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血浆脂蛋白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血浆脂蛋白plasma lipoproteins血浆中脂类(包括胆固醇及其酯、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和磷脂)经过移行,在肝脏内与肽类结合,形成并向血浆中输出(或分泌出)脂类一肽复合物。根据脂类组成情况的不同,可分为密度极低的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如代谢紊乱涉及到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时将会出现肉眼可见的明显变化的脂血症。 血浆脂蛋白plasma lipoprotein血浆中的脂类与蛋白质结合成的复合物,叫血浆脂蛋白。用密度分离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密度最小)、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等4个不同的密度范围;用电泳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β-脂蛋白、前β-脂蛋白及α-脂蛋白等4个区带。乳糜微粒有转运外源性脂肪的功能、极低密度脂蛋白有转运内源性脂肪的功能、低密度脂蛋白有转运胆固醇的功能、高密度脂蛋白有转运磷脂和胆固醇的功能。很多疾病可影响血浆中脂蛋白,临床中检验脂蛋白对诊断某些疾病有帮助。 血浆脂蛋白 血浆脂蛋白指血浆中的脂质与蛋白质结合所构成的大分子复合物。因为血浆的脂质并不是以游离的胆固醇或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与蛋白质相结合,构成一种亲水性大分子复合物,即脂蛋白。所以脂蛋白在脂质的携带及运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根据脂蛋白分子大小及密度差别可将其分为乳糜微粒、前β、β、α-脂蛋白四种。脂蛋白的种类不同,所含的蛋白质及各种脂质(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甘油三酯等)的比例也不同。在四种脂蛋白中,以β-脂蛋白的分子最小(直径约200埃),含的胆固醇及胆固醇酯最多,约占其组成成分的45~50%,而乳糜微粒、前β、α-脂蛋白的胆固醇及胆固醇酯分别占各自组成成分的7%、19%和17%。因此,当血浆中β-脂蛋白增加时,血液中胆固醇总量必然增多。β-脂蛋白可因多食用动物性脂肪而增多。我国正常人血浆中β-脂蛋白和前β-脂蛋白占脂蛋白总量的65%左右,α-脂蛋白占35%左右。患动脉硬化症时,血浆中β-脂蛋白和前β-脂蛋白常可升高到80%,而α-脂蛋白降低至20%左右。因β-脂蛋白分子中所含的脂质较多而蛋白质较少,所以其稳定性较差。当血脂升高,尤其是血胆固醇过高时,蛋白质载体和磷脂均相对不足,使β-脂蛋白分子更不稳定,因而易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前β-脂蛋白的分子大小介于乳糜微粒和β-脂蛋白之间,其化学成分以含胆固醇为多而含磷脂及蛋白质较少,所以也有导致动脉硬化的作用。前β-脂蛋白与糖代谢有关。糖代谢产生的葡萄糖可在肝细胞内被转化为脂肪酸,从而合成甘油三酯,即内源性甘油酯。内源性甘油三酯在血液中主要是构成前β-脂蛋白分子形式而存在,所以经常过多食用蔗糖也可导致动脉硬化症。 ☚ 饮食及工作对血清胆固醇的影响 老年人脂质代谢的特点 ☛ 血浆脂蛋白 血浆脂蛋白脂类不溶于水,血浆中脂类均与蛋白质结合成亲水性物质后才可随血流转运全身,除游离脂肪酸与白蛋白结合外,其余均与球蛋白结合称为脂蛋白。用电泳法或超速离心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白蛋白-游离脂肪酸(表)。
