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褚遂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褚遂良596—659

唐大臣、书法家。字登善,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或作钱塘(杭州)人。先为薛举通事舍人,后归唐太宗。贞观中任起居郎、谏议大夫。针对太宗宠爱魏王泰及皇子虽幼皆外任都督、刺史等事,主张维护礼法,定嫡庶之分。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任中书令,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高宗立,封河南郡公,进拜尚书右仆射。他坚决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武后既立,他遭到贬逐,出为潭州都督。显庆二年(657年)又贬爱州刺史。显庆四年卒。他博涉文史,工隶楷。晚年楷书潇洒飘逸,端整遒劲,又丰丽流畅,变化多姿,对后代书法影响甚大。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法家。碑刻有《伊阙佛龛记》、《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等。

褚遂良

褚遂良596—658或659

唐代书法家。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作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中书令。高宗时,任尚书右仆射、知政事,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后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屡被贬职而死。初学书于欧阳询、虞世南,能登堂入室。虞世南死,太宗对魏征说:“无人可以论书。”魏征推荐:“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遂召为侍书,为太宗鉴别内府所藏王羲之墨迹之真伪,无一误断。后取法王羲之,融会汉隶。正书丰艳,自成一家,行草亦婉畅多姿。《唐人书评》称其书:“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当时与欧、虞齐名,学者甚多。颜真卿后深受其影响。后世把他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家。传世碑刻有《伊阙佛龛记》、《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墨迹有《倪宽赞》等。

☚ 王定   孙过庭 ☛

褚遂良596—658或659

字登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书法家。《全唐诗》存诗一首。

褚遂良chǔ suì liáng

〖名词〗
褚遂良(596—658或659),字登善,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朝大臣,书法家。太宗时,官至中书令。高宗即位,封为河南郡公,任尚书右仆射,世称“褚河南”。后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屡被贬职,忧愤而死(1)。《柳子厚墓志铭》:与褚遂良、韩瑷,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奭]同褚遂良、韩瑷都因得罪了武后,在唐高宗时被害。

褚遂良

唐代书法家。596年生,658年去世。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一作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精于楷书,初学虞世南、欧阳询,继而上追钟繇、王羲之,对王羲之书法研究很深,尤擅鉴定。相传唐太宗购求王羲之书迹三千纸藏于宫中,皆为褚遂良鉴定真赝。传世碑刻有代表其前期书法风格的作品:《伊阙佛龛碑》刻于唐贞观十五年(641),楷书32行,行52字;《孟法师碑》刻于唐贞观十六年(642),现存宋拓剪裱孤本,楷书,计20页,每页4行,共776字,古穆朴茂,结体宽博,笔法尚存隶意。《雁塔圣教序碑》,唐永徽四年(653)建,楷书,序为21行,行42字,记为20行,行42字,体现其“若瑶台青琐,窅映春林,美人婵娟,铅华绰约”的典型后期风格。

褚遂良

褚遂良596—658

唐代大臣、书法家。字登善,杭州钱塘人。隋大业末,在陇右为薛举通事舍人。入唐为秦州都督府铠曹参军。贞观十年(636),自秘书郎迁起居郎。十五年,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后授太子宾客。十八年,拜黄门侍郎,参综朝政。又加银青光禄大夫,拜中书令。二十三年受太宗遗诏辅政。高宗初,封河南郡公,拜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任尚书右仆射等。永徽六年(655)因反对立武氏为皇后,先贬潭州都督,后贬爱州刺史。《旧唐书》本传: “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唐张怀瓘《书断》列其隶书、*行书入妙品。唐韦续《墨薮》赞其书“字里金生,行间玉润”。存世碑刻有*《伊阙佛龛记》、*《孟法师碑》、*《房玄龄碑》、*《大唐三藏圣教序》等; 墨迹有《倪宽赞》、《大字阴符经》等。两《唐书》有传。

