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蚕茧工艺性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蚕茧工艺性状technological characters of cocoon蚕茧在缫丝工艺以及在缫成的生丝品质上所具有和呈现的性状,主要有下列各项。 茧丝纤度 茧丝的粗细程度,常用单位为但尼尔(denier),简称“旦”,俗称作“分”或“条份”。是采用定长重量法规定丝长450m,每重0.05g为1旦。但尼尔数值越大,表示茧丝越粗,越小表示越细。因品种、饲养条件和蔟中吐丝结茧时的温度等而异。同季节同品种的茧丝纤度,雌茧粗,雄茧细: 大茧粗,小茧细;吐丝时低温粗,高温细; 茧的外层部粗,内层部细。茧丝平均纤度一般春茧以2.5~3旦,秋茧以2.0~2.7旦为多。 茧丝颣节 茧丝纤维上的病疵疙瘩。通常按形态分为微尘颣(小糠颣)、微粒颣(雪糙)、微毛颣 (毛发颣)、裂颣(分裂颣)、环颣(小圈)等。前4种颣节是由异常茧丝形成,为数不多。但环颣是数量最多又最易发生的颣节。生丝上出现的小颣个数中,环颣常占95%以上。环颣是由于缫丝时茧丝的8字形胶着部分未能离解脱开而产生的。 茧层分离细纤维 又称茧层微茸纤维 (即茸毛颣),是茧层纤维丝胶中潜在的极为微细的纤维。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未脱去丝胶的茧层看不到分离细纤维,用稀碱溶液例如3%氢氧化钾水溶液脱胶后,它才能暴露出来。显微镜测见分离细纤维的形态,纤维长短不一,短的只有几毫米,直径大多为1.5微米左右,每根分离细纤维本身粗细变化不大。分离细纤维在茧的中层部最多,外层部少,内层部最少。分离细纤维吸收染料较差,象软缎、塔夫绸、领带等凡属先练后织造的全练丝织物表面出现的白色小绒毛病疵,就是由茧层的分离细纤维所造成的。它的产生与饲养环境、蚕的成熟程度有关。但蚕的品种是主要因素。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研究发现(1956年),中国有不少桑蚕地方品种,是茧层分离细纤维极少的品种资源。各种茧丝颣节及茧层分离细纤维状态见图1、图2。
图2 微茸(茧层分离细纤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