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蝙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蝙蝠

蝙蝠

景颇族动物传说。流传于云南德宏州。相传从前天上出了九个太阳,地上的人与动植物都被烤得要死,河流全干涸了。在大伙的咒骂声下,太阳们都返回到老家。这时地球上一片漆黑,相当寒冷,大家无法生存。后商量决定摊款献给太阳,请太阳再出来。该轮到鸟类摊款时,蝙蝠说它不属于鸟类,属鼠类;轮到鼠类摊款时,蝙蝠又说它不是鼠类,是鸟类。就这样欺骗大家,分文未缴。于是大伙作出决定:从此不准许蝙蝠有享受太阳的权利。直到如今,蝙蝠也只能在夜晚出来寻食。

☚ 牛屎虫   柯尔克孜族传说 ☛

蝙蝠

蝙蝠

哈尼族寓言。流传于云南红河一带。写蝙蝠白天收起耳朵,张开翅膀,飞到鸟群中,谎称自己是鸟类,应该享受鸟的待遇。夜晚它收起翅膀,伸直两耳,窜到鼠群中谎称自己是鼠类,应该享受鼠类的待遇。后来鸟到蝙蝠家收税,蝙蝠伸出两耳否认自己是鸟类。老鼠在旁边一听,便叫蝙蝠交鼠税。蝙蝠却张开翅膀否认自己是鼠类。鸟和鼠都很气愤,揪住蝙蝠的耳朵和翅膀质问它。从此,蝙蝠既不敢白天出来,也不敢夜晚出来,只敢在黄昏时分找食。

☚ 虎背上的斑痕   哈萨克族故事 ☛
蝙蝠

蝙蝠

明代寓言。冯梦龙著。《笑府》:凤凰寿,百鸟相贺。惟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倨傲不至?”蝠曰:“我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蝠亦不至。麟责之,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事,互相慨叹曰:“如今世上恶薄,偏生此不禽不兽之徒,真个无奈他何!”

☚ 瞎子吃鱼   墨子为木鸢 ☛

蝙蝠

蝙蝠

哈尼族民间故事。流传在云南省红河县。故事写蝙蝠以它独特的相貌混杂在鸟与野兽之间,为了一己之私利它一会说自己是鸟,从鸟群中享受到一份待遇。晚上它来到鼠群说自己是鼠类,又从鼠群中分到一份粮食。可是当鸟与老鼠向它征收鸟税和鼠税时它又左推右推,不愿意做出丝毫的奉献。最后鸟和老鼠发现它是非鸟非鼠的怪物,被排除鸟、兽之外。所以它不敢见阳光,也怕黑夜,只能在白天和黑夜交错之时活动。见《哈民族民间故事选》。

☚ 蝴蝶姑娘   蝙蝠 ☛

蝙蝠

蝙蝠

景颇族民间故事。流传在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这是一篇动物故事,用拟人的手法,塑造了自私自利的蝙蝠形象。当大地上一片黑暗的时候,动物决定摊款请太阳出来,可是蝙蝠在鸟类摊款时说自己是是鼠类,在鼠类摊款时又说自己是鸟类,躲过摊款。可是最后仍然被发现了,于是大家决定不准蝙蝠有享受太阳的权利。从此自私的蝙蝠只能在夜晚出来觅食。

☚ 蝙蝠   蝙蝠与国王 ☛
蝙蝠

蝙蝠

短篇小说集。赵小松著。1938年6月抚顺月刊满洲社初版。收《病患》、《津村》等短篇小说9篇。

☚ 大地的海   新女性日记 ☛

蝙蝠

 从前,蝙蝠曾仗着自己的长相特点,混迹在百鸟和群兽之间, 占了不少便宜。
 白天, 蝙蝠见鸟群捕了好多好吃的虫子,便把鼠耳朵一缩, 张开翅膀,一扇一扇地飞到鸟群中说:“伙伴们,我也有一对会飞的翅膀,是你们的同类,请你们分这些虫子时不要忘了给我一份。”结果蝙蝠得了一份虫子。
 晚上,蝙蝠见老鼠找到了许多香喷喷的豆子,便把翅膀收起来,伸直耳朵,对老鼠说:“鼠兄弟,我也有两只直竖竖的耳朵,也是老鼠,请你们分豆子时不要忘了给我一份。”结果蝙蝠又得了一份豆子。
 一天, 小鸟和老鼠都来到蝙蝠家收税。
 小鸟开口说:“蝙蝠兄弟,今天你要缴一份鸟税。”
 蝙蝠急忙收紧翅膀,伸直耳朵说:“我是老鼠,不是小鸟。”
 老鼠在旁边一听, 忙说:“那好, 蝙蝠兄弟,今天就请你缴一份鼠税。”
 蝙蝠又慌忙缩起耳朵,伸开翅膀说:“我是鸟,不是老鼠……”
 小鸟和老鼠一时火起,一个扯翅膀,一个扯耳朵,蝙蝠慌忙逃窜。从此, 蝙蝠不敢在白天露面,怕鸟啄它;也不敢在夜晚出没, 怕老鼠咬它。 它只能黄昏时分找点食,然后躲起来。


