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蟕蠵”、“靈蠵”、“靈龜”、“贔屓”。巨龜。頭大,體長,嘴鈎曲,四肢皆爲葉狀。有赤蠵龜、緑蠵龜之分。《山海經·東山經》:“[跂踵之山]有水焉,廣員四十里皆涌;其名曰深澤,其中多蠵龜。”郭璞注:“蠵,觜蠵;大龜也。甲有文彩似瑇瑁而薄。”《爾雅·釋魚》:“一曰神龜,二曰靈龜。”郭璞注:“涪陵郡出大龜,甲可以卜,緣中文以瑇蝐,俗呼爲靈龜,即今觜蠵龜。一名靈蠵,能鳴。”邢昺疏:“《雒書》云:靈龜者,玄文五色,神靈之精也。”晉·孫綽《望海賦》:“瑇瑁熠爍以泳游,蟕蠵焕爛以映漲。”《後漢書·文苑傳·杜篤》:“甲瑇瑁,戕觜觿。”李賢注:“觜觿,大龜,亦瑇瑁之屬。”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介一·蠵龜》:“[釋名]蟕蠵,靈蠵、靈龜、𪓟鼊、贔屓、皮名龜筒。時珍曰……或云大者爲蟕蠵、贔屓,小者爲𪓟鼊。”按,統稱則大海龜爲蠵龜,特稱則雌者亦爲蠵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