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愍帝270—317
即司马邺,末代皇帝。字彦旗,河内温县 (今河南温县西) 人。武帝孙,吴孝王司马晏之子,后过继给伯父秦献王司马柬,袭封为秦王。公元311年,洛阳被刘曜攻陷。次年雍州刺史贾疋、豫州刺史阎鼎等奉秦王司马邺为皇太子。313年,怀帝遇害,司马邺在长安称帝,改元建兴。313—316年在位。共三年琅玡王司马睿为左丞辅政。当时西晋的流民起义和少数民族起义交织在一起,不少郡邑失陷,匈奴刘曜不时围攻长安。《晋书·孝愍帝纪》 记载: “长安城中,户不盈百,墙宇颓毁,蒿棘成林。朝廷无车马章服,唯桑版署号而已。众唯一旅,公私有车四乘,器械多缺,运馈不继”。石勒于313、314两年两次袭长安,314年于幽州杀大司马王浚。315年刘曜再次围攻长安,一斗米黄金二两,人相食,死者过半。太仓只留下面饼数十个,磨屑煮粥以供愍帝。愍帝出降刘曜,送至平阳 (今山西临汾西南),刘聪封为怀安侯。次年底,愍帝也着青衣行酒后被杀。终年四十八岁,谥愍帝。西晋最终灭亡。琅玡王司马睿在江东重建晋朝,是为东晋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