 ——哈尼族寓言(选自《中国民间寓言选》)


 如果我们熟悉蝙蝠的模样, 就能了解这一寓言构思的巧妙。蝙蝠确实是一种奇特的哺乳动物,动物学上属于翼手目。它前肢与后肢之间有薄而无毛的薄膜,收拢是爪,可以爬行,展开是翅,能够飞翔。它白天栖息在屋檐等房屋顶部的夹缝中, 黄昏才在附近的天空飞行捕食虫子。它收拢翼膜后的身体大小和头部形状很象老鼠。因此人们也将它称为“飞鼠”、“仙鼠”、“檐壁鼠”。
 寓言抓住蝙蝠外形特点, 巧妙地拟人化,把它塑造成一个见油水就捞、见责任就推的投机耍奸者的形象。鸟类分食物,它是鸟,要了一份;鼠类分食物,它是鼠,也要了一份;而当鸟和鼠来要它有所奉献时,它向前者否认自己是鸟,向后者否认自己是鼠。真是奸滑极了。这正是社会上某一类人的生动写照。寓言犀利地揭露了这种人唯利是图、唯责是避的嘴脸, 并给予辛辣的讽刺。
 歌颂善良无私、反对自私奸滑是民间文学的一个传统主题。在文学作品中人民总是让自私自利之徒受到应有的处罚。寓言中蝙蝠最后被揭穿,从此“不敢在白天的天空露面,怕鸟啄它; 也不敢在夜晚出没,怕老鼠咬它。”所以“它只能黄昏时分找点食”。这似乎是为了解释蝙蝠只在黄昏出没的原因,但这种解释并非出自科学探索,而是完全出自善恶观念:投机耍奸的人是会被群众所唾弃的。
 蝙蝠由于其外形特点,常被中外寓言家们作为两面派的典型形象。古罗马时代出现的《罗穆路斯》寓言“蝙蝠的背叛”,写飞禽走兽交战,蝙蝠认定走兽会胜利便投奔到走兽群中,结果鸟类获胜,双方缔结和约,鸟类惩罚内奸,拔光了蝙蝠的毛,不准它白天飞行。明代冯梦龙《笑府》中的寓言“蝙蝠”,写凤凰生日,蝙蝠说自己是兽, 不去庆贺;麒麟生日,蝙蝠说自己是鸟,也不庆贺。冯梦龙用以讽刺士林中投靠宦官的非禽非兽的败类。这则哈尼族寓言反映了哈尼人民的道德观念,其寓意更具有普遍性。

蝙蝠biānfú

哺乳动物,头和身子像老鼠,前后腿和尾部之间有薄膜。常在夜间飞翔,吃蚊、蛾等。
【注意】“蝙”不读biǎn。

蝙蝠biānfú

〈名〉一种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之间有翼膜,常在夜间飞行捕食。

边幅;蝙蝠

◉ 边幅biānfú  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仪表、衣着。〈例〉不修~/ 此人虽家境贫寒,却讲究修饰~,非车马不出游。
◉ 蝙蝠biānfú  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似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膜相连。常在夜间飞翔,捕食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自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蝙蝠bianfu

一种哺乳动物,头和身体像老鼠,前后肢有薄膜和身体相连,形成一个飞翼,夜间在空中飞翔,捕食蛾、蚊、蝇等。

蝙蝠biān fú

指蝙蝠形状的风筝: 宝琴也命人将自己的一个大红~也取来。(七十·1715)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鱗蟲禽獸部 > 禽 > 蝙蝠
蝙蝠  biānfú

亦稱“服翼”、“蟙䘃”、“仙鼠”、“伏翼”、“夜燕”。蝙蝠科動物蝙蝠之全體。主治久咳,淋病,驚風,目翳,瘰癧。始載於秦漢典籍。《爾雅·釋鳥》:“蝙蝠,服翼。”晉·郭璞注:“齊人呼蟙䘃,或謂之仙鼠。”《神農本草經·中經·伏翼》:“味鹹,平,主目瞑,明目,夜視有精光。”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二·伏翼》:“〔釋名〕夜燕。”


