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袁宏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袁宏道1568—1610明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选授吴县知县,历官至稽勋郎中,以病归。与兄宗道(字伯修)、弟中道(字小修)并称“三袁”。在“三袁”中宏道成就最大。当时王世贞、李攀龙等“后七子”的文学复古主义盛行,袁氏兄弟提出反对,学者从之,号为“公安派”。袁宏道受李贽影响很深,李贽亦很赞赏他,许以为“英灵男子”。他的文学见解是多方面的。除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摹拟之说外,还对儒家思想的束缚有所突破,在创作上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口号。创作实践则以清新活泼的文字,“一扫王(世贞)李(攀龙)云雾”。尤其对散文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开拓了小品文的领域,批评时政,丰富了表现方式。他还提倡重视戏曲、小说和民歌的作用,有《袁中郎全集》。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进士,除吴县知县,官至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弟中道齐名,并称“公安三袁”。受李贽、徐渭影响很深。力排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声势浩大。“中郎之论出,王、李之云雾一扫,天下之文人才士始知疏瀹心灵,搜剔慧性,以荡涤摹拟涂泽之病,其功伟矣” (《列朝诗集小传》)。重视小说、戏曲和民歌的文学地位,并给予很高评价。创作以散文成就最为突出,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小品文尤见特色。诗亦清隽流畅,然不免失之率易。为“公安派”骨干和代表作家。有《袁中郎全集》。 ☚ 程嘉燧 臧懋循 ☛ 袁宏道 袁宏道中国古代笑话。袁中郎,讳宏道,与予分宰长吴二邑。中郎操故高洁,其于长安贵人,一无所问馈。时阿兄讳宗道,官翰林编修,予嘲中郎曰:“他人问馈,以孔方为家兄,君不问馈,乃以家兄为孔方耳。”中郎亦复自笑。 ☚ 顽客 袁洗马 ☛ 袁宏道 袁宏道袁宏道 (1568—1610) 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人,明末著名文学家,万历二十年(1592年)中进士,先后任吴县县令、顺天府学教授、礼部主事等,官至吏部稽勋司郎中。袁宏道受到明末进步思想家李贽的影响,厌恶假道学,追求个性自由。他深耽佛典,尤喜谈禅。在文学上,他反对前后七子剽窃模拟古人的习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是明末“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与兄宗道、弟中道合称“公安三袁”,著作有《袁中郎全集》 等。 ☚ 闺人禅诵甚勤喜赠二首 丁酉初度(其四) ☛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初字孺修,改字中郎,号石公,又称六休。公安(今属湖北)人。少聪颖,幼工诗文,闻于乡里。年十六为诸生,结诗社于城南,自立为长,为同侪所服。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李贽过公安,宏道曾向其请教。万历二十年,成进士,在京拜识了著名学者焦竑。竑与李贽为知己之交,故宏道有“自笑两家为弟子”之句。成进士后归乡,曾两度前往麻城拜访李贽,深受其影响。其弟中道曾说:“先生既见龙湖,始知一向掇拾陈言,株守俗见,一段精光不得披露。”(《行状》)可见袁氏之提倡性灵,反对复古是受到李贽启发的。万历二十二年,到北京候选,结识了汤显祖、曹学佺、董其昌等名士;当年十二月,被选派为吴县知县。在吴县任上,任事敏捷,勇于裁断,公庭鲜事。公馀与士大夫谈诗论文,始楬橥复古主义之旨。后因与上司意见不合,辞官而去,归乡前,游历了杭州、桐庐、山阴、无锡、歙县等地山水,作了大量诗、文,并形成了清新活泼、鲜明秀逸之诗风。万历二十六年,起复为顺天府教授,迁国子监助教、礼部主事。在京期间,与其兄、弟以及谢肇淛、黄辉、钟起风、江盈科等人组织葡萄诗社,诗酒唱和,过从甚密,并进一步宣传其反复古的文学主张。万历三十八年,告病归养。乡居期间,检讨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及其流弊。六年后,再度出仕为礼部主事,擢为吏部考功员外郎,立岁终考察群吏之法,遂为定制。迁为稽勋郎中,后谢病归,卒于乡。宏道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齐名,并称“三袁”。他们创立了反对模拟剽窃文风、主张独抒性灵的公安派。宏道分析当时文坛状况云:“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则必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抄袭模拟,影响步趋,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则共指以为野狐外道。”(《叙小修诗》)他认为文学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抱残守缺,崇古贱今,是完全错误的。尝言:“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雪涛阁集序》)他主张文学创作应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并认为“文章新奇,无定格式,只要发人所不能发,句法、字法、调法,一一从自己胸中流出。”(《答李元善》)这些论点一出,明前、后七子的影响受到削弱,如钱谦益所云:“中郎之论出,王、李之云雾一扫。”(《列朝诗集小传》)宏道诗作尚妙悟,贵创造,任自然,重机趣,多为即景抒情之作,用以表达自己热爱自然、厌恶拘束、狂放不羁的个性,如《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为山林韵》、《闲居》六首、《和进之杂咏》四首,皆是此类作品。