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钟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钟繇繇(yao);151—230三国魏大臣、书法家。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少举孝廉,充黄门侍郎。因功迁侍中、尚书仆射,曹操当政后,任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并招纳流亡,充实关中,使生产有所恢复,以军粮输给曹操军前,任前军师。魏文帝时任太尉。明帝时,迁任太傅,人以“钟太傅”称之。精于书法,受业于刘德升,博取众家所长,兼善各种书体,并拓辟新境,创立真书(楷书),形成由隶入楷的新风貌,一时独享盛名,后人将他与王羲之合称“钟王”。手书真迹今失传。 钟繇 钟繇151—230三国魏书法家。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汉末举孝廉,为黄门侍郎。入魏,任廷尉,封定陵侯,官至太傅,世称钟太傅。其书法师工篆隶的曹喜、长于行书的刘德升、善八分的蔡邕,吸各家之长为己用。善三体书:一为“铭石”,即正楷;一为“章程”,即八分;一为“行狎”,即行书。尤精于隶、楷。点划之间,多有异趣,结体朴茂,刚柔兼备,形成由隶入楷的新貌。古人赞其书法:“点如山颓,滴如雨骤,纤如丝毫,轻如云雾,去若鸣凤之游云汉,来若游女之入花林,灿灿分明,遥遥远蔼者矣。” (祝嘉《书学史》)今存《宣示表》、《贺捷表》、《力命表》、《荐季直表》、《墓田丙舍帖》等,为晋、唐人之临摹本。 ☚ 梁鹄 邯郸淳 ☛ 钟繇 钟繇见《异林》条。 ☚ 陆氏异林 郭璞 ☛ 钟繇 钟繇南朝宋志人小说。羊欣撰。原载《笔阵图》。《太平广记》卷二○六引载。王汝涛主编《太平广记选》(续)、王金盛《历代微型小说选》皆选入。钟繇:三国魏大臣、书法家。曹操执政时,任侍中、守司隶校尉。其书法与晋王羲之齐名,并称“钟王”。本篇叙写钟繇少年时代的事。魏国的钟繇字元常,少年时曾随从书法家刘胜到抱犊山,学习书法三年。于是同曹操、邯郸淳、韦诞等人一起议论运笔问题,钟繇乘机向韦诞借用蔡邕所著关于写字用笔方法的书,韦诞吝惜不肯借给他,急得他捶胸顿足,吐了大量鲜血。多亏曹操用“五灵丹”把他救活。韦诞死后,钟派人盗掘了韦的坟墓,于是得到了蔡邕的书。从此钟繇运笔更加有神。钟繇学习书法,睡觉时以手画被练习,致使被子被画穿。他到厕所去,整天忘了回来;见到世间万物,都书写出物体的形状相貌来。钟繇善于写楷书、行书、草书,尤其擅长汉隶。作品热情地赞颂了钟繇刻苦学习的精神。作者选取了画被、蹲厕、呕心、掘坟等典型细节,着意勾画他业精于勤、锲而不舍的精神。钟繇在书法上最终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后世赞誉他为“正书之祖”。 ☚ 羊欣 刘义庆 ☛ 钟繇 钟繇中国古代神话。《三国志》卷一三:“钟繇尝数月不朝会,意性异常。或问其故,云:‘常有好妇来,美丽非凡。’问者曰:‘必是鬼物,可杀之。’妇人后往,不即前,止户外。繇问何以,曰:‘公有相杀意。’繇曰:‘无此。’乃勤勤呼之,乃入。繇意恨恨,有不忍之心,然犹砍之,伤髀。妇人即出,以新绵试血,竟路。 ☚ 虹丈夫 重明鸟 ☛ 钟繇 钟繇151—230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字元常。汉末中举孝廉,后迁升为侍中、尚书、仆射,封武亭侯。魏初,为廷尉,进封嵩高乡侯,迁太尉,转平阳乡侯,明帝时官进太傅,封定陵侯,人称“钟太傅”。谥成侯。工书,师承曹喜、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善各体,尤精于隶、楷。梁武帝《古今书人优劣评》云:“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南梁庾肩吾《书品》列其书为上之上品,唐张怀瓘《书断》列其隶、行书为神品、八分,草书为妙品,评云:“真书绝世,刚柔备焉。”作品有《贺捷表》《力命表》等。 ☚ 崔瑗 蔡邕 ☛ 钟繇明日,使人寻迹之。至一大冢,木中有好妇人,形体如生人,著白练衫,丹绣裲裆,伤左髀,以裲裆中锦拭血。叔父清河太守说如此。 《钟繇》所写的内容是人鬼相爱的故事。钟繇贪恋美色而数月不参加朝会,引起了他人的注意。在别人的追问下,钟繇说了实话:“经常有一个女子来我家里,非常美丽。”由好色而起的爱心,其情必薄。所以有人指出他接触的是一个女鬼的时候,他感到震惊,相处了数月,竟然不知女鬼身分,使他起了杀机。女鬼来后,不肯进屋,钟繇先是表白没有相杀之意,后又“勤勤呼之”,骗女鬼进屋,砍伤了女鬼的大腿。 在许多志怪小说中,人鬼爱情终难成百年好合,固然是因为人鬼殊途,人间冥世存在着巨大差异,但人的好色薄情也是重要的原因,所以往往造成爱情悲剧。小说中女鬼对钟繇并无加害之意,她与钟繇相处数月,钟繇只不过是“意性异常”而已。她对钟繇的感情是真心相爱,并无其他。