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薛灵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薛灵芸

薛灵芸

古代美女传说。见东晋王嘉撰《拾遗记》卷七。相传魏文帝曹丕所爱的美女薛灵芸。父为酂乡亭长,家贫。她长到15岁,容貌十分美丽,邻居的少年男子晚上想去看她纺织,由于她熟练不用点灯,始终看不到她。此时文帝选良家妇女入宫,郡守以珍宝为聘礼聘得灵芸献给文帝。她听说要离开父母,每日哭泣,以玉唾壶装泪,壶中泪凝如血。文帝用黄金珠宝为饰的高车驷马去迎接她,车马人卒塞满道路,飞扬的尘土遮蔽星月,人称为“尘宵”。又筑土为台,基高30丈,列烛于台下,称为“烛台”。远望如众星坠地。灵芸虽处重重帷幕之内,不用灯烛,就能迅速裁制成衣物,宫中称她为“针神”,非她制作的衣物文帝不穿。

☚ 贾逵   翔风 ☛
薛灵芸

薛灵芸

亦题《针神薛灵芸》。东晋志怪小说。王嘉撰。原载《拾遗记》卷七。《太平广记》卷二七二录载。徐震堮《汉魏六朝小说选》、李格非等《文言小说》、吴组缃等《历代小说选》均选录。小说叙写:薛灵芸,父为亭长,母亲陈氏也随父居住亭旁,生活贫穷,每到夜晚,便聚集邻里妇女,以麻蒿自照纺绩。灵芸年十五,容貌绝世,邻家少年,夜来窃窥,终不得见。后来魏文帝选良家女子入宫,当地太守闻亭长有美女而家甚贫,便以重金聘之,献给文帝。灵芸将与父母作别,整天悲叹,泪下沾衣。到登车上路时,用唾壶接泪,以致壶都变成红色。及至京城,泪在壶中凝结如血,文帝听说灵芸将到,用十乘宝马香车出城十里相迎。路旁烧起状如云母的石叶香,几十里膏烛之光相续不灭,车马飞驰,尘土遮蔽星月,时人谓之“尘宵”。又筑土为台,高三十丈,列烛于台下,名曰“烛台”,远望如繁星坠地。又在路旁,间隔一里置一铜柱,高五尺,以记里程。故行者歌曰:“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文帝望着这车马之盛,也感叹道:“昔者言‘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今非云非雨,非朝非暮。”遂改灵芸之名曰夜来。灵芸入宫后文帝非常宠爱。外国献来火珠龙鸾之钗,文帝说:“明珠翡翠,尚不能胜,况乎龙鸾之重?”于是不收。灵芸精于针工,虽处于深帷之内,不用灯烛之光,裁缝立成。以至于非她裁缝的衣服,文帝不穿。宫中都称灵芸为“针神”。作品意在盛赞薛灵芸的勤劳、善良、美丽与灵巧,但通过对魏文帝迎灵芸入宫时骄奢侈靡场面的描写,也反映了封建帝王挥霍无度生活的一个侧面。作品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是场景的描绘和气氛的渲染。作者继承汉大赋的遗风,不惜笔墨,着力描绘文帝迎娶灵芸的壮观场面,用了几乎三分之二的篇幅,极尽铺陈扬厉之能事。如写车驾之富丽:“车皆镂金为轮辋,丹画其毂;轭前有杂宝为龙凤,衔百子铃,铿锵和鸣,响于林野。驾青色之牛,日行三百里。此牛尸涂国所献,足如马蹄也。”状车马之盛:“车徒咽路,尘起蔽于星月,时人谓为‘尘宵’。”显膏烛之繁:“列烛于台下,名曰‘烛台’,远望如列星坠地。”笔触细腻,语言形象,为我们描绘了车、牛、香、烛、土台、铜表等诸多事物,就连车驾的数目,烛火之盛势,土台之高度,铜表之繁密,以及牛之神奇和来历,香之形状与功用,都一一作了详尽的说明与刻画。酣畅纵笔,把一个迎亲的过程和隆重的场面铺排得洋洋洒洒,淋漓尽致,使人如临其境,一切都历历在目,这样的工笔细描还嫌不足,作者又以行者之歌和文帝之叹来写意渲染,使前面的描写更富诗意和韵致。特别令人叹服的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不仅是这如画的场面描写,而且还通过这宏丽的场景、浩大的声势、隆重的礼仪,来映衬灵芸之美丽。这是一种颇具诗意的烘云托月之法,在此前的小说描写中还未见先例。这与《孔雀东南飞》一诗中,太守府迎娶刘兰芝时的场景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比其诗写得更细腻委曲。以物美写人美,物美人更美,一箭双雕,实为神来之笔。同时,作者还善于对人物进行侧面描写,先以“邻中少年,夜来窃窥”,写灵芸的美丽动人;再以文帝之语“明珠翡翠,尚不能胜,况乎龙鸾之重”,写她的娇美得宠;随之以文帝“非夜来缝制,帝则不服”的举动写其心灵手巧;最后以“宫中号为‘针神’”给予盛赞。描写人物,不从人物本身着笔,而以他人的神情语态,从侧面去衬托人物,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这种笔法,颇类《陌上桑》中秦罗敷形象的描写手法。可见,作者是从写诗的笔法作小说,所以全文也就带有一种诗意美;作品是以绘画的笔法描绘场景,所以全文也就带一种画意美。诗情画意璧合,给读者一种强烈的美感享受。《绿窗女史·宫闱·宠遇》、《五朝小说·魏晋小说》、《旧小说》等皆有《薛灵芸传》,即此文。《艳异编》、《情史》等亦收入。《绿窗新话》卷下《薛灵芸容貌绝世》演饰此故事。