其诗中也有不少关心现实、批评时政、同情人民、揭露社会弊端的作品,如:《索逋谣》写东南地区日益富庶而农民负担日益沉重;《猛虎行》鞭笞矿监税使之贪婪凶残;《古荆篇》揭露张居正为相时的奢侈腐化。诗中还有一些揭露神宗刻酷寡思与宦官横行的作品。诗风清新流畅,活泼平易,语言通俗浅显,使当时读者耳目一新,从之者甚众。如《明史》所言,“学者多舍王、李而从之”。而人们之竞相摹仿学习导致一些庸碌之辈发展了公安派的弱点,使得诗坛“狂瞽交扇,鄙俚公行,雅故灭裂,风华扫地”(《列朝诗集小传》)。宏道本人诗中,也有一些流于鄙俗轻佻,或坠入恶趣。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中例举的《偶见白发》、《西湖》,皆属此类。其诗、文收入《袁中郎集》,另有《广庄》、《觞政》、《瓶史》、《珊瑚林》、《西方合论》等杂著。袁中道为撰行状。《明史》卷二八八,《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有传。 ☚ 汤宾尹 胡震亨 ☛ 袁宏道1568—1610初字孺修,改字中郎,一作字无学,号石公、六休、石头居士。石头道人、荷叶山樵、又损居士、空云居士。湖广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明代文学家。“公安派”领袖。与兄宗道、弟中道合称“三袁”。万历二十年进士,历官吴县知县、吏部考功员外郎、稽勋郎中等职。后弃官归隐,专力从事著述。有《袁中郎全集》。 袁宏道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诗人。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顺天教授、礼部仪制司主事、仪曹主事、吏部主事、考功员外郎、稽勋郎中等职,前后15年,曾三度解官归里,乡居的时间多于任官职的时间。为“公安派”创始者。文学家上倡导“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主张,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复古,强调“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并在自己的诗歌、散文创作中加以实践。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而袁宏道声名最著。清代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评论说:“中郎之论出,王,李之云雾一扫,天下之文人才士始知疏沦心灵,搜剔慧性,以荡滁摹拟涂饰之病,其功伟矣。”其诗文“宁今宁俗,不肯拾人一字”,真率自然,活泼清新。尤以游记和尺牍佳作最多。有《袁中郎全集》。 袁宏道 明代散文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北公安人。与其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作文主张“性灵”,开拓了小品文的领域,创“公安派”。有《袁中郎全集》。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公安派领袖,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万历二十年进士。曾任吴县令、吏部郎中等职,后辞官归隐,专事著述。著有《袁中郎全集》五卷。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北公安人。万历进士,官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是“公安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有《袁中郎集》。其《与董思白书》、《觞政》、《与谢在杭书》诸篇,论及《金瓶梅》版本及成书过程有重要价值。 ☚ 谢肇淛 袁中道 ☛ 袁宏道 124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湖北公安人。万历二十年中进士,官至吏部稽勋郎中。曾多次辞官,晚年归居沙市。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公安三袁”,创“公安派”,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的复古主义文风,主张“性灵说”,认为诗文应“任性而发”,提倡民间通俗文学。在“三袁”中,成就最高,实为“公安派”领袖。著述多种,诗文兼长,且有系统的创作主张。其文尤富有特色,清隽流畅,卓然成家,对晚明文坛有很大影响。著有《袁中郎全集》。今人有排印本《袁宏道集笺校》 ☚ 李贽 冯梦龙 ☛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Yuan Hongdao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顺天府教授、国子助教、礼部主事、稽勋郎中等官。曾以李贽为师,颇受其思想影响。袁宏道与其兄宗道、弟中道并有才名,时称公安三袁。 ☚ 袁宗道 袁中道 ☛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属湖北省)人。万历二十年(1593年)进士。先后担任过江苏吴县知县,京兆校官,礼部仪制司主事,验封司主事,吏部郎中等。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的创始人。他们受李贽影响,不满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要求革新,大张“反复古”的旗帜。他的诗文真率自然,不事雕琢,虽然题材狭窄,多写闲情逸致,却并非全是吟弄风月,其中也有一些抨击官场、揶揄道学、反映民间疾苦的篇章。他的一些山水小品,如《晚游六桥日记》、《初至西湖记》、《虎丘记》等,文字清新活泼,在明代散文中自成一格。著有 《袁中郎全集》 四十卷。《明史》有传。 ☚ 唐寅 凌濛初 ☛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有才名,时号 “三袁”,以宏道成就最高,为 “公安派”领袖。曾问学于李贽,受其影响较深。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万历23年(1595)选为吴县令,饶有政绩,不久解官去,遍游江南名胜。