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蚕丝化学性质chemical properties ofsilk蚕丝受水、酸、碱、盐等物质的作用所引起的化学变化。 水的作用 把生丝浸入冷水中,最先膨润,渐有少量盐类和丝胶的很少一部份溶入水中。丝胶、色素、盐类等,随水温上升而逐渐溶解分散,15~20小时沸煮,可除去丝胶极大部份,丝素有轻微影响。在加2个大气压条件下加热至121℃时经30~40分钟丝胶能充分溶解。130℃经20小时,丝素有半数溶解。加5个大气压,水温达180℃,丝纤维全部溶解。 酸的作用 蚕丝在强酸浓液高温时能水解,强酸浓液低温短时接触,即生皱缩。其它如铬酸、氢氟酸、氟硅酸对蚕丝作用较弱,有机酸如硝酸、蚁酸、草酸、酒石酸、柠檬酸等作用更弱,一般常温时无显著变化。苦味酸可使蚕丝染成黄色,单宁酸能被蚕丝吸收,可作增量剂。 碱的作用 碱对蚕丝的作用远大于酸和盐。强碱有显著水解作用,n(OH-)=0.01~0.06毫升/分米3的极稀液,可溶解无定形部份,精练生丝时用n(OH-)=0.1毫升/分米3的碱液。弱碱如氢氧化钡,浓液加压加热,也能起水解作用。又弱碱稀液短时,一般可不影响丝素。中性碱仅溶丝胶而不损丝素,故可用于精练。 盐的作用 中性盐易被蚕丝吸收,而使蚕丝脆化。浓液高温长时作用,也会溶解蚕丝。可用过氧化物或二氧化硫漂白。 日光空气的作用 日光主要是紫外线起作用。蚕丝受紫外线照射,易脆化变质,波长200~300毫微米的远紫外线,以50千卡/摩尔的能量,能打开分子中的部份C-N键,同时也分裂开部份氢键。780~1,000毫微米的红外线,以3~7千卡/摩尔的能量能打开氢键。蚕丝在太阳光下晒200小时,强力损失50%,同时丝色泛黄。 微生物及酶的作用 微生物主要是霉菌危害蚕丝。如青霉菌、曲霉菌、白霉菌。能使丝色泛黄成“油烧”丝,或生白色斑点成白斑丝。细菌中的绿脓杆菌更能使丝色变绿,枯草杆菌和马铃薯菌等能分泌酪氨酸酶,氧化酪氨酸成黑色素,使蚕丝变色,影响生丝品质。 蛋白酶可用于酶法脱胶,为绢纺提供自然发酵的生产手段。胰蛋白酶练绸坯,可使绸的质地柔软、光洁。 染色性 可用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各种媒染料染色。加碱时要用保护剂。 耐溶剂性 对一般溶剂乙醇、乙醚、苯、丙酮、汽油、四氯乙烯等均不溶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