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体制的构成
行政管理体制,亦称 “行政体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推行政务所建立的权责体系、组织结构体系、运行机制以及规章制度的总称。
行政责权体系,即行政权力与责任的划分和配置,是行政管理体制的核心系统。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确认国家行政机关系统应有的权力和责任。关键要做到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非行政机关的权责划分,务求做到定位、到位、不越位。确认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系统内部应有的权力与责任。关键是要有明确的行政纵向层级与横向部门之间权责划分,务求权、责一致,与人、事相称。确认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内部与其职位相称的权、责、能一致,关键是要有明确的权、责、能规范化规定,做到以法行政。
行政组织结构体系,即国家行政机关纵横向组织架构体系,是行政管理体制的物质载体。这既是行政权责体系的承载者,又是行政运作机制、规章制度的组织保障者。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确立一级国家行政机关内部横向部门结构,即一级政府部门,设立多少平行的部门。一般说来,从中央到地方行政部门设置的多少,是与行政层次的高低成正比的。确立国家行政机关纵向层级结构,即国家行政机关系统,除中央政府外,在地方上设立多少层次、何种类型的政府机关。一般说来,这与国土面积的大小、人口的多少以及民族成份的组成成正比。确立国家行政机关纵横的网络结构。一般说来,这与行政管理的幅度和层次成反比,也就是说,行政管理横向幅度越大,则行政管理纵向层次越少。
行政运行机制,即行政权力与行政组织结构体系中的有效运行方式,这是行政管理体制活力的体现。它包括:
(1) 决策机制。明确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部门所拥有的决策权,以即对决策权的行使。
(2) 执行机制。明确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部门所拥有的执行权,以及对执行权的行使规定。
(3) 协调机制,明确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部门拥有的协调权,以及对协调权的行使规定。
(4) 监控机制。明确对行政执行的有效监控,监控机构或部门,以及监控方式等。
(5) 反馈机制。明确对行政执行过程和结果提供信息反馈的方式方法,使决策者能够及时了解决策实施情况,及时完善决策不足之处。
(6) 动力机制。为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而采取的物质、精神鼓励手段。
(7) 制约机制。是从制度上对行政权力的有效制约,目的是保证国家行政权力的正常行使。
行政规章制度,即行政权责体系、组织结构体系、运行机制的法律规范。它包括: 国家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管理的法律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等。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如海洋行政法、军事行政法以及司法行政程序法等。此外,行政规章制度还包括各种抽象行政行为法、具体行政行为法以及有关法律规范、方针政策、规则守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