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莖葉花實 > 血藤 血藤 xuèténg 木蘭科植物翼梗五味子或華中五味子的藤莖或根。相傳此草乃人血所化,故稱。圓柱形,粗壯,少有分枝。長一至二尺,徑一至二寸不等。棕褐色,皮粗糙,亦有呈鱗片狀者。斷面皮部棕紅色,木心堅硬。主治癆傷吐血,肢節酸痛,心胃氣痛,月經不調。宋·蘇頌《本草圖經·木部·血藤》:“行血治氣塊。”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茜草》:“〔附録〕血藤。”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林木部 > 木藤 > 血藤 血藤 xuèténg 亦稱“過山龍”。因根浸酒,紅艷如血,故名。木通科,藤本。小葉三枚,各不相等,先端漸尖。雄花鐘形,黄緑色,有芳香,為下垂總狀花序。果實近球形,暗藍色,有白粉。根入藥,產江西、湖南、湖北等地。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血藤》:“時珍曰:血藤即過山龍,理亦相近。” 血藤药名。 ❶见《四川中药志》。又名小血藤、活血藤、黄皮血藤、气藤。为木兰科植物翼梗五味子Schisandra henryi Clarke或华中五味子S.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 等的藤茎。前者分布长江以南各地;后者分布山西、陕西、甘肃及华中、西南地区。辛、酸、苦,温。活血行瘀,理气化湿。治跌打损伤,痨伤吐血,心胃气痛,筋骨肢节酸痛,脚气,痿躄,月经不调。煎服:15~30g。孕妇忌服。翼梗五味子含翼梗五味子木脂素,果实含五味子酚(Schisanhenol)。本品可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其中成分对实验性肝损害的小鼠有一定的降低血清转氨酶的作用。 ❷出《本草图经》。为红藤之别名,详该条。 ❸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昆明鸡血藤之别名,详该条。 血藤见“茜草”。 血藤xuèténg中药名。 ❶见《四川中药志》(1960 年版)。别名小血藤、活血藤、气藤。木兰科植物翼梗五味子Schisandra henryiClarke 或华中五味子S. sphenanthera Rehd. etWils. 等的藤茎。翼梗五味子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华中五味子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及华中、西南地区。辛、酸、苦, 温。活血行瘀, 理气化湿。治跌打损伤, 心胃气痛, 风湿痹痛, 躄气, 痿蹙。煎服: 15 ~ 30克。孕妇忌服。华中五味子茎的醇提物对实验性肝损伤的小鼠有一定降低血清转氨酶的作用。 ❷鸡血藤之简称。详该条。 血藤 血藤血藤,又名活血藤、大血藤、黄皮血藤、气藤。始载于《草木便方》。为木兰科植物翼梗五味子Schisandrahenryi Clarke或华中五味子S.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藤茎及根,前者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后者分布于江苏、山东、浙江、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及华中、西南地区。 本品味微辛、苦,性温。功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主治跌损积瘀、风湿痹痛等证。用于跌打损伤、积瘀身疼、腰痛,常与小血藤、红花、桃仁、乳香、没药等活血祛瘀药配用。用于风湿痹痛、关节酸疼或肢体麻木,每与箭杆风、白龙须、川草乌、木瓜等祛风湿、通络之品合用。煎服,15~30g。气血虚弱者慎服。孕妇忌用。 实验研究: 翼梗五味子含翼梗五味子酚、恩施脂素。华中五味子果实含五种五味子酯和去氧五味子素。 华中五味子对四氯化碳所致肝损害时谷-丙转氨酶升高有明显降低作用。从中分离得的酯甲、酯乙、酯丙和酯丁都有降酶作用,酯戊则否。华中五味子酯甲还能减轻或抑制四氯化碳或硫代乙酰胺所致肝损害。临床上,华中五味子粉对锑中毒性肝炎所致谷-丙转氨酶升高也有良好的降酶作用。 ☚ 积雪草 红藤 ☛ 00002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