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虎夫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虎夫耶

虎夫耶

阿拉伯文的音译,意为“隐藏的”、“低念的”。中国伊斯兰教四大苏非学派之一。因主张低声念“齐克尔”,故又称“低念派”。该学派最早出现于清初, 传入甘宁青后, 经过200余年的传播和发展,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遂形成了许多支系门宦。虎夫耶学派主张 “教乘”、“道乘”并重,重视隐修和默念“齐克尔”,但所属各支系门宦因其传授者不同,念诵方式亦各有异。各支系门宦实行教主集权制,在继承方式上,教主在世时,精心培养几个“海里凡”,为继承教权的候选人,临终时选择其中一人,交给经典、著述或掌教印章或几件衣物,作为继承教权的凭证而成为下一辈教主,后来大多演变为“父传子袭”的世袭制;随着教坊的增多,将若干教坊联结为一个教区, 由教主指派 “海里凡”主持教区教务,同时,以教主委派各坊教长制,代替了单一教坊教长的推选聘请制;教主、老人家被认为生前能显示各种“奇迹”,是引领教徒走上正道的人,逝世后尊信者为其修建拱北,予以祷念,有的门宦将朝拜拱北和朝拜克尔白等同视之;教众要给教主、老人家奉献财物,名曰送“海的也”。虎夫耶学派所属教众主要分布于西北各地,尤以甘肃为最多。该学派在甘肃的支系门宦主要有:毕家场门宦、穆夫提门宦、临洮门宦、花寺门宦、北庄门宦、胡门门宦、丁门门宦及明德堂、庆云堂等。其中花寺门宦在历史上影响较大。

☚ 赛莱费耶   哲赫忍耶 ☛

虎夫耶

中国伊斯兰教四大门宦教派之一。又译“虎夫耶”、“胡夫耶”。系阿拉伯语,意为“隐藏”、“低念”,或称“低念派”。据说该派源于中亚的苏非派乃格什板顶耶,于康熙初年由一个被称为“阿印科”(维吾尔语“月儿泉”之意)的修士传入新疆,再传入甘肃、宁夏、青海地区。约有21个支系,即“花寺”、“穆夫捉”、“毕家场”、“鲜门”、“临洮”、两个“刘门”、“胡门”、“北庄”、“洪门”、“疯门”、“崖头”、“高赵家”、“丁门”、“通贵”、“明月堂”、“文泉堂”、“凉州庄”、“碱沟井”、“法门”、“撒拉教”。人数约100万余,主要分布在甘肃的河州、兰州、秦州,青海的循化、化隆、西宁和宁夏的银川、同心、西海固地区以及新疆、云南等地。清末依赫瓦尼创教后,不少人改信,加之历次参加反清起义,惨遭镇压,日趋衰落。该派特点是:教乘、道乘二者蒹重,既重视伊斯兰教之教乘功课,也重视道乘方面之修持。认为教是道的基础,道是教的最高阶段,二者皆是接续“真主”的不可互缺的阶梯。在信仰和教乘修持上,与格迪木(老教)相同,故与格迪木统称“老教”。其道乘修持主张遵循“闹中静”之办法,既要修道,又不逃避现实生活。修道功课是默念或低念“迪克尔”(赞词或“记主词”)。教职人员分三级:最高级为“穆勒斯德”(得道者,即导师)或称阿訇,俗称“老人家”;次一级为“海里凡”(布道者,即替位人,为导师之高足弟子);再次为“穆勒得”(寻道者,追随者),即徒弟,是前二级之忠实信徒。其各分支又有细微之特点。前二级去世后,信徒们给修拱北(阿拉伯语,陵墓之意),视为圣墓,为信徒崇拜和拜谒,并视每年忌日之纪念活动为“干尔麦里”(即功课)。阿訇和海里凡,只在清真寺里进行教乘修持。实行教主集权制,委任海里凡主持教区教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