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蜂群周年生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蜂群周年生活annual cycle of the colony

在四季环境条件(气候、蜜粉源等)影响下,蜂群中蜜蜂数量消长和生活规律性的变化过程。蜜蜂的寿命较短,在活动季节,工蜂的寿命只有一个多月,同时暴风雨和病敌害都会造成蜜蜂伤亡。蜂群中每天都有几百只甚至一两千只蜜蜂死亡。尽管蜜蜂的死亡率高,但在适宜条件下,蜂王每天产卵数大大超过死亡数,所以蜂群中蜜蜂的量迅速增长。
在温带地区,蜂群中蜜蜂数量的变动,受气候和蜜粉源条件变化的影响比较明显。通常,蜂王在晚秋停止产卵,蜂群在冬季没有蜂子,蜜蜂数量大为减少。冬末或早春蜂王重新恢复产卵。随着气温的升高,蜜粉源逐渐增多,蜂王产卵量上升,当年的新蜂更替了越过冬的老蜂以后,蜜蜂数量迅速增加。在夏季,蜜蜂和蜂子数量都达到最高峰。一年中蜂群的蜜蜂和蜂子的数量变化如图1。

图1 一年中蜂群的蜜蜂和蜂子数量变化模式图


蜂群中蜜蜂和蜂子数量的变化,每年都有相似的顺序和速度,而这种顺序和速度,又主要取决于气候和蜜粉源条件,并且受蜂群培育蜂子能力的影响。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蜂群数量变化的波动幅度比较小。根据蜜蜂数量、质量和活动状况,可以将温带地区的蜂群在一年中的生活分为若干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有它的特点。但是在这些时期之间却没有明显的界限。
春季蜂群发展时期 可分三个发展阶段。
更替越冬蜂阶段 蜂群越冬之后转入培育蜂子时,是这一时期的起点。早春气温上升,越冬蜂群的蜜蜂在有机会进行第一次排泄飞行之后(室内越冬的蜂群在陈列到蜂场上以后),蜂巢中心的温度升高到32℃以上,蜂王开始产卵。在蜂王产卵之初,蜜蜂就将蜂巢中心的温度保持在32~35℃,蜂蜜饲料的消耗也随之增加。开始时,蜂王每天只产100~200粒卵,以后随着蜜蜂将蜂巢中心增温面积的扩大,产卵量逐渐提高。
越冬蜂群的群势对第二年春季蜂群的发展有密切关系。越冬蜂群越弱小,它们为了维持巢内越冬蜂团必需的温度所消耗的能量和饲料就越多,身体损耗程度也就越大;到了春季,这种蜜蜂衰亡较早。所以越冬蜂群的群势越强,或秋季哺育的越冬蜂越多,到翌年春季,群势发展就越快。此外,越冬蜂的寿命也取决于越冬条件。蜂群在具有丰富的优质饲料、保温适宜、环境安静等良好的条件下越冬,到春季蜜蜂寿命就较长。
越过冬的蜜蜂逐渐被春季培育的新蜂更替,这个过程约需30~40天。蜂群的蜜蜂全部更新以后,其质量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哺育蜂子的能力有很大提高。越过冬的老蜂平均每只蜂能哺育1个幼虫,而春季的新蜂平均每只可以哺育将近4个幼虫,这就为蜂群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蜂群迅速发展阶段 随着蜂群哺育蜂子能力的日益提高,每天羽化的幼蜂很快就超过了老蜂的死亡数,蜂群迅速发展壮大。从图2可以看出,按每千克蜜蜂计算,4框群每万只蜂能哺育1.2万个封盖蜂子,6框群每万只蜂哺育1.13万个,8框群就只哺育1万个,而10框群就只哺育8800个。主要的原因是,这一时期羽化出房的幼蜂大大超过老蜂死亡的数量,蜂群中的蜜蜂增加得比较快。同时,蜂王产卵的速度逐渐迟缓,因为在8框以上的蜂群,占用10张以上巢脾时,蜂王为了找到适合产卵的巢房,往往需要爬行较长的距离,所花时间较多。另一方面,蜂王的产卵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由蜂王产卵孵化成的幼虫数量,就远远落后于蜂群里增长的蜜蜂数量。蜂群中的蜜蜂数量和蜂子数量关系的转化,是蜂群已进入积累工作蜂阶段的标志。苏联Γ.Ф.塔兰诺夫1961年统计了养蜂实验站蜂场40群蜂的蜂数和蜂子数,发现蜂群重量由1.25千克增加到3.20千克时,它们所培育的蜂子总数从8100个增加到14030个。然而,培育蜂子强度,即每千克蜂所培育的蜂子数,却从6480减少到4400个。

