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脲醛树脂胶粘剂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脲醛树脂胶粘剂urea-formaldehyde ad-hesives由脲醛树脂、固化剂、助剂等配制而成的胶粘剂。而脲醛树脂系由尿素与甲醛在催化剂作用下,缩聚而制得的热固性树脂。又称尿素树脂。是一种重要的氨基树脂。由于脲醛树脂制造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胶合性能良好,广泛用于胶合板、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细木工板等生产中。 第二阶段是羟甲基脲的酸性缩合,这一阶段反应是进一步失水,形成可溶解的低分子量缩合物或形成亚甲基醚。 ![]() 另外通过均二羟甲基脲分子内脱水反应,还可以生成环状衍生物,结构式为 ![]() 脲醛树脂的制备 影响脲醛树脂制备的主要因素有:尿素与甲醛的摩尔比;反应液pH值;反应液浓度;反应温度及时间。通常尿素与甲醛的摩尔比为1:1.4~2.0。需要生产低游离醛的树脂,尿素与甲醛的摩尔比可降至1:1.05~1.2。在制备过程中尿素分2次(或3次)加入,这是制备脲醛树脂的关键环节。为了保证尿素与甲醛形成可溶性的羟甲基化合物,反应第一阶段尿素与甲醛的摩尔比通常采用1:2.2~2.4,根据用途最终控制在1:1.05~1.9。典型的制造工艺,pH值先在碱性(pH=7~9)条件下反应,然后再转为弱酸性(pH=4~6)条件下缩合。近年来学者对脲醛树脂反应提出了Uron理论,认为尿素与甲醛的摩尔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反应液的pH=1.0~2.0或pH>9.0的条件下,均能生成一定量的均二羟甲基 脲失水醚的衍生物 ![]() 脲醛树脂胶粘剂的制备,是以脲醛树脂为基本成 表1 不同室温下固化剂用量及其配比
固化剂为氯化铵,加量2%。 分,在使用之前根据用途加入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固化剂及其他助剂。配制方法及使用性能如表1、表2。 表2 不同温度与胶液活性期及加压时间(冷压)的依赖关系
降低脲醛树脂胶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量由于脲醛树脂是高分子物质的初期缩合物,所以除具有各种分子构造的缩合物之外,尚含有部分游离甲醛。另外在树脂进一步固化过程中还放出甲醛。因此,脲醛树脂无论在人造板的板坯热压时或产品进行加工、使用时都会散发出刺鼻的甲醛臭味,污染环境,限制了产品用途,因此需要减少甲醛的释放量。常用的方法有:❶在制造树脂时,尿素与甲醛采用低摩尔比,并进行减压脱水。 ❷加入游离甲醛结合剂,如尿素、三聚氰胺、间苯二酚等。 ❸在配胶时,加入增量剂,如蛋白系增量剂,可与游离甲醛结合成为不可逆的、不溶性物质。 ❹对产品进行后处理。如用氨气处理板材;对产品表面进行涂饰或封闭处理等。 脲醛树脂改性 脲醛树脂在反应过程中生成各种缩合度的分子,而这些分子即使是在适当的pH和温度条件下的最终固化物,仍含有一定量的游离羟甲基,羟甲基具有亲水性和遇热进一步缩聚而分离出甲醛和水的可能性。这就是脲醛树脂胶耐沸水性能差和胶层易老化的原因。为了改进这些缺点,通常是在脲醛树脂中加入适量的三聚氰胺树脂(或三聚氰胺粉末)、苯酚、间苯二酚、血粉等物进行改性(表3),使其耐沸水性、耐老化性能有显著提高(如图)。 室外曝露时间与胶合强度变化曲线图 表3 改性剂加入量与胶合性能的关系
Ⅰ、Ⅱ.粉状;Ⅲ.间苯二酚与甲醛的摩尔比为1:15加入;Ⅳ.常态试验;Ⅴ.室温水浸泡48小时;Ⅵ.室温水浸泡48小时,再在63±2℃干燥8小时,再浸泡16小时,循环3次;Ⅶ.煮沸4小时,63±2℃干燥20小时,再煮沸42小时,冷却。表中括弧内数字为木材破坏率。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