后又被起用,历授顺天教授、国子助教、礼部主事、吏部验封主事,考功员外郎等职,奏立“岁终考察群吏法”获准,成为定制,万历三十七年(1609)迁稽勋郎中,赴秦中典试,事毕请归故里。万历三十八年九月病卒于沙市。 ☚ 沈璟 清 ☛ 袁宏道1568—1610明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进士,官至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弟中道合称“三袁”,而成就最大。受李贽影响较大,论文主“性灵说”,反对七子模拟、蹈袭,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其作品真率自然,文笔秀逸,有反映民间疾苦之作,后期则多写闲情逸致。有《袁中郎全集》五卷。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十六年(1588)中举人。次年入京赴考,未中,返乡后拜李贽为师。万历二十年(1592)中进士。万历二十三年(1595)任吴县县令,听断敏决,清除积弊,政绩突出。其间常与士大夫谈诗论文。后历任顺天教授、国子助教、礼部主事、考功员外郎等职。他与兄宗道、弟中道齐名,人称“三袁”。宏道实为“公安派”领袖。他的文学主张受李贽影响,反对前、后“七子”复古、拟古之风,主张文随时变。他重视小说、戏曲、民歌等通俗文学的价值,认为民歌是真人所作真声。他的散文有一部分佳作,具有率真自然、清新明畅的特色。部分作品反映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其诗歌成就不如散文,少量作品对社会黑暗有所批判,语言通俗明白。在“公安派”中他的文学成就最高,但其提倡的“性灵”文学理论,有忽视现实、追求个人情趣的倾向。著作有《袁中郎全集》。 ☚ 李贽 钟惺 ☛ 袁中郎集/袁宏道集校笺 ☚ 李贽著作选注 袁中郎集 ☛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同创“公安派”,而成就名望最盛。以论诗著名,力主“任性而发”的性灵说,论美以“真”为中心,在散文的创作和欣赏中,则从运动和发展的角度强调“变”,而以“各极其变,各穷其趣”(同上)为指归。他认为文学的创作必然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艺术美的内容和形式也都受其制约,所以,应不断开拓新的形式和内容,“伸其独往”,创造出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作品,以适应和满足时代新的审美需求。如此,“意则常新”,“调则无前”(《与友人论时文书》);“举业之用,在乎得隽。不时则不隽;不穷新而极变,则不时。”(《时文叙》)他强调大胆直率地反映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认识和情绪感受,认为唯有情意真挚之作,才具有强烈的美感力量,才具有不朽的审美价值。他竭力排斥复古剽袭摹拟的文风,自创清新轻俊之体,直率而自然。他深受李贽影响,“意在破人之缚执”(袁中道《中郎先生全集序》),“务矫今代蹈袭之风”(《雪涛阁集序》),是反对秦汉、唐宋复古流派的中坚,是晚明新兴的文艺和美学思潮的代表。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本传评曰:“中郎之论出,王、李之云雾一扫,天下之文人才士始知疏瀹心灵,搜剔慧性,以荡涤摹拟涂泽之病,其功伟矣!”可见,晚明、清初的散文发展受其影响极大。而其弊在于“矫枉过正”(钱氏语)而流于率易,且多写闲情逸致。晚年有所变化,“亦渐趋严谨”(袁中道《琦雪斋游成柿录》九)。 ☚ 袁宗道 袁中道 ☛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二十年(1592)中进士。曾官吏部主事、考功员外郎、稽勋郎中等职。他与兄宗道、弟中道时号“三袁”。他是“公安派”的创始者和首领,其文学思想受李贽影响,不满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主张文随时变,“直写性情”,“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对扫除当时文坛上“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泥古拟古文风,变粉饰为本色,变公式为率真等方面,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他的诗文作品繁富,尤以散文见长。他的散文一反宗法韩、柳、欧、曾的窠臼,清新明畅,卓然成家。他的尺牍情真意切,简凝活泼,间以趣语横生;他的传记文写人状情,鲜明传神,栩栩如生。而成就更大的,则是其针砭官场时弊、讽刺道学气的随笔杂文,嬉笑怒骂,酣畅淋漓。至于其记游的山水小品,文笔清丽秀逸,描写真切细腻,开拓了晚明小品文的新领域,促进了这一时期小品文创作的繁荣局面。袁宏道的文学思想和散文创作,不仅在当时有较大反响,而且影响了清代的散文创作(例如郑燮等的散文),也影响到清代“性灵说”的形成。著有《袁中郎全集》。 ☚ 谢肇淛 袁中道 ☛ 少年为师/遍游秦中 ☚ 抨击道学 少年为师 ☛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进士,历官吴县令、国子助教、吏部郎中等职。后弃官归隐,专事文学创作。有《袁中郎全集》。工诗文,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成就居“三袁”之冠。又为“公安派”创始人之一。反对“前后七子”文学复古主张,认为时有变化,文有古今,“事今日之事,则亦文今日之文”;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充分表现作家个性。又十分重视通俗文学价值,予戏曲、小说、里巷歌谣以高度评价。尤长于小品游记,清新洒脱,真率自然,风靡当时,《初至西湖记》、《晚游六桥待月记》、《虎丘记》等,俱为名作。诗明白浅近,惟逊于意蕴,淡于诗味。 ☚ 汤显祖 冯梦龙 ☛ 袁宏道1568~1610Yuan Hongdaoliterary critic,poet and proser of the Ming Dynasty,his courtesy name was Zhonglang.Works: Complete Collection of Yuan Zhonglang,etc.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