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痹病
本病系由新痹粘虫所引起的一种热性传染病。即现代医学之“布鲁菌病”。本病原为牛、羊、猪等兽类之传染病,人类由于接触病兽或食用染粘之食物而得病,为人畜共患之症。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全身乏力,痠痛等为主要特征。粘虫存在于病畜之尿、乳液、产后阴道分泌物、胎儿、羊水及胎盘……内。动物得病后常引起流产或死胎,其分泌物具有传染性。兽医在处理病畜流产,牧民在接羔、处理病畜尸体时均易感染,粘虫并经手上的小伤口窜入人体而发病,此外,饮用未经消毒的病畜产品亦可经口感染。粘虫进入人体后随血行至肝胆内,使血和希拉之功能紊乱,导致黄水增盛而引起本病。多在春秋季流行和传播,青壮年多见。按病人之体质强弱和病势之轻重,分为黑痹和白痹两种类型。
黑痹 起病急骤,出现高热,恶寒,多汗,疲乏等症状。体温在下午或傍晚升高,恶寒战栗,高热持续6至7小时降至正常;次日又反复发作,高低波动显著,如是持续3、4周。大都伴有出汗,出汗轻重不一,汗液具有特殊酸味,于夜间或清晨体温下降时较显著,常浸湿内衣。在发热时病者神志清醒,全身疼痛似有减轻,而体温下降后疼痛加重,如全身肌肉、腰、股、膝、肩等大关节游走性疼痛,尤以下肢和腰背部为著,偶有腕、肘关节肿痛。男性可有睾丸肿大,女性可有月经不调、流产、白带增多等现象。病人面色发黑而油腻,齿龈常糜烂出血,鼻衄。脉细数而紧,尿赤黄,气味、蒸气均大,浮皮厚,尿渣纷纷聚集。治宜以杀粘、清血和黄水热邪为原则。首先投以五味润僵汤或鹿角六味汤多次煎服,继而投诃子十八味汤。水银十八味散加牛黄0.01g,用润僵汤为引交替内服。或投以驴血二十五味散内服,如不退热可投冰片二十五味散或八主散内服。肿痛的关节可取瑞香狼毒八味散醋调敷于患处。
白痹 由粘虫与血、黄水夹杂巴达干、赫依互为相搏而致或黑痹迁延数月转为寒症所致。病人感乏力及疲倦,不发热或仅有低热,手心脚底热,腰及关节、肌肉酸痛,出冷汗,头晕耳鸣,消化不良,腹胀,大便秘结等。治宜以杀粘、燥黄水为原则。首先投以五味润僵汤,继而投以十五味云鹏散和水银十八味散,用文冠木煎汤为引交替内服。对病势较重者可用泻下法和泻脉法。
新痹病经年不愈则转变为慢性,出现多种症状。如身倦懒惰,全身关节筋骨及肌肉痠痛,特别是腘窝拘急难伸者多见。治宜以益黑白脉运行,润僵为原则。药物可选用黑云香十味散、大鹏金翅十三味丸、六味安消丸等方,引用文冠木汤送服。亦可施以火灸与火针疗法,天然温泉或五味甘露汤浸浴,疗效颇佳。
饮食方面,应禁忌奶食品、甜食或辛辣酸性之食物,起居护理与粘热病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