☚ 贾逵少明惠   针神薛灵芸 ☛
薛灵芸

薛灵芸

中国古代神话。《古今逸史》卷七《魏》:“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常山人也。父名邺,为酂乡亭长,母陈氏,随邺舍于亭旁。居生穷贱,至夜每聚邻妇夜绩,以麻蒿自照。灵芸年至十五,容貌绝世,邻中少年夜来窃窥,终不得见。
“咸熙元年,谷习出守常山郡,闻亭长有美女而家甚贫。时文帝选良家子女,以入六宫。习以千金宝赂聘之,既得,乃以献文帝。灵芸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
“帝以文车十乘迎之,车皆镂金为轮辋,丹画其毂,轭前有杂宝为龙凤,衔百子铃,锵锵和鸣,响于林野。驾青色骈蹄之牛,日行三百里——比牛尸涂国所献,足如马蹄也。道侧烧石叶之香一一此石重叠,状如云母,其光气辟恶厉之疾,此香腹题国所进也。
“灵芸未至京师数十里,膏烛之光,相续不灭,车徒咽路,尘起蔽于星月,时人谓为‘尘霄’。又筑土为台,基高三十丈,列烛于台下,名曰烛台,远望如列星之坠地。又于大道之旁,一里一铜表,高五尺,以志里数。故行者歌曰:‘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此七字是妖辞也。为铜表志里数于道侧,是‘土上出金’之义;以烛置台下,则火在土下之义。汉火德王,魏土德王,火伏而土兴,‘土上出金’,是魏灭而晋兴也。“灵芸未至京师十里,帝乘雕玉之辇,以望车徒之盛。嗟曰:‘昔日言,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今非云非雨,非朝非暮。’改灵芸之名曰夜来。入宫后,居宠爱。外国献火珠龙鸾之钗,帝曰:‘明珠翡翠尚不能胜,况乎龙鸾之重。’乃止不进。夜来妙于针工’虽处于深帷之内,不用灯烛之光,裁制立成。非夜来缝制,帝则不服。宫中号为‘针神’也。”

