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蚕豆根腐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蚕豆根腐病broad bean root rot

由茄病镰孢和燕麦镰孢引起为害蚕豆根系及茎基部,导致全株干腐青枯的一种土传真菌病害。
分布和为害 该病早在1890年德国即有记载,它的发生遍及世界蚕豆种植区,其中以苏丹、埃及和前苏联发生较重,在中国的云南、甘肃以及长江流域中、下游等省受害较重,云南省于1981年和1983年、甘肃省于1979年和1981年均曾大面积流行,减产达20%。
蚕豆受害后,根系和茎基部出现褐黑色病斑,并使根茎部变黑、干腐、潮湿时表面产生灰白至粉红色霉层,即病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症状的出现以开花期前后为多,病株叶片呈黄绿色,叶缘、叶尖产生黑色病斑,并逐渐使全部叶片变黑和干枯。发病早的植株,生长缓慢、根瘤少、提前落花,不结荚或结荚不充实。遇干燥天气或雨后天晴,很快出现全株青枯萎蔫;发病迟而轻的植株,生长势弱,结荚少。此外,少数苗期发病,叶色褪绿呈淡黄色,叶尖、叶缘产生不规则灰黑色病斑,根部黑褐腐坏,导致全株萎凋死亡。
病因 病原菌主要有2个种:❶血红丛赤壳[Nectria sanguinea (Bolt.) Fr.]。属子囊菌,球壳目;无性态为茄类镰孢〔Fusarium solani (Mart.) Sacc〕,属半知菌、瘤座孢目。子囊壳不规则球形,具瘤状突起,棕色至浅褐色,直径110~250微米,子囊筒形,大小为60~80×8~12(微米),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至倒卵形,中央有一分隔,初期透明,后变浅褐色。在自然条件下不易见到有性态。俞大绂和方中达于1948年报道茄类镰孢蚕豆专化型为引致蚕豆根腐病的致病菌,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绒状,灰白至浅上黄色,表面带颗粒状。培养的菌丝层中产生暗蓝色小菌核和淡黄色分生孢子座以及粘分生孢子团,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至肾形,0~1隔、大小为4~15×3~5(微米)。大型分生孢子呈马蹄型,多为2~5隔。培养中易产生厚垣孢子,单胞或双胞,单胞直径为7~14微米,球形或长圆形,壁光滑或具小瘤状突起,可在菌丝上顶生、间生或短串生。该菌对蚕豆致病力强,诱发典型的根腐,人工接种菜豆、豌豆、燕麦、小麦和玉米,根系虽表现黑褐色病斑,但不出现典型的根腐症状。
❷燕麦镰孢,属半知菌,瘤座孢目。能侵染蚕豆引起萎蔫和根腐、茎基腐,存在不同的致病型。中国报道Fusarium avenaceum (Corda ex Fr.) Sacc. f.fabarum Ruan et al. 与Fusarium avenaceum f.fabalis Ruan et al. 分别为气生菌丝型和粘孢团型,能侵染蚕豆引起基腐和根腐。
蚕豆根腐病通常分干腐和软腐,它们可由一种或多种病原侵染所致。根干腐病以Fusarium solani(Mart.) Sacc.、F.avenaceum (Corda ex Fr.)Sacc.、F.oxysporum Schlecht.和Rhizoctonia sola-ni Kurn等引起为主; 根软腐病除细菌病原外,真菌中以Pythium debaryanum Hesse和Aphanomyceseuteiches Drechsl. 为主,也有由Sclerotinia trifo-liorum引起。该病在严重发生地区和年份,往往与蚕豆萎蔫病并发造成毁灭性为害,故在田间常由单一或多种病原菌混合侵染,如埃及、苏丹等以Fusariumsolani、Rhizoctonia solani和Fusarium oxysporum为主,中国云南以Fusarium solani、F.avenaceum和F.oxvsporum为主,甘肃以Fusarium avenaceum、F.moniliforme Sheldon和F.solani为主,浙江省以Fusarium acuminatum Ellis et Everhart、F.monili-forme、F.oxysporum和F. solani为主。
病菌侵染的适温为16~18℃,气温偏高、干旱缺水发病重,但高温和水份过多也会加重发病。土壤线虫和昆虫的为害,常增加病菌的侵染机会,使病情加重。受菜豆卷叶病毒(Bean leaf roll virus,BLRV)或豌豆耳突病毒(Pea enation mosaic virus,PEMV)侵染的蚕豆,往往发病重。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病菌一般自侧根侵入,先在根系一侧发展,逐渐扩展到全根系和茎基部,随着植株生长发育进入开花期后,气温上升,病情加重,有时菌丝可侵入病部的维管束但不扩展到茎秆上部。病菌有很强的腐生能力,可较长时间在土壤中存活,尤其是旱地存活期更长,因此,初侵染菌源主要来自土壤。土壤中病菌可通过田间耕作和灌溉水扩散。早期病株产生的分生孢子,可随雨水、气流和农事操作传播,引起再次侵染。病田收获的种子,其表面和种皮带菌率虽低,但仍是苗期初侵染源之一。
病害控制 采取以栽培管理等农业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❶轮作。与水生作物轮作2年以上,与旱地非豆科作物轮作4年以上可收到明显的防治效果。
❷田间管理。适当推迟播种期,干旱时灌水,在苏丹和英国采用这些措施,取得明显减轻发病和较高产量的效果。
❸种子处理。可分别采用五氯硝基苯和苯莱特、福美双的混合剂拌种或萎锈灵和克菌丹混合剂拌种能比较有效地控制苗期根腐病的发生。
❹防治线虫和害虫。通过对土壤中线虫和地下害虫的防治,能减轻根腐病的发生为害。

蚕豆根腐病faba bean root rot

又称烂根病、茎基腐病。蚕豆根部的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主要是半知菌亚门的蚕豆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fabae Yu et Fang)和蚕豆镰孢(F.avenaceum f.sp.fabae Yu),少数是蚕豆腐皮镰孢(F.solani f.sp.fabae Yu et Fang)。种子带菌易引起烂种、烂芽、烂苗。病株地上部萎蔫,叶色淡黄,茎基部发黑,软腐状。根部受害,先是侧根和细根发黑腐烂,主根受害稍迟,维管束变黑并坏死。根皮腐烂,有时有粉红色霉层。病株极易拔起。低洼积水田和连作田块发病重。品种间病情有明显差异。忌连作,选用耐病品种、加强排水等田间管理为主要防治措施。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