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之战❶项羽起义军击败秦军的战役。项梁起兵略定江东后,渡江、渡淮,与陈婴、英布、蒲将军、吕臣、刘邦等会合,声威复振。反秦军事力量发展至六七万人。项梁进行战略部署:以卒五千人,五大夫将十人与刘邦,令其还军攻取丰邑;命项羽引兵略取襄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四五月间,项羽兵至襄城,秦军固守,久攻不克。及至奋力攻下襄城后,项羽竟将守城秦军俘虏全部活埋,极为残忍。因而项羽失却人心,同时也埋下项羽最后失败的祸根。 ❷唐德宗时官军讨伐李希烈之战。建中三年(782年)十一月,田悦、朱滔、王武俊、李纳同盟称王。因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军势日盛,且暗中与田悦、李纳有勾结,乃相谋遣使至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县),劝李希烈称帝。十二月,李希烈认为时机尚未成熟,不称帝,而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四年正月,遣兵攻克汝州(今河南省临汝),遣别将董待名等四出抄掠,取尉氏(河南今县),围郑州,数败官军,河南大震。德宗遗元老重臣颜真卿招谕希烈,真卿亦被希烈所囚不得归。乃以左龙武大将军哥舒曜为东都、汝州节度使,统凤翔、邠宁、泾原、奉天、好畤行营兵万余人讨希烈。又诏诸道共讨之。哥舒曜军攻破汝州,又击破李希烈前锋将陈利贞。会曹王李皋亦从南方攻斩希烈将韩霜露于黄梅(湖北今县),进拔黄州(今湖北黄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哥舒曜乘胜进围襄城(河南省今县)。李希烈遣淮西都虞候周曾等将三万众攻哥舒曜于襄城。周曾等密谋还军袭希烈,奉颜真卿为节度使。事泄,反被希烈所杀。舒曜乘希烈内部混乱,遂攻取襄城。进军至颍桥(今河南临颍南商桥),遇雨,不便前进,遂还保襄城。李希烈遣其将李光辉攻襄城,为舒曜击败。李希烈引兵退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上表朝廷,表示归顺,实则为缓兵之计,以待朱滔等四王来援。 襄城之战❶项羽起义军击败秦军的战役。项梁起兵略定江东后,渡江、渡淮,与陈婴、英布、蒲将军、吕臣、刘邦等会合,声威复振。反秦军事力量发展至六七万人。项梁命项羽引兵略取襄城。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四五月间,项羽兵至襄城(今河南襄城),奋力攻下襄城后,将守城秦军俘虏全部活埋。 ❷唐代唐军讨伐李希烈之战。建中三年(782年)十二月,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次年正月,遣兵攻克汝州(今河南临汝),遣别将董待名等四出抄掠,取尉氏(今属河南),围郑州,数败官军。唐廷招谕希烈,乃以左龙武大将军哥舒曜为东都,汝州节度使,统凤翔、邠宁、泾原、奉天、好畤行营兵万余人讨希烈。又诏诸道共讨之。哥舒曜军攻破汝州,又击破李希烈前锋将陈利贞。会曹王李皋亦从南方攻斩希烈将韩霜露于黄梅(今属湖北),进拔黄州(今湖北黄岗)、蕲州(今湖北蕲春)。哥舒曜乘胜进围襄城(今属河南)。李希烈遣其将李光辉攻襄城,为舒曜击败。李希烈引兵退蔡州(今河南汝南),上表朝廷,表示归顺。 ❸明代李自成农民军与明军的战斗之一。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明廷兵部侍郎孙传庭,督京军援救开封,并急调左良玉、杨文岳及新任陕西总督汪乔年等也增援开封。左良玉从荆襄北上,偷袭了农民军的军资重地临颖守区。李自成遂放弃开封之围,将左良玉围困在郾城。汪乔年统率西北明军3万人,进襄城,企图与左良玉东西呼应,夹击李自成,以解郾城之围。李自成留小部分兵力转攻郾城,率主力向襄城挺进,借汪乔年阵势未稳之际迅速出击,明军阵势大乱。汪乔年收残兵千余退入城中坚守,农民军在城下挖洞轰倒城墙,攻入襄城,全歼守敌,又乘胜连破西华、陈州、睢州、太康、宁陵、考城、归德等数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