野生动植物也较多,有鹿、獐、水獭、貂、猢狸、熊、岩羊。交通以公路为主。这一地区是云南、四川、西藏交通和物资流通要地。民族工艺品著名。

☚ 青海省   四川省 ☛

西藏自治区xi zang zi zhi qu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