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衛衛(卫)Wèi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芷江、广东之新会、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彝、土家、布依、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❶郑樵注云: “(周) 文王第九子康叔封之国也,武王克商之后,以商馀民封纣子武庚禄父以奉先祀,武王又令其弟管叔、蔡叔相之,以和其民。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政。管、蔡疑周公,挟武庚禄父作乱。周公以王命伐之而以商之馀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之间故商墟。周公与康叔至相睦,故以其地封之。子孙以国为氏。”
❷ 《姓氏考略》据 《后燕录》 注云: “昌黎鲜卑有卫姓。” 望出河东、陈留。
汉代有卫子夫,武帝后妃; 又有卫青,子夫弟;晋代有卫阶; 唐代有卫伯玉,代宗时荆南节度使; 明代有卫颖、卫靖。

衛wèi

❶防護,保衛。班固《西都賦》:“周以鉤陳之位,衛以嚴更之署。”
❷古國名。周武王弟康叔封地,至懿公爲狄所滅。戴公野處漕邑,文公又徙居楚丘。秦始皇統一全國,獨置衛君,爲附庸,至二世元年廢。枚乘《七發》:“於是乃發激楚之結風,揚鄭衛之皓樂。”
❸衛國之君。《漢書》班固《幽通賦》:“宣、曹興敗於下夢兮,魯、衛名謚於銘謠。”衛,衛靈公名。孟康注:“衛靈公掘地得石槨,其銘曰:‘靈公’,遂以爲謚。”
❹姓。《文選》揚雄《長楊賦》:“爰整其旅,迺命驃衛。”衛,衛青。

“卫”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ui(ˋ),为ui韵目,属i—ei—ui韵部。于岁切,去,祭韵。同“卫”。

上一条: 下一条: 𤜂
衞、衛ㄨㄟˋwèi0408偏袒;袒护。吴语。浙江平阳萧江〖〗。外公~舅父,外婆~姨娘。闽语。福建闽侯〖〗。箭羽。古方言。《释名・释兵器》:「矢,指也,言其有所指向迅疾也…其体曰干,言梃干也。其旁曰羽,如鸟羽也,齐人曰~,所以导卫矢也。」天津市的简称。冀鲁官话。河北:北运河是上京下~的水路。

衛卫

(3次)
❶侍卫。右雷公而为~《远》
❷古国名。故地在今河南淇县、滑县、濮阳一带。郑~妖玩《魂》
❸指卫地之乐。代秦郑~《大》

從兵也。《春秋傳服氏注六》: “無衛。” 注: “衛,從兵也。” (《鄭氏佚書》)

古代名物 > 獸畜類 > 畜部 > 驢科 > 驢 > 衛
衛  wèi

亦稱“衛子”。“驢”之别稱。相傳衛靈公好乘驢車,故稱。一說晉衛玠好乘跛驢爲戲。又說衛地多驢,故名。唐·范攄《雲溪友議》卷八:“南中丞卓吳楚遊學十餘年,衣布縷,乘牝衛,薄遊上蔡。”唐·李匡《驢爲衛》:“代呼驢爲衛,于文字未見,今衛地出義在斯乎?或說以其有䩜有槽,譬如諸衛有胄曹也,因目爲衛。”《爾雅翼·釋蟲》:“[驢]一名爲衛,或曰,晉衛玠好乘之,故以爲名。”宋·高承《事物紀原·虫魚禽獸》:“世云衛靈公好乘驢車,故世目驢爲衛子。或曰,晉衛珍好乘跛驢爲戲,當時稱驢爲衛子以譏珍,故有蹇衛之稱。”注:“蹇,跛也。”明·王志堅《表異録》卷九:“驢曰衛子,或言衛地多驢,故名。”

衛wei

D06C
“卫”的繁体。

衛wèi

W056
“卫”的繁体。

衛,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甲骨文第一字形从止从方,其餘皆从方,而 “止” 則或作“彳” “行”,或从二 “止”,表意相同。《新甲骨文編 (增訂本)》收在 “防” 字條下,説卜辭或用如 “衛”。金文字形分兩系,一系承甲骨文从方,如第五字形。另一系从□ (即 “圍”)从四 “止”,如第一、二、三字形。繁體或从二 “止”,而增从彳、从行。金文字形中所从之 “方” 又或作 “帀”(zā),如第六字形。“帀” 的俗體增 “辵” 爲意符,將 “辵” 寫作 “辶” 即是 “迊” 字。“迊” 字所从之 “辶” 與 “∟” 形近, “∟” 又與 “匸”(xì)形義俱近, 故“迊” 又有从匸的異體 “匝” 字, 可見“帀” 即 “匝” “迊”,有環繞、周圍之義,則从帀與从□、从方表意相同,“□” “方” “帀”都是代表城邑或某特定區域。二 “止” 與 “□” 又組合爲 “韋”,則兼用作聲符。合體表示守衛城邑或守衛某特定區域。隸定作“衛”,或作 “衞”。本義是守衛,引申之,守衛者亦謂之衛。卜辭或用捍衛、防衛、守防義,或指執行防衛的人。銘文或用保衛義,或作方國名、人名。提示: 金文一、二、三字形是商代族徽字,象四足環城而坐,故有人説即 “圍” 的初文。推之初始,“衛” “圍” “□” 或本爲一事,且與 “防” 義亦通,蓋 “□” 或讀“方”,“□” 以形表示,“方” 以音表示,表意相同。且包圍、守衛、保衛亦猶 “防衛”,意義相因相承。如此思路對研究相關字形的音義關係以及上古語言當有啓發,值得深入討論。又,就古文字體系而言,根據古文字字形隸定的 “帀” 有兩個來源,一個讀“匝”,一個讀“師”,并非一字。
楚簡帛文衛作,後者增“止”爲意符。秦簡牘文作, 沿襲古體, 古隸典型。參見467.正字條。

