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损心悸
虚损心悸是指虚损患者阴阳气血亏弱所致的心悸。《不居集》卷二十二说:“惟虚损之人,阴亏于下,元海无根,气浮于上,撼振胸臆,是心不能下交于肾,肾不能上交于心,则筑筑心动,惕惕恐畏,为怔忡惊悸者有之。”因虚证有气虚、阳虚、阴虚、血虚等不同,故其临床表现除心悸外,尚可伴气虚、或阳虚、或阴虚、或血虚的见证。
(1)气虚心悸:症见自觉心下空虚,悸动不安,或虚羸少气,苔白,脉细弱或大而无力。由于心气不足,心脉失养所致。治宜益气养心。方用千金茯神汤或千金大、小定心汤加减。《医法圆通·心病不安》认为心气心阳不足之悸,其见证每有饮食的偏嗜,如云:“心气不足为病者,其人少神,喜卧懒言,小便清长,或多言,或多劳力,多用心一刻,心中便潮热而自汗出,甚至发呕欲吐,脉必细微,抑或浮空,喜食辛辣煎炒极热之品是也。”
(2) 阳虚心悸: 症见心悸不宁,神疲气短,畏寒肢冷,面白少华,脉沉细或结代,苔薄舌淡。由于内虚,心阳不足,不能温养心脉所致。治宜温阳定悸。方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以桂枝温通心阳;炙甘草益心气;龙骨、牡蛎宁心定悸。如心阳欲脱,而见汗出肢冷,脉虚大或浮大无根者,可加人参、附子以扶阳固脱。
又有肾阳虚衰而心悸者,可参见“阴火心悸”条。
(3)阴虚心悸: 症见心悸不宁,遗精频繁,腰膝痠软,舌红,脉细。由于肾水不足,真阴亏虚,气不归元所致。《不居集》卷二十二说:“此症惟阴虚劳损之症恒有之。” 治宜补肾益精。方用贞元饮、左归饮、三仁五子丸等加减。若心阴虚者,症见心悸,心烦,健忘,少寐,舌红少苔或舌尖红,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安神定悸。方用天王补心丹、宁志膏加减。若气阴两虚者,症见心动悸,虚羸少气,舌红少苔,或质干而萎,脉结代。治宜益气养阴,通阳复脉。方用炙甘草汤。若阴阳两虚者,症见心悸,形寒肢冷,腰膝痠软,遗精尿频,舌红,脉细。治宜阴阳两补。方用大营煎、理阴煎或韭子丸加减。
(4)血虚心悸: 症见心悸头晕,面色少华,四肢无力,舌淡,脉细。《医法圆通·心病不安》对心血不足致悸的见证,也指出有饮食的偏嗜,如“心血不足为病者,其人多烦,小便短赤而咽中干,肌肤枯槁,憔悴而神不太旺,甚则狂妄喜笑,脉必细数,或洪大,喜食甘凉清淡油润之品者是也。”由于心血不足,血不养心所致。治宜养血安神。方用归脾汤、十四友丸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