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蛛形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蛛形纲Arachnoidea有螯肢和脚须,无触角,以书肺或气管呼吸的节肢动物。常见的种类如蜘蛛、蝎、蜱、螨等。 图 1 钳 蝎 1. 螯; 2. 脚须; 3. 侧眼; 4. 中眼; 5. 尾节;6. 后腹;7. 前腹; 8. 气孔; 9. 栉状器; 10. 生殖厣 蛛形目(Aranelida) 头胸部和腹部均不分节,两部之间有明显的横缢,头前方通常有单眼8个,螯肢呈钳状,脚须与步足相似,雄性的末节膨大成交接器,步足4对,适于步行或跳跃。每步足末端有2钩爪。腹部腹面后端肛门之前有纺绩突起(图2)。种类较多如圆蛛、球腹蛛、蝇虎、壁钱等。大腹圆蛛(Aranea ventricosa)是蛛形目最常见的种类。体分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有4对单眼、6对附肢。第1对为螯肢,第2对为脚须,4对步足。腹部无附肢。有生殖板盖住生殖孔。两边有气孔1对; 后有纺绩突3对: 纺绩突前有筛器使分泌物成丝状,后有肛门。栖息屋檐下、农田中捕食昆虫。分布中国南北各地(图2)。
蜱螨目(Acarina) 体小,头胸腹完全愈合成一体,不分节,螯肢和脚须突出于身体前端,形成假头,单眼1~2对,或无单眼。发育中有幼虫和若虫阶段,幼虫只有步足3对,若虫和成虫有4对。种类很多,形状差异较大,习性不一,有植食性和肉食性,也有不少寄生种类。如疥螨、恙螨、棉叶螨、狗蜱、牛蜱等。棉叶螨一般称棉红蜘蛛。雌虫卵圆形,体色红褐色、绿红色,体背两侧各有黑长斑1块。雄虫较小,前端圆形,末端稍尖; 越冬后3月上旬开始活动。繁殖随气候而异。黄河流域棉区一年发生12~15代; 长江流域达18代; 华南20代以上。危害棉花、豆类、苜蓿、桑树等。微小牛蜱(Boophilus microplus),雄虫体小,中部最宽,假头短,后缘平直。须肢粗短。体黄褐色或浅赤褐色。体表有细颗粒和细长毛。足末端较粗。雌虫卵圆形,须肢粗短。足长中等。寄生于牛、羊、马、猪等家畜体表,可传播焦虫病、血孢子病及脑脊髓炎等许多疾病。繁殖季节4~10月。生活周期约50天。每年发生4~5代。分布中国各地,危害家畜健康。 经济意义 蜘蛛类能捕杀昆虫,帮助人类消灭各种害虫。蛛丝能作光学仪器上的刻度或划线。蝎毒供药用,可治麻疯病和大骨节病。蜱类吸人畜的血液可传播回归热、森林大脑炎等。疥螨侵入人畜皮肤产生奇痒,特别是马牛疥螨可传播到全群,甚至引起死亡。恙螨可传播东方立克次氏体。棉红蜘蛛可寄生于100多种植物体上,危害棉花、豆类、高粱、瓜果等,严重影响经济作物产量。 蛛形纲Arachnoidea节肢动物门。体通常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但有的种类头胸腹愈合为一整体(如蜱)。无触角,头胸部有附肢6对,第一对为螯肢,第二对为脚须,其余4对为步足。腹部无运动的附肢。呼吸器官为书肺或气管,有的两者兼有。多数陆栖生活(如蝎、园蛛、盲蛛等);少数水栖(如水蛛)或寄生(如蜱、螨等)。 蛛形纲 蛛形纲zhuxinggangArachnoidea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的1个纲。身体由头胸部和腹部组成,也有的种类两部合成一个整体(如蜱)。无触角。除蝎等少数种外,身体无明显分节。在头胸部上有附肢6对,第1对为螯肢(蜘蛛目的螯肢末端有毒腺的开口);第2对为脚须,后4对为步足。呼吸器官为书肺和气管大多数种类为陆栖生活,除蝎目为卵胎生外,其他均为卵生。珠形纲的典型代表动物有蝎、蜱、螨和蜘蛛等。 ☚ 寄居蟹 蝎 ☛ 蛛形纲节肢动物门的一纲。体躯分头胸部和腹部两个体段,头部不明显,无触角,有四对行动足。大多陆栖。如蜘蛛、蝎子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