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藻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藻居 藻居亦题《藻》、《梁上老翁》、《水底弦歌》、《藻兼》。东晋志怪小说。祖台之撰。原载《祖台之志怪》。《北堂书钞》卷一五八录载。鲁迅《古小说钩沉》、郑学弢《列异传等五种·志怪》皆辑录。作品叙写汉武帝、东方朔见梁上老翁(即“藻”)之事:汉武与近臣宴于未央殿,忽闻人语:“老臣冒死自陈。”乃发现屋梁上有一老者,身高八、九寸,柱杖弯腰,缘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视帝脚,忽然不见。东方朔说,这就是“藻”神,居住在水木佳胜之处;今造宫殿,斩伐其居,故来诉于帝;其仰视此“未央”殿,诉陛下正侵其居而不知这种骚扰的尽头(央者,尽也);俯视陛下足者,愿陛下宫殿足于此而不再更造。武帝听后,即息止宫寝之劳役。后武帝巡幸河都,梁上老翁又凌波而出,感谢武帝停止营建宫室,并献给武帝河底洞穴之宝。……本篇通过对春天巢居幽林佳木之处,而冬天潜藏深渊河府之底的水木之神两次出现见汉武帝的情节描写,曲折地表现了人民群众对封建统治者不惜人力而大兴土木之役的不满情绪,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安居乐业的强烈愿望。作品把历史人物的传说与鬼怪故事融为一体,使历史人物传说化。其想象奇幻,情节怪异有趣。梁上老翁只有八、九寸高,“笃老之极”,时而卧于栋梁之上,时而居于河渊之中;时语时不语而暗示;时而出现,时而忽然不见;时弦歌于水底,时又“凌波而出,衣不沾濡”。写来有实有虚,有静有动;既给人以真情实感,又使人扑朔迷离;意境变幻,笔意曲微;格调含蓄,却有锋芒,以赞叹武帝能“止息斧斤”明笔,又暗刺了他的骄奢行为。显而易见,作者在创作方法上受到了儒家“温柔敦厚”诗教之影响,达到了“风雅之兴,志思蓄愤”(刘勰语)这种“怨而不怒、讽而不伤”的艺术创作水准。这是一篇佳作,对后世小说创作影响颇大。《幽明录》曾采录此篇,并有所衍饰,如梁上老翁第二次挟带乐器见武帝而相庆乐歌的场面描写,意境和悦而优美,令人神往。《述异记》卷下亦记此故事,则又演化出“洞穴珠”(即本篇的“洞穴之宝”)的来历,更是锦上添花。《穷神秘苑》、《古今谭概·荒唐部》皆载此故事。 ☚ 祖氏志怪录 藻 ☛ 藻居 藻居中国古代神话。《太平广记》卷一一八引《幽明录》:“汉武帝与群臣宴于未央,方啖黍𦞦。忽闻人语云:‘老臣冒死自诉。’不见其形。寻觅良久,梁上见一老翁,长八九寸,面目赪皱,须发皓白,拄杖偻步,笃老之极。帝问曰:‘叟姓字何?居在何处?何所病苦,而来诉朕?’翁缘柱而下,放杖稽首,嘿而不言。因仰头视屋,俯指帝脚,忽然不见。帝骇愕,不知何等,乃曰:‘东方朔必识之。’于是召方朔以告。朔曰:‘其名为藻居,水木之精。夏巢幽林,冬潜深河。陛下顷日频兴造宫室,斩伐其居,故来诉耳。仰头看屋,殿名未央也;而复俯指陛下脚者,足也,愿陛下宫室足于此。’帝感之,既而息役。 ☚ 懒妇鱼 (二)寓言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