古代名物 > 獸畜類 > 飛獸部 > 蝙蝠科 > 蝙蝠
蝙蝠  biǎnfú

亦稱“蟙䘃”、“仙鼠”、“飛鼠”、“老鼠”、“𠑗鼠”。其稱始見於漢代典籍。蝙蝠科。似鼠,毛柔,色灰暗,首小吻鈍、口有利齒,耳殼短闊。前後肢及後肢之間皆有薄而無毛之翼膜,善飛。晝伏夜出。分大小兩類,大蝙蝠體大,第一、二指均有鉤爪,便于懸棲,以果實爲食;小蝙蝠體小,惟第一指具爪,以昆蟲爲食。各類中又有許多種,分佈極廣。《爾雅·釋鳥》:“蝙蝠,服翼。”晉·郭璞注:“齊人呼爲蟙䘃,或謂之仙鼠。”《方言》第八:“蝙蝠,自關而東謂之服翼,或謂之飛鼠,或謂之老鼠,或謂之㒨鼠,自關而西秦隴之間,謂之蝙蝠,北燕謂之蟙蟔。”唐·元稹《景中秋》詩:“簾斷螢火入,窗明蝙蝠飛。”按,古以蝙蝠爲鳥類,實誤;當爲翼手目之獸類。又,䘃同蟔。參見本類“服翼”。

蝙蝠【同义】总目录


蝙蝠老鼠飞鼠仙鼠天鼠檐鼠服翼盐鳖户𧊄蝙
其他兽

其他兽

狒 狴 猰 猹 獏 獴(蛇獴;蟹獴) 貂(~皮;紫貂;黑貂;水貂) 貙 貆 貊(貊兽) 豺(豺狗) 貘 貒 鲇 麖 麃 魋 蝠(蝙蝠;狐蝠;免蝠;家蝠) 伏翼 猞猁 猩猩 人鱼儒艮 锋蝟 軨軨 树懒 駏驉鲮鲤 伏翼 灵猫 野猫 狸狌食蚁兽
传说中的兽名:
穿山甲:鲮(鲮鲤;石鲮;鲮鳢;云鲮) 龙鲤
刺猬:蝟(蝟鼠) 蝹 猬 毛刺 刺鸡 虎王
熊猫:貔(貔貅)貊(貊兽) 白孤 执夷獏狛 白豹 大熊猫

☚ 常见兽   老虎 ☛

动物

动物

动(动品;~植) 东西
古指含人在内的一切动物:
人和一切动物:喙息
比喻动物:痴肉团
各种动物:群动 蝖飞蠕动 蠉飞蠕动 翾飞蠕动 蝖飞蠢动
动物界:末界
有生命的动物:含气
活的动物:生物 活物
准备食用的活动物:活鲜 鲜鳞
受过惊吓或感到害怕的动物或人:惊弓之鸟 惊弦之鸟 伤弓之鸟 伤弓之翼 伤弓之羽 伤弓寒雁 伤矢之禽
原始的动物:始祖(~鸟)
幼小的动物:崽(崽子;兔~) 娃(猪~) 花(鱼~;猪~) 仔(~猪;~鸡) 雏(~鸡;小~) 羔(羔子)
某些可饲养的幼小动物:秧(~鱼)
某些初生的饲养的动物:苗(鱼~;猪~)
幼嫩的动物:子(~鸡)
初生的动物:乳(~燕)
动植物之初生者:夭(杀~)
带有甲壳的动物:介物 壳物 壳族
有鳞甲的动物:鳞(毒~;恶~)
有角动物:角物
被畜养的动物:养物
野生动物:野物
雄性的动物:
部分哺乳动物名:驼鹿 云豹
哺乳期间的动物:乳(~燕)
会飞的哺乳动物:蝙蝠 飞鼠 簷鼠 仙鼠 老鼠 天鼠 夜燕 伏翼 服翼
鼯与鼬一类的动物:鼯鼪
特大的动物:鲸鹏
奇异的动物:怪物 恶物