钟繇却不然,一旦知道女鬼的身分,就要将女鬼置于死地。 小说中对钟繇的描写也并不是平面的,钟繇一方面有“相杀之意”,另一方面又眷顾旧情,在拿刀杀女鬼时“有不忍之心”,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钟繇欲罢不能、杀又不忍的矛盾心理。小说的这种写法,增强了钟繇人物形象的立体感,丰富了作品的内涵。钟繇性格中这种矛盾的“二元组合”,导致了女鬼被砍伤而不是被砍死的结局,令人感到真实可信。 小说中的女鬼虽身为鬼域,但其形象并没有其他志怪小说中鬼的形象的狰狞可怖,她“形体如生人”,面貌姣好。女鬼非常美丽,小说没有正面进行描写,而是通过钟繇之口说出,并通过衣饰表现出来:“著白练衫,丹绣裲裆”,这是烘云托月的写法,衣尚如此,况乎穿衣者?女鬼不仅有美的形象,而且有一颗勇于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的美好心灵。女鬼对钟繇的爱情真挚感人。钟繇对女鬼有加害之心,女鬼是何等聪明伶俐,焉能不知?但女鬼依然赴约,而且敢于来到情人的身旁,以致左腿被砍伤,表现了女鬼的一往情深。女鬼的深情与钟繇薄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令人不由发出这样的感慨: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鬼尚能如此忠贞,人为什么这样薄幸? 小说中细节描写也很出色。女鬼伤后流血这一细节描写,使女鬼的形象更为丰满。“以新绵拭血竟路”一句,写了女鬼受伤后,一边走,一边从绣花背心中抽出丝棉为自己擦拭血迹,而鲜血犹滴之不止,路上洒满了斑斑血迹。这一细节非常生动,它写了女鬼遭受的创伤,而这创伤竟然是自己心爱的人加害的,它不仅仅是肉体上的创伤,女鬼在心灵上也遭受到巨大的痛苦。女鬼受伤后象人一样流出鲜血,使人感到钟繇所伤害的竟不是鬼,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一细节,将女鬼所受到的伤害和钟繇的无情无义展示得更加充分,深化了小说的表现力。女鬼亦能流血,赋予女鬼茁茁的生机,它与“形体如生人”一起,构成了女鬼与常人无异的组成部分,令人可喜可爱。小说中的女鬼不是虚幻化的女鬼,而是一个具有人类感情,有血有肉的女鬼。鬼神小说虽是虚拟的,但它是现实社会生活的折射。令人同情的女鬼遭受了伤害,这种现象在人类社会亦不乏其例,可见它反映的正是现实社会中广大妇女遭受遗弃的悲惨命运。 《异林》这部书,只有这样一篇佳作流传下来。干宝的《搜神记》《幽明录》皆采此事,《搜神记》文同此,小有异;《幽明录》则事同文异。 钟繇钟繇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特点
●指陈祸福,误其所谋/权衡利害,高瞻远瞩 在袁、曹争霸的关键时刻,钟繇坐镇关中,节度陇右,使曹操无西顾之忧,袁绍断夹击之想。钟繇为曹氏集团立下重大功绩,而其文韬武略,即是建功立业之本。 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 (今河南长葛县东) 人,祖父钟皓,字季明,温良笃慎,博学诗律,教授门生千余人,曾任郡功曹、司徒掾。钟皓与陈稚叔、荀淑为郡中所望,海内所归,名士李膺对三人推崇备至。钟皓有知人之鉴,处乱世以明哲保身为务。钟繇之父钟迪,因党锢不仕,钟繇少年时曾得到族父钟瑜资助,能专心求学,受到良好的、长期的教育。可以推测,生长在名士之家,接触到广泛的人物,使钟繇对自身韬略修养的培养,有一个较好的条件。 钟繇三国魏书法家。151年生,230年去世。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人,明帝时官至太傅,世称“钟太傅”。钟繇书法师蔡邕、曹喜、刘德升,能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尤擅隶书、楷书,其楷书笔法和结体上带有浓重的隶书气息。北宋《宣和书谱》称其“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唐代张怀 钟繇 364 钟繇151—230字元常。三国魏书法家。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东汉末为黄门侍郎。入魏受禅,封定陵侯,进太傅,人称“钟太傅”。与胡昭并师刘德升,世传“胡肥钟瘦”。精研隶楷,点画之间,多有异趣,结体朴茂,出乎自然,开创了由隶入楷之新貌。人称元常书 “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真迹失传,今存《荐季直表》、《宣示表》、《贺捷表》等帖,为晋、唐人摹本。 ☚ 张芝 曹不兴 ☛ 钟繇 钟繇151—230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汉末举孝廉,魏为廷尉,迁太尉,转平阳乡侯。明帝时进太傅,人称 “钟太傅”。