☚ 杜如晦   李世民 ☛
褚遂良

褚遂良596—658

唐代大臣、书法家。字登善,杭州钱塘人。隋大业末,在陇右为薛举通事舍人。入唐为秦州都督府铠曹参军。贞观十年(636),自秘书郎迁起居郎。十五年,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后授太子宾客。十八年,拜黄门侍郎,参综朝政。又加银青光禄大夫,拜中书令。二十三年受太宗遗诏辅政。高宗初,封河南郡公,拜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任尚书右仆射等。永徽六年(655)因反对立武氏为皇后,先贬潭州都督,后贬爱州刺史。《旧唐书》本传: “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唐张怀瓘《书断》列其隶书、*行书入妙品。唐韦续《墨薮》赞其书“字里金生,行间玉润”。存世碑刻有*《伊阙佛龛记》、*《孟法师碑》、*《房玄龄碑》、*《大唐三藏圣教序》等; 墨迹有《倪宽赞》、《大字阴符经》等。两《唐书》有传。

☚ 杜如晦   李世民 ☛
褚遂良

379 褚遂良596—658,一作659

字登善。唐代书法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涉文史,尤工楷隶。太宗叹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魏征即荐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即召入,将王右军墨迹令其鉴真伪,一无舛误,故受知于帝,贞观中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累官至中书令,主张维护礼法,定嫡庶之分,贞观二十三年(649)受太宗遗诏辅政,高宗即位,封河南郡公,任尚书右仆射,世称“褚河南”。帝将废后,另立武昭仪,遂良力谏不纳,而累被贬职,以忧卒。其书初学虞世南,后“正行全法王右军”,继“二王”、虞、欧,采集众长,别开生面,晚年正书丰艳流畅,变化多姿,韵致婉逸,对后代书风影响甚大,与虞世南、欧阳询、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碑刻有《伊阙佛龛记》、《孟师法碑》、《雁塔大唐三藏圣教序》 (有专条)等存世。

☚ 虞世南   阎立本 ☛
褚遂良

褚遂良596—659

杭州钱塘人。字登善,父褚亮,初唐名臣。太宗时任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中书令。受太宗遗命辅政,高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后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贬至爱州,岁余卒。其书初学欧、虞,后法二王,融会汉隶,疏瘦劲健,秀雅多姿。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为初唐四家之 一。传世作品有楷书《雁塔圣教序·记》、《孟法师碑》、《倪宽赞》,行书《枯树赋》等。


唐·褚遂良 《倪宽赞》

☚ 虞世南   李阳冰 ☛

褚遂良596—658或659

唐代书法家。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太宗时,历任谏议大夫、知起居事、中书令等,为唐初名臣。贞观末,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命辅政。高宗即位,历任吏部尚书、知政事,封河南县公,人称“褚河南”。后因反对立武则天为后,被贬爱州而死。工隶、楷,初师欧阳询,后承虞世南,取法二王。其书博采众长,融会汉隶,丰艳多姿,婉丽流畅,别开生面。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传世书迹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房梁公碑》等。

褚遂良

褚遂良596—658

唐书法家。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涉经史聪敏好学,工隶楷、行书。宫至吏部尚书,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其书法初师虞世南,晚好王羲之。其用笔清润挺劲,结体疏瘦精练,整齐华美蕴有隶书意趣。传世碑帖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房梁公碑》及传本墨迹《模兰亭序》等。

雁塔圣教序

☚ 孙过庭   颜真卿 ☛
褚遂良

褚遂良596—658或659

初唐书法家。字登善,钱塘 (今浙江杭州) 人,一作阳翟 (今河南禹县)人。在太宗朝,历任谏议大夫、起居郎、中书令等。贞观二十三年 (649) 受太宗遗诏,与长孙无忌共同辅政。高宗即位后,封河南郡公。累迁吏部尚书、监修《国史》,任尚书右仆射。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事败被贬至爱州刺史,岁余死,遂良博步文史,工隶楷,初学史陵、欧阳询,继学虞世南,最后取法二王,融会汉隶。遒劲温婉,丰美富艳,自为一家,其书法很得唐太宗的赏识。世人把他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法家。传世作品有《伊阙佛龛碑》、《雁塔圣教序》、《同州圣教序》、《房玄龄碑》及临王羲之《兰亭集序》等。