另见:爬行 奔跑 飞行2 饲养 捕猎

☚ 动物   水生动物 ☛
蝙蝠

蝙蝠

古人传说蝙蝠长寿,故蝙蝠是延年益寿的象征;“蝠”与“福”音谐,蝙蝠与“翘盼福音”相关联,故其又是多福的象征。

☚ 鱼   熊猫 ☛
蝙蝠

蝙蝠bianfuVespertilio superans

脊椎动物,哺乳纲,翼手目,蝙蝠科。身体小,外形似鼠,是我国北方分布最广、最常见的1种蝙蝠。背毛灰褐色,腹毛浅棕色。耳短而宽。前臂长约3.1~3.4厘米。翼是由前肢、后肢和尾之间的皮膜构成。前肢的第2、3、4、5指伸长,适于支持皮膜,第1指极小,具有钩爪,长在皮膜外。后肢较短,足伸在皮膜外面,有5趾,趾端有钩爪。白天休息或睡眠时,通常用钩爪倒挂在屋檐下空隙或洞窟等处,傍晚和黎明外出飞行约1小时,胸骨上有龙骨突,胸肌发达,故飞行极快。也可利用第1指和足在地上或树枝上抓物爬行。口宽,齿细而尖,听觉灵敏,适于捕食蚊、蝇、蛾类等昆虫。实为益兽,应加保护。冬季体毛增厚,休眠不动,属异温动物。6月下旬至7月初产仔,每胎1~2仔。母蝠用乳汁哺育幼仔,飞行时携带幼仔,有回声定位的分辨能力。又称“东方蝙蝠”。


图 382 蝙蝠
上:栖息 下:飞翔

☚ 翼手目   果蝠 ☛
蝙蝠

蝙蝠Bianfu

翼手目动物的统称。哺乳动物中唯一能够在空中飞行的类群。主要特点是:前肢变成翼,在前后肢、躯干和尾部之间有由皮肤特化形成的翼膜,在膜内有延长了的指骨和掌骨的支撑;前肢第一趾具爪,后肢各趾均具爪,因而可以将身体倒挂在树木上有岩壁上;胸部具有龙骨突,其上有发达的胸肌;眼小,视力差,但在喉头里有发达的声带,可以发出超声波,经灵敏的耳朵接收后可使蝙蝠能准确地辨别飞行之中所遇到的各种物体的位置和性质,以便迅速地避开障碍物和有效地捕食昆虫。
蝙蝠一般白天躲在隐蔽处休息,夜间出来活动。食性因种类而异,生活在热带的种类主要取食各种果实;而温带种类则主要以昆虫为食;一些生活在南美的蝙蝠还专门以吸食大型动物的血液为生。在冬季蝙蝠常有冬眠的行为。每年繁殖一次,每胎产仔1—2个。幼仔常常紧咬住母体的乳头,以背部靠近母体的腹部,两脚倒挂起来,或匍匐在母体的腹下。
蝙蝠是哺乳类中仅次于啮齿类的第二大类群,现有种类近2 000种,分布在世界各地。在我国城乡最为常见的种类为家蝠,又称伏翼,体形较小,身体背面暗棕色,腹面颜色较淡。白天常栖息在屋檐下的缝隙中或古建筑物中,黄昏和黎明时出来活动,在空中捕食各种蚊子和蛾类。蝙蝠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其超声定位的机制早已成为仿生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并为改进雷达的性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一些山洞中所堆积的大量的蝙蝠粪可作为上等的农业肥料,还可以加工成中药“夜明砂”。

☚ 松鼠   鲸 ☛

蝙蝠biān fú

《本草纲目》禽部第48卷伏翼(42)。药名。
【基原】为蝙蝠科动物蝙蝠Vespertilio superans Thomas的全体。
【别名】服翼(《尔雅》),天鼠、伏翼(《本经》),飞鼠、老鼠、𠨧鼠、𧊄蟔(《方言》),仙鼠(《尔雅》郭璞注),夜燕(《本草纲目》)。
【性味】咸,平。
❶《本经》:“味咸,平。”
❷《别录》:“无毒。”
❸《药性论》:“微热,有毒。”
【归经】入肝经。
【功用主治】治久咳,疟疾,淋病,惊风,目翳,瘰疬,金疮。
❶《本经》:“主目瞑,明目,夜视有睛光。”
❷李当之《药录》:“主女子生子余疾,带下病,无子。”
❸《别录》:“(目)痒痛,疗淋,利水道。”
❹《本草新编》:“拨翳膜。”
❺《本草求原》:“治茝,干血气痛。”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调敷。

蝙蝠

蝙蝠

对流入中国的一种外国银元的俗称。可能指“鹰洋”。参见“大髻”。

☚ 工半   十字钱 ☛
0000377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