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薛道衡“悖逆”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薛道衡“悖逆”案 薛道衡“悖逆”案薛道衡是隋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开皇时,曾因苏威“明党”之案被除名。杨广为晋王时,曾慕其名,欲征其为王府幕僚,然薛道衡“不乐王府”,因此遭杨广忌衔。炀帝即位后,薛道衡又上表要求“致仕”。炀帝授以秘书监之职,他上《高祖文皇帝颂》,盛赞隋文帝之功德。炀帝览后不悦,认为是借颂文帝讥讽自己,于是转拜其为司隶大夫,实际是想找机会“将置之罪”。然薛道衡本人却一点不知道。司隶刺史房彦谦与薛道衡一向关系较好,感到其祸必至,劝他“杜绝宾客,卑辞下气”,而薛道衡不肯接受。大业五年(公元607年)正值讨论颁布大业新令,久议不决,薛道衡对朝士说,如果高熲不死的话,新令一定早就实行多日了。这话被人奏报炀帝,炀帝大怒,说薛道衡仍在怀念高颎(高熲已于大业三年被杀),下诏将薛道衡付司法部门推勘。时裴蕴为御史大夫,他“善候伺人主微意”,裴蕴受理薛道衡之案,知其“以忤旨获遣”,并“知帝恶之”,于是奏道:“(薛)道衡负才恃旧,有无君之心。见诏书每下,便腹诽私议,推恶于国,妄造祸端。论其罪名,似如隐昧;源其情意,深为悖逆”。此奏深合炀帝之意,于是下令诛薛道衡。薛道衡却自以为并没有犯什么大过错,不过是正好触恼了炀帝,还催促御史台早日断案,希望奏报上去后,炀帝气消了也就会赦免他了,还让家人准备酒食,以便赦免回家后可接待宾客来贺。御史台奏后,炀帝令薛道衡自尽(即赐死),其亲属妻子流徙且末。天下皆以为冤案。从裴蕴的奏书看,薛道衡的罪名从法律上讲即无法论定,什么“腹诽私议”,什么“似如隐昧”,最后是“源其情意,深为悖逆”。这完全是以思想定罪。所以炀帝称赞裴蕴为了解决了这一难题,定其为“悖逆”是“妙体本心”。这就是行为言论的犯罪,进一步渗透到思想领域,“原情定罪”,本是汉儒以“春秋决狱”的基本原则,炀帝、裴蕴实际上是复活这一原则,以打击政敌。 ☚ 乞伏慧“供帐不厚”案 于士澄捕盗案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