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表皮剥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表皮剥脱钝器挫擦皮肤造成表皮剥离而露出真皮的状态。单纯的表皮剥脱,其残存表皮呈糠麸状附着在皮肤表面,露出湿润的真皮,表面有无色透明的组织液渗出。表皮剥脱的形状取决于凶器接触面的特征和施力方式,有片状、条状、圆形、线形和不规定形等。发生在着力部位,大多并发皮肤出血和挫裂创,很少单独存在。生前表皮剥脱,其周围组织出现充血,在一段时间内可有水肿以及炎性细胞浸润。伤后立即死亡者,用一般检验方法有时很难与死后伤相区别。水中尸体的表皮剥脱在捞起后立即检验,不易发现,干燥后则较明显,易被发现。表皮剥脱能指示着力点和凶器作用面的形状和粗糙程度;表皮翻卷的方向,即为外力作用方向。人体大面积与纯器接触时,往往在突出部位首先出现表皮剥脱。 表皮剥脱又称“擦伤”。致伤物擦过体表造成的表皮脱离,真皮外露或伴有组织液渗出的损伤。通常是由于力以切线方向作用于体表或因皮肤受挤压而形成。如皮肤擦过地面或墙壁等粗糙面,坚硬的钝器打击体表,以及锐器尖刀的划刮等均可形成表皮剥脱,有些情况下,剥脱的表皮可能不完全脱落,往往一端游离,而另一端与健康皮肤相连接,犹如鱼鳞,呈瓣状。表皮剥脱大多数都伴有组织、肌肉、骨骼及内脏的损伤。剥脱面的形态多呈小条、小块状,大面积者不多见。剥脱面有组织液渗出,干后形成黄色结痂,稍久可呈浅褐色或褐色,若伴有真皮血管破裂出血,则形成血色或红褐色血痂。死者的表皮剥脱面可因水分蒸发而形成褐色或红褐色的皮革样化。表皮剥脱属轻微损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大,但在法医学上却有重要意义。例如,表皮剥脱所在之处可指示暴力的作用点,表皮剥脱的形状常反映致伤物形态,皮瓣状剥脱的游离缘、擦过痕迹和由浅至深过度的特点可表示出暴力作用的方向,表皮剥脱的部位特征有助于分析案情。 表皮剥脱又称“擦伤”。致伤物擦过皮肤,仅伤及表皮层,使表皮与真皮脱离,真皮外露。据此可指出受伤部位,或判断案件性质,如强奸案常在受害人的阴部或大腿内侧留下指甲形成的表皮剥脱;其形状与大小可反映出致伤物接触部位的形态,且可判断受伤后的大概时间,在法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