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褡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褡裢 褡裢中间开口,两端可装贮钱物的长口袋,可搭在肩上。也写作“褡连”、“搭连”、“搭“裢”。 ☚ 提督 邪思妄动 ☛ ![]() ![]() ![]() 褡裢dāliɑn❶一种中间开口、两头可以装东西的长方形口袋。 褡裢dālián❶ 〈名〉一种中间开口、两端各成一个长方形的口袋,大的可以放在肩上,小的可以挂在腰间。 褡裢dā lin;dā lian摔跤人穿的一种用粗布制成的多层上衣。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用物部 > 繩袋 > 褡褳 褡褳 dālián 亦作“搭連”,亦稱“褡子”。行旅時用以盛錢財及雜物的布囊,亦有皮製者。長方形,兩端為袋,中間相連,搭於肩上,故名。起於宋、明之際,今鄉村間猶存。《金瓶梅》第四十五回:“那胡僧直豎起身來,向床頭取過他的鐵柱杖來柱着,背上他的皮褡褳,褡褳内盛着兩個藥葫蘆,下了禪堂,就往外走。”《古今小說·楊謙之客舫遇俠僧》:“又知道楊公甚貧,去自己搭連内取十來兩好赤金子,五六十兩碎銀子,送與楊公做盤纏。”《聊齋俚曲集·俊夜叉》:“胡朋接過褡子去,殷勤替他上了肩,一心要去胡突干。”一說即搭膊,當誤。“搭膊”爲長带,可束於腰間,而‘褡褳”只能肩負。實爲二物。參見“冠服”類“搭膊”。 各种用途的袋 各种用途的袋供人倚凭的软囊:隐囊 ☚ 袋子 套子 ☛ 巾 巾用于围脖颈的巾:围巾 项巾 ☚ 纱 布 ☛ 褡裢满族、汉族等装贮钱物的布袋。又作“搭连”或“搭褡”。长条形布口袋,表里两层,中间开口,两端各为1袋,分大小两种,体积悬殊甚大,大者多用布制成,做工简单粗糙,平民出门远行时,将物品分装在袋中,搭在肩上,前后各1袋。至今少数农村地区仍有使用。 褡裢一作“搭裢”或“搭连”。长条形口袋,中间开口,两端各为1袋。满族常备装贮钱物用具。分大小两种,体积悬差甚大,大者多以布制做,贮存物品,可搭在肩上,远行用。小者多以缎为质,于其上彩绣各式图案或加饰珠宝,作钱袋用。清代满族男子穿袍服时,腰间系带子,褡裢系挂于带上。 褡裢 褡裢又作“搭裢”。一种盛财物的布囊,两头有袋,可搭在肩上。明徐渭《木兰女》:“有些针儿线儿,也安在你搭连里了,也预备着,也好连些破衣破甲。”《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不知道杨公甚贫,去自己搭连内取十来两好赤金子,五六十两碎银子,送与杨公做盘缠。”由于它总搭在肩头,所以也成了一种服饰。清时,更把搭裢做得小巧,佩在腰际,就成了一种纯粹的装饰。 褡 裢 ☚ 彩琉璃珠 大带 ☛ 褡裢 褡裢dɑliɑn民间生活用具。俗称口袋链。流行于境内各地。为旧时行旅用具。呈长方形,中间开口,两端各有一袋兜,可装钱物,布制,质地较厚。小的束于腰间,大的可搭在肩上。多用于男子行旅出门。《金瓶梅》卷四九:“那胡僧直竖起身来,向床头取过他的铁柱杖来拄着,背上他的皮搭链,搭链内盛着两个药葫芦,下得禅堂,就往外走。”即指此物。 ☚ 端午节 鞋袜 ☛ 褡裢 褡裢旧时人们出门时用来装物的口袋。褡裢是用布或毛织布缝制成一长方形的囊,两头封闭,中间的一面开一口子,装上东西后,袋口朝上,搭在肩上,故称褡裢。较大的褡裢,可以搭在驴背上驮东西,多用于赶集或旅途装东西。 ☚ 牲鞋 窑洞 ☛ 褡裢da liana long,rectangular bag sewn up at both ends with an opening in the middle (usually worn round the waist or across the shoulder)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