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昪 李昪888—943五代南唐皇帝,本姓李名昪,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人,世本微贱,父名荣。父母早卒,托迹于濠州开元寺。公元895年,杨行密攻濠州,收以为子。杨氏诸子不承认他为兄弟,乃给大将徐温为子,取名徐知诰。知诰对徐温极尽孝道,才能亦胜徐氏诸子。927年,徐温死,知诰代主吴政。937年,徐知诰受吴 “禅让”,建国号唐,史称南唐,改元升元,以金陵为都。不久,复姓李,改名昪,自称为唐室后裔。南唐建国后,追尊徐温为义祖。李昇统治时,南唐达到全盛,其版图 “东暨衢、婺,南及五岭,西至湖湘,北拒长淮,凡三十余州,广袤数千里”,南方诸国无与比者。李昪在位期间,不以外戚辅政,不许宦官干政,“宽刑平政,得以施于境内”; 与周边政权通好,“疆场之虞,不警于外廷”。他生活节俭,常穿蒲履,寝殿挂青葛帷,左右宫婢只有老丑数人,服饰朴陋。在五代君主中,只有周世宗可与之相比。惜其想望长生,饵食金丹,以至疽发于背。943年二月病逝,年五十六,谥曰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葬永陵。烈祖顺妃王氏早卒,元敬皇后宋氏为继室,生元宗。子四人。 ☚ 杨溥 李璟 ☛ 李昪888~943五代南唐烈祖。徐州(今属江苏)人。字正伦,小字彭奴。幼孤遇乱,为徐温养子,取名徐知诰。天资颖悟。吴天祐六年(909年), 自元从指挥使迁升州防遏使,兼楼船军使,于升州(今江苏南京)督领水军。从柴再用击平李遇之乱,以功迁升州刺史。太和三年(913年),以太尉、中书令镇海、宁国诸军节度使,出镇金陵。留其子李璟居扬州辅政。旋加尚父、太师、大丞相、天下兵马大元帅,进封齐王,建齐国,改名诰。升元元年(937年),篡吴,建号大齐。升元三年(939年),改国号为唐,更姓名为李昪。在位7年,保境安民,号称强盛。病卒。 李昪888—943南唐政权的建立者,世称南唐前主。字正伦,小字彭奴。海州(治今江苏连云港西)人。少孤,战乱中被杨行密收养,后为行密大将徐温养子,因姓徐名知诰。唐末杨行密据淮南,徐知诰从徐温攻伐,以功拜刺史。天祐十二年(915),徐温封齐国公。徐温乃迁知诰为润州刺史,以亲子徐知训留扬州执掌朝政。贞明四年(918),知训为朱瑾所杀,徐温以知诰代知训为淮南节度行军副使、内外马步都军副使,居广陵(治今江苏扬州),知诰渐掌大权,时称知诰为政事仆射。武义二年(920),杨溥立,徐知诰累迁侍中、中书令、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封齐王。吴天祚三年(937)十月,知诰废杨溥,自称帝,都金陵,国号大齐,年号升元。次年,他又自称是唐玄宗子永王璘之裔,复姓李,改名昪,国号大唐,史称南唐。李昪自居广陵以来,注意改革弊政,招徕人才,兴利除害。自管理吴国政事以来,又与吴越约和,休兵息戈,在比较安定的条件下,生产迅速发展。于升元七年(943)卒,年五十六。 李昪888—943五代时南唐建立者。公元937—943年在位。字正伦。徐州(今属江苏)人。少孤,战乱中流寓濠泗间,为杨行密所收养,后为吴国丞相徐温养子,改名徐知诰。累官参知政事,出镇金陵。徐温死,专吴政,封齐王。吴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即帝位于金陵,改年号为升元,国号大齐。升元三年复姓李,改名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在位时,奖励生产,开垦荒地,废除“丁口钱”和“计亩输钱”的弊政,实行按产量多寡收税。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李昪888—943五代时南唐国的建立者。937—943年在位。字正伦,徐州(今属江苏)人,一作海州(江苏连云港市)人。少孤,为杨行密收养,后为行密大将徐温养子,改姓徐名知诰。温死,知诰专吴国政,封为齐王。吴天祚三年(937)即帝位,建都金陵, 国号大齐,年号昇元。昇元三年,复姓李,改名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执掌政务期间,革除弊政,劝课农桑,减轻赋役,使江淮间生产迅速发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