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西楼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西楼记 西楼记传奇剧本。明袁晋作。写御史于鲁之子于鹃与西楼歌妓穆素徽相恋,在西楼同歌《楚江情》,事为于鲁所知,乃锁于鹃于书房,而将素徽逐徙杭州。相国公子池同久欲霸占素徽,乘机以巨款买以为妾。于鹃闻素徽被逐,寝食俱废。素徽宁死不从池同,受尽折磨,又听说于鹃病死于其父任所,绝望自尽,幸为侠士胥表所救,并以于鹃死而复苏之事相告。后于鹃状元及第,池同等人命胥表将其暗杀,胥表反杀池同等,并促成于鹃、素徽二人婚姻。作品着力描写男女主角生死不渝的爱情,颇为动人。其中“楼会”、“拆书”、“错梦”等出一直流行剧坛, “错梦”尤脍炙人口。 ☚ 燕子笺 鸳鸯棒 ☛ 西楼记 西楼记袁于令作。亦名《西楼梦》,又名《楚江情》。今存《六十种曲》本,收入《古本戏曲丛刊》二集。该剧作于明万历年间。潘之恒《鸾啸小品》有《看西楼记贻袁令昭》,可证;徐肃颖删润本《西楼记》,今存万历刻本。沈峙葊序云:“顾吾谓其尤奇者,则在阀阅而求凰下里,青楼而花烛状头,此千古未有之奇,实为他传所未载之妙也。”此剧共四十出。写姑苏于叔夜年轻有才,著有《锦帆乐府》。名妓穆素徽读其书,慕其才。叔夜往访,素徽病中以一曲〔楚江情〕定情。赵伯将与叔夜有隙,向于父进谗,其父逼穆家迁往杭州。又有池同者逼娶,素徽誓死不从。幸得胥长公之助,叔夜与素徽终成眷属。《鸾啸小品》:“今小管作申衙领班,两生演《西楼记》最擅长。《西楼》无他奇,惟一意穆素徽,此可作钟情榜样。余及陈眉公皆为之醉心,大有佳境。”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近日袁晋作《西楼记》,调唇弄舌,骤听之亦堪解颐,一过而嚼然矣,音韵宫商,当行本色,了不知为何物矣。”张琦《衡曲麈谭》:“《西楼》一帙,即能引用谱书以畅己欲言,笔端之有慧识者,九宫词谱为声音滞义,藉作者流通之,凫公与有力焉”。祁彪佳《曲品》:“写情之至,亦极情之变;若出之无意,实亦有意所不能到。传青楼者多矣,自《西楼》一出,而《绣襦》、《霞笺》皆拜下风,令昭以此噪名海内,有以也。”张岱《琅嬛文集·答袁箨庵》云:“兄作《西楼》,只一‘情’字”,“正是文章入妙处”。寓园居士《秣陵春序》:“《西楼》有隽语而失之佻。”《旷园偶录》:“袁于令生平得意在《金锁》,而今人盛行《西楼》,文词甚平,但叶调当行,当时无两。”陈继儒《楚江情叙》云:“近《西楼记》出,凡上衮名流,冶儿游女,以至京都戚里,旗亭邮驿之间,往往抄写传诵,演唱殆遍。”关于此剧之作,有种种传说,见《书隐丛说》、《随园诗话》、《剧说》、《阅微草堂笔记》等,但未必可信,姑不论。近世常演唱《楼会》、《拆书》、《玩笺》、《错梦》、《侠试》、《赠马》诸出,尤以《楼会》、《错梦》最有名。 ☚ 剑啸阁传奇 珍珠衫 ☛ 《西楼记》《西楼记》
又题作《西楼梦》。传奇剧本。明袁于令著。明徐复祚《曲论》认为此剧“调唇弄舌,骤听之亦堪解颐,一过而嚼然矣,音韵宫商,当行本色,了不知为何物矣。”《曲海总目提要》载冯梦龙《楚江情自序》说:“此记模情布局,种种化腐为新。《训子》严于《绣襦》,《错梦》幻于《草桥》。即考试最平淡,亦借以翻无穷情案,令人可笑可泣。但有几处未妥,必当窜定者。”明张琦《衡曲麈谈》说:“袁凫公奉谱严整,辞韵恬和,《西楼》一帙,即能引用谱书以畅己欲言,笔端之有慧识者。”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以此剧入“逸品”,说:“写情之至,亦极情之变;若出之无意,实亦有意所不能到。传青楼者多矣,自《西楼》一出,而《绣襦》、《霞笺》皆拜下风。”清李调元《雨村曲话》以此剧归王舜耕名下,认为此剧“于撮合不来时,拖出一须长公,杀无罪之妾以劫人之妾为友妻,结构至此,可谓自堕苦海。”清叶堂《纳书楹曲谱》说:“《西楼记》名振一时,然佳篇甚少,惟《侠试》气魄雄伟。”关于此剧的创作缘起,清袁栋《书隐曲说》说:袁于令同妓女穆素徽相爱,而沈同和倚势占有素徽,于令之友冯某知后,以武力夺回素徽,“沈甚不平,为兴讼焉。袁生之父惧,送子系狱。袁生于狱惆怅无聊,为作传奇。”