图2 蜂群群势与培育蜂子数量的关系


蜂群通过这个阶段的迟早,取决于它们原来的群势和管理措施。原来的蜂群越弱,发展速度就越慢,达到8框蜂以上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春季有8框蜂以上的强群,在更换越冬蜂以后,几乎不通过这一阶段,就能进入下一个积累工作蜂的阶段。
积累工作蜂的阶段 即采蜜和分蜂的准备阶段,是在蜂群群势发展到8框蜂以上开始的,其持续时间以蜂群发展到16~24框蜂时结束;同时受蜜源条件、自然分蜂以及饲养技术的影响。这一阶段的蜂群具有以下特点: ❶蜂群里的蜂子总数继续增长。然而,随着蜂群重量的增长,每千克蜜蜂培育蜂子的强度降低,为蜂群积累起后备力量;
❷蜂王的产卵量继续提高。优良蜂王每昼夜的产卵量可以达到或超过1500粒。如果蜂群不发生自然分蜂,通常蜂群发展到16框蜂以上时,蜂王的产卵量就不再增加; 质量差的蜂王,这种现象发生较早;
❸蜜蜂的平均寿命延长,蜂群里积累起大量青幼年蜂,它们具有巨大的工作潜力;
❹蜂群的增长速度逐渐减慢,在蜂群重量超过5~6千克以后,蜂群群势停止增长。
自然分蜂时期 蜂群分蜂大多发生于春末夏初。当蜂群中积累起大量蜜蜂的时候,就具备了分蜂的可能性。(见自然分蜂)
主要采蜜期 在整个蜜蜂活动季节,外界如有蜜源植物开花,蜜蜂就去采集花蜜和花粉。在大部分时期,蜂群采集的花蜜数量并不多,只能满足本身的消耗。到主要蜜源植物大量开花流蜜之时,一群蜂每天就能采回数千克到数十千克花蜜,这个时期称为主要采蜜期。
蜂群进入主要采蜜期,就从哺育幼虫转移到采集花蜜和酿制蜂蜜。但是,只有强群才能依赖它们积累起来的后备工蜂,投入采集和贮备饲料的工作。因此,为了制定合理的饲养技术措施和获得高额的蜂产品产量,有必要了解蜂群群势、蜂王产卵量、培育蜂子数量和采蜜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美国C.L.法勒在主要采蜜期以前测定了蜂群的蜜蜂数,以后又测定了蜂群的采蜜量。他将蜂群群势与采蜜量之间的关系列表如下:

不同群势蜂群的采蜜量

蜂群中蜜蜂的重量(kg)1.523456
每千克蜂的采蜜量(kg)2.973.514.014.284.464.55
每千克蜂的采蜜量(%)100118135144150153

从上表看出,按单位蜜蜂计算,采蜜量是随蜂群群势的壮大而增加的。以后苏联和中国的研究都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蜂群群势、蜂王产卵量、哺育蜂子数和采蜜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图3和图4表示。从图3可以看出,蜂群群势从1千克增长到4千克,蜂王平均日产卵量从700粒增加到1630粒,而4千克以上的蜂群,蜂王的产卵量却有所下降。蜂群中的封盖子数,在6千克重的蜂群中占蜜蜂数的27%,随着群势的下降,封盖子数的比重增加,在3千克重的蜂群里它们占蜜蜂数的61%,而在1千克重的蜂群里占84%。这也表明前述群势越强,每单位重量的蜜蜂哺育蜂子的负荷越轻。蜂群的采蜜量从图4可以看出,不论是按群计,还是按单位重量蜜蜂计,群势越强产蜜量越高。若以6千克蜂重的蜂群采蜜量为100%,则3千克的蜂群采蜜量为43%,1千克重蜂群只有9%。图3、图4表明,蜂群能获得高的采蜜量,是由于群势增强,而哺育蜂子的负荷相对减轻,从而采集蜂大为增加的结果。因此,在主要采蜜期以前,宜采取措施,培养强壮蜂群,防止自然分蜂,以便进入采蜜期工蜂能够集中力量采蜜。