☚ 燕昭王墓斑狐   薛道恂 ☛

《薛灵芸》

《薛灵芸》

小说篇名。选自东晋王嘉的《拾遗记》。王泽君、常思春《古代短篇小说选注》说:“本篇通过记叙魏文帝的爱姬薛灵芸入宫的经过,以富于文彩的笔触,细致地描绘出曹丕选美的豪华场面,反映了封建帝王极度糜侈的生活。唾壶承泪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被选女子痛苦凄楚的心情。”周续赓等《历代笔记选注》说:“这则笔记文字绮丽,关于魏文帝聘迎薛灵芸的那些场面的描写,更是铺排繁衍达于极点。作者对帝王挥霍万金聘迎绝代佳人,流露了某种欣赏情绪;但对薛灵芸哭别父母,一路而去,‘及至京师’,‘泪凝如血’,又不无同情。总的看来,这篇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帝王的穷奢极欲和荒淫腐朽。”


薛灵芸 - 中外小说 - 可可诗词网

薛灵芸

 

〔晋〕王嘉


 文帝所爱美人①, 姓薛, 名灵芸, 常山人也②。 父名邺, 为酂乡亭长③。母陈氏,随邺舍于亭傍。居生穷贱,至夜,每聚邻妇夜绩④,以麻蒿自照。灵芸年至十五,容貌绝世,邻中少年,夜来窃窥,终不得见。咸熙元年⑤,谷习出守常山郡,闻亭长有美女而家甚贫。时文帝选良家子女,以入六宫。习以千金宝赂聘之⑥。既得,乃以献文帝。
 灵芸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
 帝以文车十乘迎之,车皆镂金为轮辋,丹画其毂⑦;轭前有杂宝为龙凤⑧, 衔百子铃, 锵锵和鸣, 响于林野。 驾青色之牛, 日行三百里。此牛尸涂国所献,足如马蹄也。道侧烧石叶之香,此石重叠,状如云母,其光气辟恶厉之疾。此香腹题国所进也。灵芸未至京师数十里,膏烛之光,相续不灭,车徒咽路⑨,尘起蔽于星月,时人谓为“尘宵”。
 又筑土为台,基高三十丈,列烛于台下,名曰“烛台”,远望如列星之坠地。又于大道之傍,一里一铜表,高五尺,以志里数。故行者歌曰:“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此七字是妖辞也。为铜表志里数于道侧,是土上出金之义; 以烛置台下,则火在土下之义。汉火德王⑩,魏土德王,火伏而土兴; 土上出金,是魏灭而晋兴也。
 灵芸未至京师十里,帝乘雕玉之辇,以望车徒之盛,嗟曰:“昔者言‘朝为行云,暮为行雨(11)’,今非云非雨,非朝非暮。”改灵芸之名曰夜来。入宫后居宠爱。外国献火珠龙鸾之钗,帝曰:“明珠翡翠,尚不能胜(12),况乎龙鸾之重?”乃止不进。
 夜来妙于针工,虽处于深帷之内,不用灯烛之光,裁制立成。非夜来缝制,帝则不服。宫中号为“针神”也。

 
 【注释】 ① 文帝:指魏文帝曹丕。②常山:汉郡名。治所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③ 亭长: 西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管地方治安和民间事务,兼管留宿客旅。④ 绩: 织麻成布。⑤咸熙元年:公元264年。文帝死于226年,故此年号有误。⑥ 宝赂: 珍宝财货。⑦ 文车:饰有花纹的车。辋(wang网): 车轮的外周。毂(gu谷): 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一端相接,中间有孔,用来穿轴。⑧轭(e厄):车前驾牛马的横木。⑨ 车徒句: 车辆和人群拥塞道路。⑩火德王(wang旺): 战国时齐人驺衍把当时人们解释自然现象的五行(水、火、土、金、木) 相生相克(相互促进,又相互排斥)之说,附会到社会变动和王朝兴替上,提出“五德始终”说,秦汉以后,这种说法更为流行。每一个朝代,取五行之一作为标志,说明取代前个朝代是合乎天命的。汉以火德王,火生土,魏以土德王,故魏代汉。晋为金,土生金,故晋代魏。德: 事物的本性。王:动词,统治的意思。(11)朝为行云二句:宋玉的《高唐赋》说,楚怀王游于高唐,梦见巫山神女与他欢会,神女临去时告诉他:“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文帝加以引用,是说神女到来时迷离恍惚,不如灵芸到京那样真确切实。(12)胜(sheng生):胜任、负担。
 