清焦循《花部农谭》说:“《西楼》之赵不将,只以口笔之嫌构其父,父禁于叔夜不许私妓,在赵固泄私忿,而其言非不谠正,以是而遭雷殛,真为枉矣。盖袁于令与赵鸣阳素隙,心恨之,思得雷殛乃快——《西楼》之赵不将,即指鸣阳也。”关于此剧《错梦》出的著作权,清雷琳《渔玑漫钞》说: “袁韫玉《西楼记》初成,往就正于冯梦龙。冯览毕,置案头不致可否。袁惘然不测所以而别。……袁归,踌躇至夜,忽呼灯,持百金就冯。……冯曰:‘我固料子必至也。词曲俱佳,惟尚少一出,今已为增入矣。’乃《错梦》也。”清杨恩寿《词余丛话》有大致相同的记载。清焦循《剧说》说:“乃《西楼》为冯所改之本名《楚江情》,刻墨憨斋诸剧中,凡改处皆自标于阑上。”“至《错梦》一出,极口赞其‘神化不可思议’,未尝有改易之说,则《错梦》正出袁手,不可诬也。”近人吴梅《顾曲麈谈》说:“袁箨庵以《西楼记》负盛名,今歌场盛传其词,然魄力薄弱,殊不足法。唯《侠试》一折北词,尚能称健,余则无一俊语。”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认为此剧“关目佳者甚多,虽稍有修饰痕迹,然针线颇密,不觉其有不自然处。且事件并不单纯,富于起伏波澜,终篇不觉厌倦,洵可谓佳构也。”此剧歌颂了于鹃和穆素徽历尽磨难而生死不渝的坚贞爱情,鞭笞了鼓唇弄舌、挑拨离间的卑鄙小人及仗势欺人的花花公子,其客观内容已脱离个人私怨而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作品情节曲折,结构细密,音调工整,但文字较为平庸。 西楼记清袁于令 (1599—1674)撰。袁于令,原名韫玉,字令昭,又字凫公,号箨庵,又号幔亭,吴县 (今属江苏)人,明末诸生。早年居住苏州因果巷,因一妓女事,被除名学籍。顺治二年 (1645),清兵南下渡江,苏州绅士请他代写降表进呈,有功,清廷任命他为荆州知府。然十年不见升迁,后因触怒上司,而被免职。年逾七旬,尚喜谈闺中事。晚年寄居会稽 (今浙江绍兴),忽染异病而卒。他是叶宪祖之门人。其剧作可知其名者有八种:传奇有《西楼记》、《鹔鹴裘》、《珍珠记》存残曲、《玉符记》、《金锁记》、《长生乐》、《瑞玉记》七种,杂剧有 《双莺传》一种存残曲。据 《剧说》,尚有四折杂剧 《战荆轲》。曾评改小说 《隋史遗文》等。传奇剧本《西楼记》,《古本戏曲丛刊》作 《西楼梦》。此剧写京畿道御史于鲁之子于鹃,字叔夜,善词曲,有才名。父忧其不修举业,徒耽文艺,严力戒之。平康里有一妓女,名穆丽华,字素徽,读叔夜作《锦帆系府集》,慕其才,最爱其 《楚江情》一阕,尝自写于花笺。于叔夜一日过一妓家之门,适演习戏曲,入而听之,即老妓刘楚楚之家也。与其谈词曲之法,应其请涂抹改删新曲,即其友赵祥之新作也,偶见书中插有花笺,写自己作 《楚江情》。于叔夜间其缘故,知刘家中妓女穆素徽所爱写者,于感其知己之情,乞借花笺而归。后至西楼,求见素徽,不告其名。只曰: “为谢花笺而来者”。时素徽正在病中,觉是于叔夜喜而出见。乃叙久慕之情,誓托终身,为叔夜唱其 《楚江情》一曲,互约生死而别。然其友赵祥知于涂抹改删自己作品而怨之。赵祥遂将于叔夜与素徽西楼同歌《楚江情》事夸张告诉其父于鲁,故叔夜被禁邸内,赵祥谎称奉于御史之命,率其家仆,至西楼肆行骚扰,骗取钱财,并将素徽逐出杭州。相国公子池同乘机以巨款买素徽为妾。素徽不从池同,备受虐待,于叔夜闻听素徽被逐,寝食俱废。后素徽忽闻于叔夜病死,绝望之至便求自尽,为侠士胥表所救,时值于叔夜应试得中状元,赵祥、池同命胥表去刺杀于叔夜,反被胥表杀之。胥表协助于叔夜与素徽相会,两人终成眷属。此剧在当时歌场流传甚广,情节安排曲折,自然流畅,终篇不觉厌倦。前人评价称为佳作。后人评价,此本虽落入才子佳人戏俗套,然有其新奇之处。据《书隐丛说》、《随园诗话》等记载,剧中主人公于鹃即袁于令自况。其曲《楚江情》为当时名曲。有冯梦龙改编本,收入《墨憨斋定本传奇》中。有明剑啸阁刊本、《古本戏曲丛刊》 二集本和 《六十种曲》本。明剑啸阁刊本题 《西楼梦》。又收入 《古本戏曲丛刊》二集。 《西楼记》xi lou jiStory of West Tower→袁于令 (Yuan Yuli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