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痹证
本病是一种大致与痹证症状相同,主要为胯部和膝关节疼痛,容易传染的疾病,藏医名“中赛。”
病因 是患热证初期白昼睡眠,营养贫乏,剧烈活动等引起热邪扩散所致;或患热证后放血过早,过量饮酒所致;或时疫扩散所致。因此,新痹证发病快,有些还有传染的危险。本病分良性痹证与恶性痹证两种。
症状 大致与痹证相同,但由于病邪侵入部位不同,症状也有所不同。有些胯骨及腰、股骨疼痛;有些患者虽然疼痛不太严重,但疲乏无力;有些因三因紊乱,出现浊热症症状和鼻衄。多数患者起先头痛,四肢关节疼痛、皮肤酸麻不忍触摸,战栗、恶寒、多迷梦。以后病邪逐渐向下侵入胯腰及关节。无论病邪侵入何部位,但食欲正常。
良性痹证,疼痛较小,脉与尿均呈寒象。恶性痹证,疼痛剧烈,脉与尿均呈热象,发病部位肿胀或干燥,皮肤紧皱。有的膝弯蜷缩、齿龈糜烂出血,如同青腿牙疳;有的并发上体刺痛、鼻衄、“布日巴达”症、水肿、失明等。
治疗 本病要注意饮食起居,发病初期内服宽筋藤、三果、西藏猫乳、鹿干角研末煎汤,可防治病邪扩散。然后,昼夜各服用一次十八味驴血散,能使病情回转,既使效果不明显也有益于治疗。良性痹证,内服十五味“贝琼”丸;恶性痹证,内服珍宝药即十八味水银珍宝丸加牛黄(剂量比常量多一倍)。上述治疗能缩短病程,防治肢体挛拘,防止出现其他并发症,可以脱离生命危险等。如若不按此法治疗,乱用各种药物,则会引起其他疾病并发,最后导致死亡,或者病程延长。为此,本病初期应当慎重并及时治疗。外治法,在阿是穴进行火灸。对于长期不愈,服药效果不显著者,上述方药上面要加配其他药物,如血分痛者加鸭嘴花,肺部痛者加红景天,上体疼痛者加垂头菊,胃火衰退、胃胀满者加石榴,胯骨、腰部疼痛者加白豆蔻、三红药等,小腿拘挛者用热面团热罨等灵活对症治疗,有时内服痹病通方。后期罨浴治疗对本病效果最佳,因此要洗天然温泉或人造药浴。饮食起居宜忌与湿痹证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