图3 蜂群群势与蜂王日产卵量、封盖蜂子数的关系——封盖蜂子所占比率;……蜂王日产卵量


流蜜期较短,例如只有10天左右,如让蜂群大量哺育蜂子,就会减少采蜜量,为此应限制蜂王产卵。强群每天能够采集大量花蜜,占用很多巢房,这样也会限制蜂王的产卵量。流蜜期在25~30天以上,或者两个流蜜期相衔接,就不能限制产卵,以便有充足的后备力量,采集后期的蜜源。
在主要采蜜期,蜜蜂由于紧张地采集和酿制蜂蜜,容易衰老,蜜蜂死亡率增高。在主要采蜜期后期,蜂群群势削弱较快。但由于蜂群里尚有大量子脾,采蜜期过去以后,蜂群群势能够很快恢复。
蜂群秋季更新期 秋季,最后一个主要采蜜期结束以后,老蜂一般不能越冬,它们渐渐由秋季哺育出的蜜蜂更替,这是蜂群的秋季更新过程。这些秋季蜂,由于没有或很少参加哺育蜂子的工作,其腺体保持着发育状态,越冬以后,仍然具有哺育能力。

蜂群群势
图4 蜂群群势与采蜜量的关系——按群计的采蜜量;……按每千克蜂计的采蜜量


最后羽化的一批蜜蜂,利用晚秋中午气温不低于12℃的晴暖天气,进行排泄飞行。新羽化的蜜蜂,后肠里有积粪,只有飞行时才排泄。秋季蜂如果不进行排泄,不仅不能安全越冬,还会影响其他蜜蜂越冬。在北方采取室内越冬的蜂群,要为最后一批幼蜂安排排泄的机会。
蜂群越冬期 冬季,蜜蜂生活在蜂巢里,在贮存着蜂蜜的巢脾上形成越冬蜂团(冬团),蜂王在冬团的中央。蜜蜂以蜂蜜为饲料,依靠群体产生的热量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温度。初冬,蜂巢内的蜂子全部羽化以后,经过数小时,巢内中心就不再继续保持32—35℃稳定的温度。巢温下降,并随着气温而变动。冬团起初比较松散,白天气温较高时蜂团散开,夜间气温降低时结成团,最后形成稳定的冬团。弱群结团一般要比强群早些。(见蜂巢温度)
在蜂箱里,冬团形成的部位是由巢门的位置、外部的热源、蜜脾的分布等条件决定的。巢门是新鲜空气的入口,冬团一般在对着巢门的巢脾的前半部形成。如果冬季有外部的热源,例如室外越冬蜂群受阳光照射的一面,蜜蜂就在接近这面箱壁的巢脾上结团,双群同箱的蜂群彼此互为热源,它们就在互相靠近的闸板两侧形成蜂团。室内越冬的蜂群,蜂王处于蜂巢中心,蜜蜂在其周围结成蜂团。
冬团外围的蜜蜂彼此紧密地挤在一起,这个保护层使蜂团的热量不致很快地散失。冬团内部比较松散,蜜蜂能够在巢脾上活动产生热量。外围的厚度随着外界气温的高低而增减,温度下降时,缩小冬团的直径,还有许多蜜蜂钻到巢房里,使外围加厚,以减少热量的损失,从而保持温暖。冬团外围表面的温度经常保持在6~10℃,内部温度为14~30℃。当内部温度下降到14℃时,蜜蜂就开始产生热量,使温度上升到24~30℃,然后随着热量的散失,温度逐渐下降。冬团外围的厚度在不同部位是不同的,上部较薄,两侧较厚,对着巢门的一面最厚,而接近巢门的下部也较薄,形成能使新鲜空气流入的通道。新鲜的冷空气进入冬团以后,气流受热并缓慢上升,蜜蜂利用气流中的氧呼吸,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从蜂团上部排出。
随着饲料的消耗,冬团首先向巢脾的上方,然后向后方移动。如果冬团所在的各巢脾上的存蜜都被吃完,它们就向邻近的有蜜巢脾上移动。在移动时,必须把冬团外围的温度升高到14℃以上,致使耗蜜量增加。有时因为邻近巢脾的存蜜不多,或者移动时形成左右两个冬团,都有可能造成整群死亡的危险。因而必须给越冬蜂群留足优质饲料。早春,尽可能早地利用晴暖天气,快速检查蜂群,用蜂团外侧的蜜脾换出内部空脾。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