注: 1. Sf值: 1单位指溶质分子在密度为1.063盐溶液中(26℃)每秒每达因克离心力或上浮力,其单位是10-13cm/s/dyne/g。 2. 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IDL:中密度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 3. HDL 1: 极微量 4. APO: 载脂蛋白 5. *括号内指均值 油三酯动员分解而入血循环,约每1克分子白蛋白可携带游离脂肪酸0.3~1克分子量。 血浆脂蛋白的结构 呈球状颗粒,其表面是极性分子,有蛋白质和磷脂,此二者有亲水基团暴露于表面,与水相接触,而将甘油三酯及胆固醇(疏水基团)包裹在颗粒内部,磷脂的极性部分可和载脂蛋白结合,非极性部分又和其他脂类结合,形成大小不等的颗粒。乳糜微粒和VLDL都以大量甘油三酯及少量胆固醇酯为核心,外包一层亲水性的磷脂、蛋白质和游离胆固醇所构成的外膜。LDL则可能有15%蛋白质组成脂蛋白颗粒的核心。HDL也以非极性成分包括磷脂的脂肪酰链、胆固醇酯和其他脂类为核心,外包蛋白质和磷脂的极性部分形成球状颗粒。 血浆脂蛋白的代谢和功能 (1)乳糜微粒:系自小肠中脂类食物经消化而通过上皮细胞吸收入血循环(经胸导管)的脂肪颗粒,分子很大,密度低于水分(<0.96),故进食大量脂肪后短期内血浆混浊呈乳糜状,经来自脂肪、心肌和骨胳肌肉微血管壁细胞的脂蛋白脂肪酶(LPL)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于是血浆混浊被澄清,称为脂肪廓清,此过程中脱脂分解进行很快,半寿期仅5~15分钟,所以餐后血浆混浊为时短暂。LPL的激活必须接受HDL提供的载脂蛋白APOCⅡ后方可进行水解。乳糜微粒中甘油三酯不断脱脂后渐缩小,同时释出磷脂和胆固醇,其残余部分入肝脏后进行代谢。乳糜微粒的主要功能为输送食物中甘油三酯入体内。分解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可进入组织供应能量或贮藏于脂库。 (2) VLDL: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少量来自肠粘膜上皮细胞。其中以携带甘油三酯为主。其游离脂肪酸的来源主要为自糖在肝细胞内转化而成的脂肪酸与由脂肪库动员而来的脂肪酸,仅少量为乳糜微颗粒中水解产物,故VLDL的主要功能为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当进食多量糖后,可通过肝脏合成内源性甘油三酯,于是VLDL增高。由于此种颗粒较大,浓度增高时也可发生血浆混浊。其半寿期为6~12小时,故晚餐饱食糖及脂类食物后次晨VLDL及甘油三酯仍可偏高。VLDL的分解代谢亦通过LPL水解脱脂,形成游离脂肪酸被组织摄取利用或进入脂库,位于表面的载脂蛋白APOC与磷脂及游离胆固醇转移到HDL颗粒上,于是VLDL的组成比例发生重大改变,原来富含甘油三酯的颗粒逐渐转变成富含胆固醇的颗粒,形成中间密度脂蛋白,再在肝脂肪酶的作用下转变为LDL。 (3) LDL: 是正常人空腹血浆中的主要脂蛋白,由VLDL转变而来,约占脂蛋白总量的2/3,其半寿期为2~4天,其中含有多量胆固醇与胆醇酯,不被肝细胞所摄取而被许多肝外组织利用。LDL的主要功能为运输胆固醇供给肝外组织。 (4) HDL: 主要由肝合成。新生的HDL是碟形或圆盘形的磷脂双层结构,其中含有游离胆固醇、磷脂和蛋白质(APOAI Ⅱ)和C等,甘油三酯含量很少。进入血循环及组织间液后HDL与肝细胞释放的磷脂酰胆碱-胆固醇-脂肪酰-转移酶(LCAT)接触,其中游离胆固醇便与磷脂酰胆碱起脂肪酰基转移反应,将磷脂分子上的2-位多不饱和脂肪酰基转移到胆固醇分子上而形成胆固醇酯。 (5) 白蛋白-游离脂肪酸复合体:主要来自脂库中脂肪动员分解,少量为乳糜微粒及VLDL的脱脂而成。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三酯在激素敏感性脂肪酶的催化下水解释出脂肪酸,扩散入血浆,与白蛋白相结合,成为白蛋白非酯化脂肪酸,运送到全身,作为空腹期主要(50~90%)能量来源被氧化利用。非酯化脂肪酸在血浆中转化很快,半寿期2~3分钟,故血浆白蛋白运送脂肪酸的能力很强,每小时可达25克。血浆中此种脂酸增加时常反映脂肪动员加强,见于饥饿状态及未控制的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中。 ☚ 血脂 低脂蛋白血症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