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致李鸿藻的两封信袁世凯 (1859—1916年),河南项城人,北洋军阀首领。1885年8月受李鸿章保荐,以“驻朝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名义驻朝办事。1894年7月甲午中日战争前夕,袁世凯巧妙地摆脱即将失势的李鸿章回国。回京后立即攀援新权贵,参与清议派对战局的评论,后受命出关筹拨饷械,仍不断向京递送情报。战争结束后,袁世凯鼓吹废除旧军制,训练新军,并极力自荐,以求得清廷赏识。这两封信正是在这两个时期写给当时的军机大臣李鸿章 (1820—1897年)的。1895年2月23日的信中详细汇报了宋庆、吴大徵两帅在辽南沿海艰苦抗敌的情形和牛庄、营口、田庄台相继失陷的具体经过。在1895年4月13日的信中检讨了战争失利的原因:“……此次军务,非患兵少,而患不精;非患兵弱,而患在无术……”,并极力主张用西洋方式训练新军,以代替庸弱无能、已不堪一击的旧式军队。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面临西方列强的瓜分,袁世凯的设想正合欲重振军威的清政府的“自强”策略。于是在李鸿章的推荐下清政府命袁世凯赴天津训练新军。此次开任,成了袁世凯后来飞黄腾达的重要转机。纸本,书心12.4×22.7厘米,两通共十开。楷书、应为属下代笔。信封写“太夫子大人钧禀”、并钤“禀封”白文方印。这两封信对研究中日甲午战争史以及袁世凯其人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