 【赏析】 《薛灵芸》故事见于王嘉所撰之《拾遗记》卷七。南朝萧琦加以整理,或以为“盖即琦所撰而托之王嘉”(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嘉字子年,东晋陇西安阳(今甘肃渭源) 人。“聪睿内明。滑稽好语笑。”初隐居东阳谷,后迁居终南山,弟子追随受业者数百人。苻坚屡次召他为官不应,后为姚苌所杀。所撰书“殊怪必举,纪事存朴,爱广尚奇。”(〔梁〕萧琦《拾遗记序》)是一部志怪小说集。
 在《薛灵芸》一文中,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居生穷贱” 而 “容貌绝世”、颇善女红的贫家少女被选入宫为魏文帝妃的故事。这不是一个童话,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美人鱼爱上了英俊王子。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以景衬情,所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王夫之 《薑斋诗话》)的反衬手法,因而使得人物的感情深切自然,真挚炙人,灵芸形象也获得了崇高的审美价值。
 灵芸出身贫贱,自小与父母相依为命,虽家境穷寒,却也苦中有乐。偏偏灵芸又容貌超群、心灵手巧而为常山郡守所知,选献魏文帝。她被迫辞别父母,背井离乡,“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故事至此戛然止笔,以繁丰细密之笔细细描摹起文帝迎接灵芸场景之宏大与皇宫之华丽来。
 所谓繁丰,就是写得详尽,细密指描摹极为细致,做到有繁有简,突出主旨。作者先是详细描述接灵芸入宫的十乘文车,缕金的轮辋,丹画其毂,轭前龙风衔铃,“锵锵和鸣,响于林野”。接写驾车之中,道侧所烧石叶之香,均为域外所献,途中“膏烛之光,相续不灭,车徒咽路,尘起蔽于星月,时人谓为‘尘宵’”。这是何等的华丽、奢侈。然并不仅此,“又筑土为台,基高三十丈,列烛于台下,名曰‘烛台’,远望如列星之坠地”,大道之傍,“一里一铜表”,以示魏氏王朝之德旺。这时文帝出场,“帝乘雕玉之辇,以望车徒之盛”。该是何等的壮观、威风。这篇小说字不逾六百,作者却以三分之二之笔墨细摹华丽之场景、威严之皇宫,而在文首,作者只以寥寥数语介绍灵芸随父母生活之环境,“邻妇常相聚夜绩,邻中少年因羡灵芸美貌,每夜来窃窥”等等,一派男耕女织,邻里相睦、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与“路香”、“尘宵”、“烛台”、“铜表”、“明珠”、“翡翠” 等景物相比显得是如此之简陋、质朴而不足道。同样是环境描写,何以厚此而薄彼?若观薛灵芸满足地生活在只属于她的环境之中,而厌恶奢侈华丽却毫无生机的皇宫深院,就可看出作者着笔之用意,尽管在描写后者时略带有游戏欣赏之态度: 即“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在典型环境的对比描写中反衬出灵芸姑娘别父母之情惨、爱故乡之情深、怨入宫之恨长。正所谓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王夫之语)“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若从纵向的视角来考察,中国古代的小说往往有重情轻景、重人轻物、少环境描写之不足,《薛灵芸》能以如此之笔墨来渲染、细摹典型环境,并以之反衬人物之感情,实为难能可贵,在以志怪为主要内容的魏晋小说中,是别具一格的。

薛灵芸【同义】总目录


夜来薛灵芸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13:18