勤学工书,学曹喜、蔡邕,青出于蓝,隶、楷皆精。传世楷书有 《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唐·张怀瓘《书断》评云: “真书古雅,道合神明, 则元常第一。”宋·黄庭坚《山谷题跋》: “钟小字笔法清劲,殆欲不可攀。” 魏·钟繇《宣示表》 ☚ 蔡邕 卫夫人 ☛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官至丞相、太傅。工隶、楷,善书各体。《书断》列其隶、行为神品,八分、草书为妙品。见于著录的书迹有《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丙舍帖》等。现存书迹皆为后人摹刻,真迹早佚。 钟繇151—230三国魏大臣,书法家。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西)人。东汉末为黄门待郎,遭逢李催、郭汜之乱.奉献帝归曹操。后为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为曹操经营关中,使无西顾之忧。曹丕代汉,任为廷尉,曾建议以肉刑代替死刑,未被采纳。迁太尉。明帝即位,进封定陵侯,迁太傅。世称“钟太傅”。工书法,师法曹喜、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尤善隶、楷。与王羲之并称“钟王”。真迹不传,今所传宋以来法贴刻本,皆据晋、唐人临摹本。 钟繇 钟繇151—230魏书法家。字元常。三国魏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卜。一作许昌人。史称:“魏国初建,为大理,迁相国,……明帝即位,进封定陵候……迁太傅。”座溢成候。他能写隶、楷、行、草诸体,尤善干楷书。他的书法,为王羲之所称述,其书师法曹喜、蔡邕等人,博取众长,点画之间多有异趣,而结体朴茂,出于自然,其字形较扁,用笔含有隶书形迹,但却改方为圆。形成了自已的风格,开创了由隶转为今楷的新途经。后人评其书:“真书绝世,刚柔备焉。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其传本书帖有《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力命表》等。 ☚ 蔡邕 王羲之 ☛ 钟繇151~230三国魏书法家。字元常,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举孝廉为郎,历官尚书仆射,封东亭武侯,魏国初建,迁相国。明帝(227年)即位,迁太傅。善书,师曹喜、刘德昇、蔡邕。书法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元常之帖,有数种流传于今,如《贺克捷表》、《宣示表》、《荐季直表》、《丙舍帖》等,均为后世珍重。《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宣示》墨迹,为丞相始兴宝爱,传世者乃右军临本,势巧形密,胜于自运;《丙舍帖》原迹无存,右军暮年临此,笔法弥进,亦仅有临本存世。梁武帝评钟书如“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东汉末举孝廉,为尚书郎、阳陵令、黄门侍郎等。李催胁献帝,繇与韩斌共策谋,使之离开长安,拜御史中丞,升为尚书仆射,封东武亭侯。曹操以之为侍中守司隶校尉。后为前军师。曹丕称帝,为廷尉,崇高乡侯,升为太尉。明帝时为太傅。繇亦著名书法家,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师从曹喜、蔡邕、刘德升,精于隶、楷二书。太和四年卒,谥曰成侯。 钟繇151—230三国时魏大臣、杰出书法家。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西)人。东汉末,为黄门侍郎。曹操当政,任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曹丕称帝,任为廷尉。明帝即位,迁太傅。世称“钟太傅”。工书,师法曹喜、蔡邕、刘德升,博取其长,兼善各体,尤精于隶、楷。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真迹不传,宋以来法帖中所刻《宣示表》、《贺克捷表》、《力命表》、《荐季直表》等,皆为晋、唐人临摹本。 钟繇151—230字元常。三国魏颍川长社(河南长葛东)人。书法家、教育家。教授门徒千有余人。为曹操经营关中,招集流散,使生产逐渐恢复。曾建议减免一些死刑,未被采纳。官至太傅,为文帝、明帝所重,与华歆、王朗共为魏初名臣。其书法融曹喜、蔡邕、刘德升等众家之长,尤善隶、楷,与东晋王羲之并称“钟王”。真迹失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