☚ 新南斯拉夫通讯社   塞·迪密尔 ☛

褚遂良596~659

唐代书法家。字登善,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官至右仆射、河南郡公。博涉文史,工隶楷书。传世作品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等。褚遂良初师虞永兴(世南),晚得右军笔法,下笔遒劲,直班欧虞。褚善书,与虞齐名。世南尝推荐遂良给文皇,世南死,遂良独擅大名。当时御府所收右军真迹,赝者相半,他人不能识,登善辄能辨之,至纤悉不爽。后遇有所购,必经审鉴为定。评者以为,其书字里生金,行间玉润,开合变化,一本右军。湖州独孤府君碑、赵州右军祠记、同州雁塔两圣教序记,是其自家之法。传世兰亭摹本亦与率更不类,盖亦全出自家机杼故。

褚遂良596~658 or659Chu Suiliang

scholar,man of letters and calligrapher of the Tang Dynasty.Works: A Collection of Chu Suiliang,etc.

褚遂良596—658或659

唐大臣、杰出书法家。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作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博涉文史,尤工书法。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累官中书令。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受太宗遗诏辅政。高宗即位,封河南郡公,任尚书右仆射,世称“褚河南”。因反对武则天为后,屡被贬而死。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齐名。正书丰艳,自成一家,行草亦自成面目。传世碑刻有《伊阙佛龛记》、《孟法师碑》、《圣教序》等,墨迹有《兒(ni)宽赞》。

褚遂良596—658或659

唐大臣。字登善。祖籍河南阳翟(河南禹县),晋末南迁为杭州钱塘(今属浙江)人。博通文史,精于书法。贞观中,历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曾赞助立晋王治为太子,谏阻太宗征高丽。与长孙无忌同为顾命大臣。高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任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为宰相。因反对立武昭仪为皇后,遭贬斥而死。工书法,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其字迹传世碑刻有《伊阙佛龛记》、《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等。(参考图336)

褚遂良

(唐·開皇十六年——顯慶三年 596~658) 錢塘 (今杭州) 人。字登善。散騎常侍亮子。博涉文史,妙善文詞,尤工楷、隸,父友歐陽詢甚重之。太宗(李世民)常嘆謂侍中魏徵曰: “虞世南死後,無人可以論書。”徵曰: “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 (羲之) 體。”太宗即日召令侍書。帝嘗出御府金帛, 購求王羲之書迹, 天下争賷古書詣闕以獻,當時莫能辨其真偽。遂良備論所出,一無舛誤。貞觀中(627—649)拜諫議大夫,兼起居事,旋升黄門侍郎,參綜朝政。太宗崩,與長孫無忌等受顧命。高宗 (李治) 永徽三年(652),徵拜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封河南郡公,世人因呼“褚河南”。高宗廢皇后王氏,立昭儀武氏。遂良與長孫無忌等力諫不納,因置笏殿階,叩頭流血。乞還笏歸田里,不許,貶於潭州,繼遷愛州刺史,未及,以憂憤卒。中宗 (李顯)神龍 (705—706)間復官爵。德宗 (李适)時追封太尉。遂良書多法,少則服膺虞監 (虞世南),長則學鍾公 (鍾繇)之體,而古雅絶俗。或師逸少之真書,甚得其媚趣,而瘦硬有忮。隸、行亦常師授史陵。至於章草之間,婉美華麗,皆妙品之尤者也。歷來多以為褚書自二王(王羲之、王獻之) 出,而清阮元有新見: “褚遂良雖起吴、越,其書法遒勁,乃本褚亮。與歐陽詢同習 ‘隋派’,實不出於二王。”明王世貞云: “評書謂河南如瑶臺嬋娟,不勝羅綺,第狀其美麗之態耳。不知其一鈎一捺有千鈞之力,雖外拓取姿,而中厭有法。”與虞世南、歐陽詢并為“初唐三大家”。其佳書及傳稱書作有 〈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碑〉、〈房玄齡碑〉、〈伊闕佛龕碑〉、〈枯樹賦〉、〈文皇哀册〉、〈同州聖教序〉、〈倪寬贊〉、〈家侄帖〉、〈千字文〉、〈陰符經〉、〈賜觀帖〉、〈隨清娱墓志〉、〈帝京篇〉、〈靈寳度人經〉 等。


褚遂良書 (局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