衛卫,甲骨文;金文;篆wèi

[行(示動符)+韋(聲符)→衛(《説文》:“衛,宿衛也。從韋帀(zā)行。行、列衛也。”衛,在一定範圍内來回巡視保衛一個地方。引申爲護衛、防範,“衛生”〈防止疾病,保護環境,提高生活質量,使人類更加健康長壽〉;姓,春秋時國名。)]
《詩經·邶風·泉水》:“有懷于衛,靡日不思。”(懷念衛國故鄉,無日不在眷想。)

衛()


甲骨文合集20074,殷
……衛……

甲骨文合集21744,殷
己丑, 丁來

甲骨文合集28060,殷
□巳卜, 在……吉。

甲骨文合集5665,殷
[己]酉卜,亘,貞乎多犬衛。

甲骨文合集28057,殷
□寅卜, 王其乎衛其𠦪王受又。

弓衛祖己爵,殷周金文集成8843,殷
弓衛且(祖)己。

衛簋,殷周金文集成2944,殷
衛。

臣衛宋尊,殷周金文集成5987,西周早期
公易(賜)臣衛宋貝三朋。

衛作父庚簋,殷周金文集成3612,西周早期
衛乍(作)父庚寶(尊)彝。

御正衛簋,殷周金文集成4044,西周早期
懋父(賞)(御)正衛馬匹自王。

廿七年衛簋,殷周金文集成4256,西周中期
(拜)𩒨首。

衛鼎,殷周金文集成2616,西周中期
衛𠀠(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

賢簋,殷周金文集成4104,西周中期
唯九月初吉庚午,公弔(叔)初見于(衛)。

蘇衛妃鼎,殷周金文集成2381,西周晚期
𩵦(蘇)衛妀(妃)乍(作)旅鼎, 𠀠(其)永用。

古璽彙編1335,戰國
衛青。

古璽彙編1339,戰國
衛生肖。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82背,戰國至秦
庚名曰甲郢相衛魚。

秦印文字彙編
衛嘉。

秦印文字彙編
尤衛。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宫,昧死以聞。

漢印文字徵
衛官候之印。

漢印文字徵
衛成。

漢印文字徵
衛陽之印。

肥致碑,東漢
君忠以衛上,翔然來臻。

正始石經《春秋》殘石,三國魏
二月,衛遷于帝丘。

元繼墓誌,北魏
控熊羆以誓禦侮,嚴八次而衛皇宫。

元悰墓誌,東魏
作衛稱嚴,司宗有序。

關明墓誌,隋
開皇之始,假授黎州衛國縣令。

張伏敬墓誌,隋
隋故人朝請大夫右武衛純德府鷹楊副郎將張伏敬之銘。

王光墓誌,隋
君盡節宿衛恭懃。

楊孝恭碑,唐
擢授右威衛將軍,光其用也。

高懲墓誌,唐
换雲麾將軍、左衛副率,判大理卿,累加爵至渤海郡開國公邑二千户。
《説文》: “衛,宿衛也。从韋、帀,从行。行,列衛也。”
衛, 通作“衛”。商代金文字形作, 以四足圍繞一城邑。 李孝定認爲: 該字當以圍衛爲本義,衛圍古當爲同字,自城中者言之謂之衛,自其外者謂之圍,其後始孳乳爲二字。李氏之説可從。甲骨文“衛”形體變化較多,或从行从四止,會於通衢控守四方之意; 或从行从二止从方,从方猶从口,殆取“方”之區域義; 或从行从一止从方。許慎以爲小篆中有“帀”,是就訛形説字: 帀本方之訛變,此種訛變金文已開其端。
衛,一般是警戒外來侵害而預作保衛之義,防禦各種可能發生的侵害事件,所保護的多是尊貴者或親近者的個人安全。這有别於“守”之防守地方進攻義。就服務對象言,“衛”相對於成人,此亦不同於“保”之針對兒童。不過後來用法有了混同,但區别的痕跡仍然可以感覺到。

☚ �   齒部 ☛

*衛viwar

[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宿衛也。 从韋、帀、行。行,列也。(二篇下)
與還結構相似,與戰爭或邊境有關?

☚ 廛   熯 ☛
0000111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