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蘆蘆(芦)Lú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龙口、平邑,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湖南之益阳,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亦收载。郑樵注“卢”云: “……河南后魏《官氏志》 有莫卢氏 (按: 《姓氏考略》 引作 ‘莫蘆 (芦)’,当是),虏姓也。后改为‘蘆 (芦)’,后去艹,而为盧 (卢)。” 《续通志》亦注: “(北)魏莫蘆 (芦) 氏改为蘆 (芦) 氏,通作盧(卢)。” 是芦、卢或同源。

蘆lú

蘆葦。蔡邕《短人賦》:“熱地蝗兮蘆即且,繭中踊兮蠶蠕須;視短人兮形若斯。”

“芦”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ㄌㄨˊ2466芦苇。客话。福建明溪〖su5〗。闽语。福建沙县〖su31〗。高粱。闽语。福建政和〖y21〗。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草部 > 多年生 > 蘆
蘆  lú

亦稱“葦”、“葭”、“葭蘆”。禾本科,多年生草本。簇生,具匍匐之根莖。葉綫形,基部寬,漸尖。夏末秋初抽穗,相繼開花,稠密,圓锥狀排列。爲園林緑地獨特景觀。可固堤,護坡,控制雜草。稈作編織、製紙原料。根、莖入藥。我國南北均產。《詩·召南·騶虞》:“彼茁者葭,壹發五豝。”又《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唐·温庭筠《病中書懷》詩:“躍魚翻藻荇,愁鷺睡葭蘆。”《三才圖會·草木》:“〔蘆〕在處有之,生下濕陂澤中,其狀都似竹,而葉抱莖生,無枝,花白作穗若茅花,根亦若竹根而節疏。”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四·蘆》:“〔釋名〕葦、葭,花名蓬蕽,笋名虇。時珍曰: 按毛萇《詩》疏云: 葦之初生曰葭,未秀曰蘆,長成曰葦。葦者,偉大也。蘆者,色盧黑也。葭者,嘉美也。”清·汪灝等《廣群芳譜》:“蘆,一名葦,一名葭。生下濕地,處處有之,葉四向而垂,中心抽稈,長丈許,中虚皮薄,色青,老則白,莖有白膚,身有節,如竹葉隨節生。”

蘆lú

CC4A
“芦”的繁体。

蘆lú

L252
“芦”的繁体。

蘆芦,金文;篆lú

[艹(草,意符)+盧(聲符)→蘆(《説文》:“蘆,蘆菔也。一曰:薺根。從艸,盧聲。”蘆,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於水邊,莖中空,莖可編席,亦可造紙〈蘆葦〉。)]
[南朝宋] 師覺授《孝子傳》:“閔子騫幼時爲後母所苦,冬月以蘆花衣之以代絮。其父後知之,欲出後母。子騫跪曰:‘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父遂止。”後遂以蘆衣表示孝子。

蘆()


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西漢
小人剥蘆(廬)。

元朗墓誌,北魏
天子嘉之,敕下有司,標其門蘆,以彰純孝。

元昭墓誌,北魏
泣血苫蘆,遂縈胷塞之疾。

宋敬業等造寶塔頌,北齊
見蘆葦之空虚,知芭蕉之□實。

邑主造石像記,東魏
淚交軫行,蘆歌德□□□澤圖録。
《説文》:“蘆,蘆菔也。一曰薺根。从艸盧聲。”
漢簡或假“”爲“蘆”。 《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蟲蝕》: “燔屚(蘆), 冶之, 以杜(牡)豬膏口。” “屚”即 《神農本草經》之 “漏蘆”, “主皮膚熱、 惡瘡疽”。 或假“盧”爲“蘆”。 《張家山漢簡·算數書》: “盧(蘆)唐(𥯕)。”或假“廬”爲“蘆”。《武威漢代醫簡·第一類簡》: “牡丹二分,漏廬(蘆)二分。”或假“纑”爲“蘆”。《馬王堆漢墓帛書·養生方》: “八月取毚(菟)纑(蘆)實陰乾,乾析取其米,冶,以韋裹。”

☚ 菁   藍 ☛
0000016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